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电视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其“声音”是否嘹亮,很大程度上要看成就报道等重大主题报道驾驭得如何,这也是衡量一个媒体强弱的重要标志,现在人们常说媒体权威,其实这正是党和政府权威性的体现。这些年来,新闻媒体越来越看重此项工作,并取得很大成绩,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应看到,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还存有模糊观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做些理性的思考。一、搞好成就报道等重大主题报道是媒体的天职,而不是“额外任务”。板着面孔的说教我们已在开始拒绝,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大成就、重大变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重大主题报道以思想性突出、新闻性强、反映社会和时代亮点的鲜明特点,为受众广泛关注。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地市党报提高舆论引导力的主要手段。近年来,衢州日报社在运用特刊“活化”重大主题报道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增强报道贴近性,使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是提高报道针对性和有效性,搞活重大政治主题报道的一个重要基础。在深入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把进行重大政治主题报道创新,增强报道“三贴近”,作为搞活重大政治主题报道的突破口来抓,受到了市委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4.
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媒体为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部署、重大决策、重大活动所进行的集中的、大规模的战役性报道。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不仅是媒体肩负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媒体彰显实力、增强影响力的关键一环。近年来,中央台在两会这一重大主题报道中不断加大广播音响节目的运用,扬广播之优势,做大做强重大主题报道,探索出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政治教育报道既是军报的宣传重点,也是宣传难点。政治教育报道2难,集中体现在难写、难编、难登上。难是坏事,但它又逼迫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不断进行思考、探索,以寻找其生机与希望。从这一角度看,难也是好事。拙文拟谈谈有关使政治教育报道“实”起来的一些问题。在近几年新闻改革研究中,一些同志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军事训练报道要“虚”起来,政治教育报道要“实”起来。提出这“改革目标的背景是:有些军事训练报道太安了,技术性强,读者看不懂,又容易泄密,因此,要多从提高思想性上下功夫。而政治教育报道往往是认识了什…  相似文献   

6.
重大报道,是受众普遍关注、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力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它可以发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行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有效提高重大主题报道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接受度.是主流媒体更好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新课题。对于重大主题报道,传统的报道模式不外乎既“重”且“大”,即文章篇幅长、版面处理突出、  相似文献   

7.
卜宇 《新闻战线》2012,(12):22-24
有网友在微博留言说,看了几期江苏台的十八大访谈,其多媒体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创新运用,呈现效果让我们眼前一亮。坚持全面创新是提高重大主题报道效果的必经之路。迎接十八大、宣传十八大、贯彻十八大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大政治任务。在传媒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广电媒体只有大力度推进全方面创新,才能更好完成这一重大政治任务。江苏广电总台从整合全  相似文献   

8.
重大主题报道.是军内外媒体近年来特别重视的重头戏。搞好重大主题报道,对提高报刊宣传质量,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战友报》这些年在重大主题报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我们以去年的阅兵报道为例,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温州日报就成就报道如何做到可亲、可感、可信,走近读者,打动人心,引起共鸣作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深入挖掘地方新闻资源,使成就报道在题材上突出一个“重”字,内容上注重一个“特”字,选材上要求一个“近”字的报道思路,获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一、挖掘地方新闻资源要选重大题材成就报道必然会涉及重大问题,优势在“重”,难点也在“重”。能不能回答现实社会人们所关注的一些重大问题,能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这是成就报道的一个基本着眼点。本报在实施成就报道时,首先在选题上切实把握,把它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上去透视,把那些能反映温州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重大题材比较筛选出来,形成  相似文献   

10.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是关于时事,政治方面的新闻,它包括:党委政府的日常活动,政府的工作动态,重大的经济活动,政治外交事务,各类会议,各类检查,考察,重大政治性庆典,晚会,演出等等。近些年来,一些政治宣传性强的“主题报道”与“典型报道”也被纳入广义时政新闻报道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郭之文  徐忠 《传媒观察》2007,(12):52-54
主题报道,历来是新闻报道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尽管我们强调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但新闻报道有其不可避免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倾向,有时这种政治倾向还特别强烈;另一方面,主题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媒体,都不能完全脱离开主题报道而生存。作为主流媒体的主流版面、主流频率、主流频道而言,主题报道往往是家常便饭,总是要照面,总是要进行,所以对主流媒体来说,主题报道往往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每逢重大时政出现的时候,主流媒体总是事先策划一些能够体现“主题”的选题和报道方案,以免到时措手不及。从被动式的报道,到媒体对主题报道的主动介入,是媒体搞好主题报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做好重大主题网络报道,既是地方新闻网站强化权威形象、提升舆论引导力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在重大主题网络报道方面,衢州新闻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的话:会议被称为“新闻富矿”,每年的两会报道更是党报、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重头戏”。但是程序化、模式化的倾向,使传播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改进会议报道,一直是业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网络、都市报等媒体的加入,两会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某些探索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比如有观点认为,两会的花絮报道过多,真正有用的报道太少;有人更提出了“政治娱乐化”的倾向是不足取的。究竟该怎样开采会议这个“新闻富矿”?两会报道应着力于哪些方面去创新?请看嘉宾观点。  相似文献   

14.
何大成 《传媒》2003,(5):36-36
新闻报道必须讲政治,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第一位,这是办报的大前提、大原则。那么,舆论导向要不要讲究实效性?这是摆在办报人面前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片面地认为,新闻报道只要把握住导向正确就行了,而不注意宣传方法、宣传技巧,导致宣传效果不佳。试想,如果我们的报道没人看,或绝大多数人不愿看,这样的报道又何谈去“教育人”、“引导人”?因此,正确的舆论导向,最终还应体现在宣传效果上。效果不佳,导向再正确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越是碰到重大主题报道,按常规,各媒体都要推出气势磅礴的大制作大篇幅报道,与之相匹配的往往也是一些司空见惯“大话题”、“大感慨”。走流水账的形式居多,有特色和创新的不多。为避免雷同和类似,温州网在国庆60周年这样的重大主题报道中,一方面围绕中心全面铺开精心策划和推出了多个国庆主题活动和主题报道,另一方面“不走寻常路”,  相似文献   

16.
潘建中 《新闻实践》2012,(11):10-11
这几年,温州日报在重大主题报道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困惑。今天,借用“叩问”这个词。谈谈我们在重大主题报道方面的思与行。 叩问之一:重大主题报道是不是就是遵旨听令的命题作文?我们实践的答案:可以是自编自导的自由作文。关键点:渠道创新。早知情、早沟通、早策划,打通连接地方首脑的“任督”大脉,掌握报道的主动权。主题报道是一项政治性较强的报道任务,如何实现中心工作与新闻宣传的有机结合,是做好这类报道的关键。由于机关部门领导跟我们着眼点不同,完全按他们要求做出来的报道效果并不好。我们的提早介入,可以更好地围绕新闻规律进行策划,效果就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富二代”和“官二代”(下文简称“X二代”)既是近年来公共空间中充满想象和情绪的话语符号,又指向社会中承袭财富和权力的真实群体或个人,同时也映射出资源分配、阶层流动、公平正义等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研究视角,将2004年至2012年有关两者的媒介话语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从共性看,两者的造词方式和报道模式相互呼应,报道内容都有符号化和标签化特征,报道主角与社会真实群体相比趋于边缘化和年轻化.从差异看,“富二代”的报道主题较为多样,媒介对“官二代”的负面评价更加突出,“富二代”污名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消解,而“官二代”的污名却很难去除.本文还从新闻生产、污名化、道德恐慌等理论角度分析了造成上述异同的社会政治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主题报道通常是指新闻媒体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以及相关社会热点,而专门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报道,是一种用以反映成就、宣传典型、传播理念、引导舆论的新闻报道样式。进一步提高主题报道的质量,既是电视主流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自身影响力、增强媒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新闻实践过程中,却常常有一些主题报道给人以高高在上、单调枯燥的印象,突出表现为过于“宣教化”、趋于“模式化”、一味“赞歌化”。导致做者费劲,看者乏味,受众接受程度低,传播效果差。因此,传统主题报道如何在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上突破这“三化”不良倾向,切实凸显鲜活性、多向性、贴近性,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值得电视人为之深思,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确保“两会”程序性报道权威性的同时,增强党报的新闻竞争力?《浙江日报》在今年的全国和省“两会”报道中, 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策划了一些“自选动作”,受到新闻同行的关注和社会的好评,为搞好重大主题报道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当记者,特别是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对某个不错的主题产生了兴趣,或是要完成单位组织的重大战役性报道,虽然有了一些思考,也收集了部分素材,但总感觉主题较重,把握不好切入角度,驾驭起来较难,怕写不好,篇幅过大不说,素材也可能白白浪费。如何把复杂问题写得让人感觉主题突出,条理清晰,有兴趣继续看下去,换言之,即能不能把复杂的问题“简约化”,使简约而不简单,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闻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