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寻根小说《小鲍庄》进行重读,旨在通过对洪水神话在小说中的置换变形,以及"为人类受难的英雄"和"毁灭—重建"的神话原型在文本中移位的探讨,深入分析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衰微。  相似文献   

2.
对小说《重返巴比伦》所蕴含的《圣经》"再生神话"这一原型及"U"型叙事结构进行剖析,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揭示了小说的精巧构思、寓言式的笔调以及作者自身经历在小说构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于淑芳 《考试周刊》2011,(72):33-34
本文讨论了《圣经.诺亚方舟篇》中神话原型模式"洪水—方舟—新世界",即"毁灭—拯救—重生"在这一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揭示了作者在这一《圣经》神话原型模式基础上折射出《愤怒的葡萄》所蕴涵的丰富、深刻的人性内涵—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4.
孔红杏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6):64-66,63
在中国传统文学和西方近现代文学理论中,"意象"都是解读小说作品不可或缺的"钥匙"。以王安忆小说为研究对象,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和文化视角切入,通过对水意象的内蕴诠释和成因探究可以进一步解读其作品,探寻文本表层意义下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戏剧深受古希腊神话的影响,<麦克白>吸收了古希腊神话的因素,包括未移位的神话和移位的神话.#通过使用移位的神话,莎士比亚将戏剧中的人物与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魔怪与戏剧结合,既推动了剧情,又体现了古希腊的神话精神.  相似文献   

6.
十余年来,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文学作品风靡全球。本文分析了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对该系列小说的影响,进而应用原型批评理论对其主角哈利.波特进行两希文学原型分析。  相似文献   

7.
《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当代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凯瑟琳·安·波特深受《圣经》神话的影响,其小说征引了丰富的《圣经》原型、典故、意象和象征。文章依据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从原型场景、原型人物、原型结构与主题、原型意象和象征等方面分析出现在波特多部中短篇小说中的《圣经》原型,指出她对《圣经》原型有直接引用和间接的创造性"置换变形"或"魔幻变调",说明她借助如此多的原型旨在清晰地透视她笔下人物的精神现状和心灵世界,描绘精神生活的多样图景,从而表现她作为小说家对人性、对社会、对个体生命的精神生态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8.
王亚琳 《海外英语》2012,(13):187-188
《宠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丰富的《圣经》文化和黑人文化。在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中,神话原型的应用随处可见,这些原型都是黑人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分别从《圣经》原型和神话原型角度对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进行深层剖析,深刻揭示奴隶制度的残忍,有助于对黑人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挖掘出隐藏在文学文本最后的神话原型的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9.
神活原型批评是20世纪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是把文学批评与人类学心理学文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宏观的研究方法。其基本精神是阐明人类的共同心理经验是如何体现在古代神话宗教仪式和原型中的,探索文学现象和古代神话仪式及原型之间的密切关系。神话原型批评派认为,文学艺术的产生是人的潜意识产生的结果。心理学大师也即原型批评创始人荣格认为,  相似文献   

10.
《保护网下》的主要人物塑造,都有着神话人物影子的。作者海因里希.伯尔通过对神话人物的置换变形,使文本人物更具文化与历史内涵,从而揭露西德的社会现实。本文对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原型分析,挖掘人物神话来源,剖视其置换变形过程,因之探析文本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1.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一代宗师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的代表作之一《德伯家的苔丝》发表于1891年。从那时起,它就广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从作品的神话原型主题入手,作一些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来加深、拓广对这部著作的理解。神话原型批评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英国,和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一起被誉为本世纪三个最具有影响的批评流派之一。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是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上出现的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者,加拿大的弗莱认为原型批评的目标之一就是不仅发现作品的叙述和意象表层之下的原型结构,而且揭示出连接一部作品与另一部作品的原型模式,最终使我们的文学经验成为一体。因此神话原型批评是帮助我们看清在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情节背后隐藏着的潜在的人物原型模式和作者的意图所在。  相似文献   

12.
《妈勒访天边》的故事是在"动物潜水取土造地"类型神话的最后一个母题——"巡视"母题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也就是说,"动物潜水取土造地"型神话中的"巡视"母题是壮族民间故事《妈勒访天边》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13.
文学人类学的要旨是借鉴和运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方法研究文学。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内容特征主要包括原始主义批评与神话原型批评。少数民族爱情文学作品《龙朱》和《黑骏马》具有原始主义、半原始主义的典型特征以及"原型"的深层意蕴,作家于文本中对"人性"进行了细致的观照。  相似文献   

14.
《赵氏孤儿》虽不是早期族群神话原型,但采自战国传说,亦以原型记忆的特征,规模影响着传统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反复运作的母题。它的文本在流传中不断演变,不断远离史实,不断文学化,这是有必要注意的史学文学化的问题,对其变的过程有认识的必要和梳理的必要。同时在文本变化中,笔者发现主题也随着不断演变。这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笔者作了发现和探析。归为拨乱反正匡救时弊的"微言大义;""不敢侮鳏寡"以明德;人生守信的承诺精神;轮回命偶不可测知的观念;"反元复宋"恢复祖宗河山;启蒙时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显现。并从时代与主题、社会文化心理与主题,找到了相互对应、互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世界许多民族都流传着“泥土造人”的神话,尤其是在古老的东方文学中。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和希伯来的耶和华造出亚当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这一神话母题背后隐藏的是人类与土地的深层关系。本文试从这一方面进行分析,并在其中对这两个著名的神话进行比较,揭示其文化、时代背景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故事牵强,逻辑混乱”,是《英雄》所遭受到的普遍指责之一。《英雄》的故事逻辑主要有三个层次:其一是表层逻辑,即客观事理逻辑,从这一层面看,《英雄》讲述的是一个“刺秦”故事。其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致命的逻辑漏洞;其二是中层逻辑.即故事中的人物心理逻辑,亦即人物言行背后的心理动机;其三是深层逻辑。即故事深层的文化逻辑和精神逻辑,它为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言行提供深层的文化合理性和精神合理性。张艺谋将影片取名为《英雄》而非《刺秦》。在影片风格上又明显采取了一种高度抒情写意的浪漫主义风格。这表明其逻辑构筑的重心显然在于后者。故考察《英雄》的故事逻辑时.应该主要考察其文化精神逻辑,但观众普遍未能看到这一层,因而导致严重误读。  相似文献   

17.
涂沙丽 《文教资料》2006,(32):58-59
本文采用原型批评的角度,以基督教神话为着眼点,从人物原型和主题原型两方面出发来解读奥尼尔的悲剧作品《送冰的人来了》。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该剧主要人物的原型为基督教神话中的亚当和夏娃;而该剧的主题则围绕着基督教神话中堕落与探寻这一主题原型展开。  相似文献   

18.
《阿Q正传》的深层叙事结构是狂欢节加冕-脱冕仪式,阿Q的原型是一个狂欢节小丑角色。这个仪式的基本过程与作品的表层故事结构主要环节对应,由“小丑的出场——小丑身份的确证——小丑加冕为狂欢节国王——狂欢节小丑被脱冕“几个基本环节构成。在狂欢节仪式和原型更深层与之对应的则是替罪羊仪式和原型。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叙事学相关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从人物原型、情节原型和结构原型三方面来阐述《织工马南传》在神话叙事原型意义上的深层结构,挖掘出潜藏于《织工马南传》表层结构下的叙事手法和艺术,弥补了以往有关《织工马南传》叙事艺术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爵士时代"的美国众生相.但如果仅仅以小说产生的时代及其所反映的生活为范畴来考察,把它解读成一部"金钱的罗曼史",一曲爵士时代的悲歌,便很容易使人们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流于肤浅.《了不起的盖茨比》以爵士时代的美国为背景,将希腊精神与希伯来--基督教精神相融合,以深沉的神话意识对现代人们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度审视,并且在揭示人类沉沦与异化处境的同时,寻求人类思想和情感、理智和信仰的结合,展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和获救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