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梳理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村科技服务研究成果,发现学者们虽然对其作用、模式、问题、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主要采取定性研究方法,以经验总结为主,对其能力与成效的定量研究明显不足。对此,需要聚焦农民实际需求,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农村科技服务能力与成效研究,以此探寻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村科技服务的机制创新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以态势分析(SWOT)定量分析为主要方法,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德尔菲(Delphi)专家打分法等方法,在分析与测评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村科技服务发展战略要素及其影响力度的基础上,构造战略四边形,绘制战略方向与类型谱系,确定战略模式。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农村科技服务发展从总体上应该采取增长型战略(S0),选择实力型战略类型和积极进取战略模式;具体采取勇于担当服务使命、全力强化服务优势、积极优化服务方式和主动结成服务联盟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体系健全,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备,教学、研究手段先进,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科技支撑。本文通过介绍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要解决科技源、成果转化路径和条件保障等三个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市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趋势,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学科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载体。加强学科建设,是农业院校服务都市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农业院校通过采取"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学科平台建设、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以及完善学科建设制度"等策略,构建符合都市农业发展的学科体系,有效推动农村城镇化,并在服务中发展、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5.
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瓶颈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到"三农"领域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成绩斐然,有目共睹.在新时期,为了更好地发挥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的功能,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协同发展的新态势下,北京农学院作为北京市唯一的高等农业院校,积极应对国家号召,发挥自身优势,在高精尖建设、服务区域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文章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科研工作的应对思路,即切实找准自身位置,放眼京津冀,积极对接京津冀科技发展的新需求,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促进科技人才交流,开放共享科技资源,推进科技信息网络化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协同创新和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以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江苏科技服务超市开展农村科技服务实践为基础,对实践中形成的"一核多翼"基地服务模式、"常熟模式"等进行分析,探索多元科技服务主体协同合作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得出以下结论:科技超市与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合作有助于农村科技服务主体职能相互扩展;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具有可行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基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并对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高等农业教育在服务农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高等农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战略等几方面分析了农业高等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农业高等教育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农村经济发展要依靠农业高等教育,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赵向华 《科教文汇》2014,(22):67-69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市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趋势,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学科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载体。加强学科建设,是农业院校服务都市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农业院校通过采取“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学科平台建设、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以及完善学科建设制度”等策略,构建符合都市农业发展的学科体系,有效推动农村城镇化,并在服务中发展、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社立足本专业,面向大科技,目前年出书量400余种,出版范围涉及农业科技专著、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普读物  相似文献   

11.
高等农业院校横向技术合同管理在某些方面尚存在着制度不够完善、关键环节不够严谨的现象,导致一些高等农业院校出现法律纠纷,学校与教师利益及形象受损。论文对农业横向技术合同特点进行了概述,对合同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对促为高等农业院校的横向科技项目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实施,摸索出一套较为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强化科技工作者的农村公共服务动因是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西方学者尝试运用公共服务动机来解释公职人员的"亲社会行为",但目前为止,从主体的公共服务动机、客体需求动因和制度环境动因3个方面对公共服务动因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较为少见。建构农村公共服务动因的6个维度并进行实证测量,研究发现,除公共服务动机的4个维度外,农村公共服务的客体需求和制度环境亦是农村公共服务动因的构成维度,其中农村公共服务客体需求在农村公共服务动因中所占的权重位居6个维度的首位。其实践意义在于,要高度关注农业院校科技工作者从事农村公共服务的外部动因。  相似文献   

13.
强化科技工作者的农村公共服务动因是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西方学者尝试运用公共服务动机来解释公职人员的"亲社会行为",但目前为止,从主体的公共服务动机、客体需求动因和制度环境动因3个方面对公共服务动因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较为少见。建构农村公共服务动因的6个维度并进行实证测量,研究发现,除公共服务动机的4个维度外,农村公共服务的客体需求和制度环境亦是农村公共服务动因的构成维度,其中农村公共服务客体需求在农村公共服务动因中所占的权重位居6个维度的首位。其实践意义在于,要高度关注农业院校科技工作者从事农村公共服务的外部动因。  相似文献   

14.
广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信息服务平台集成度不够、综合性不强、农村科技信息技术及服务资源布局不平衡、产业信息服务应用程度较低等问题。作者认为,广西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建设应紧紧围绕科技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这一主线,全面整合广西涉农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提升服务系统互联服务,产业服务能力,建设覆盖面广,高效运转的服务体系,面向农业特色产业开展应用示范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 《华夏星火》2008,(Z2):32-34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农民收入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等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农村科技服务提出许多新的、更迫切的需求。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已经成为新时期科技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目前,创业教育在高等院校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本研究围绕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展开调查,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与专业人才培养脱节、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创业意识不足、创业校园文化环境有待发展等突出问题,提出符合农业院校大学生特点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杨宇  段立军 《现代情报》2009,29(12):44-48
本文从湖南省12396科技信息平台构架、多种农村服务体系模式结合方式及运行模式的实践中,研究探索"整合资源、集成优势、降低成本、优化服务、提高效能"的农村科技服务结合模式,并对该信息服务体系作出了"集合优势、互补优势、创新优势"的评价。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农业发展对科技信息需求,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农业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农村信息化服务现状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如何优化和发展网络信息服务,整合农业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为我国农村信息化服务提供信息资源支持等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广东省内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供给与发展运行全视角出发,综合考虑服务潜力和现有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能力评价模型,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验证评价模型的合理性,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发现:2010—2018年间广东省内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服务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发展不均衡,珠三角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服务能力遥遥领先于粤东西北地区;企业服务能力、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资源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能力影响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强大的科技服务能力是科技与经济有效对接的根本保障,汪洋书记曾将此形象地比喻为科技"托"。文章认为"托"的实质是高效率的科技服务体系,具体表现为科技中介与服务组织、科技服务商业模式、科技服务网络、科技服务人才队伍等四部分内容。据此,提出了广东进一步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新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