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考试主要是偏重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命题的方向侧重在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在考试中,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作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指标。这样就使得语文考试命题与语文课程改革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并为各国政府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在高考等统一考试中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准确的测试,已成为教育和考试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梳理语文核心素养中心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考等大规模考试的特点,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考查内容目标的建构路径,主张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四翼"为考查路径、以整体化考试设计和情境化问题设计作为高考考查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闻某地为教学质量评估举行小学毕业班抽考,抽考语文数学科不再考查基础知识,只针对能力进行考查,如语文书面考试不再考简单的字词句,只考两部分;一是阅读,二是作文;数学书面考试不再考纯知识性的填空、选择、判断和简单计算,主要考问题解决。这样改革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导向学科教学改革以能力为重。此动议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小学毕业考试,究竟取消基础知识考查行不行?  相似文献   

4.
冯炜 《新疆教育》2013,(16):72-72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下,考试是考查学生学习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而无论任何考试,都涉及大量的试题。但是,学好语文知识不一定能答好语文试题。因此,本文试图探究一种高中语文试题的解题方法,以帮助学生顺利的通过试题的检测,并通过试题反映出自身学习的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5.
设计说明一、考试范围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二、考查要求1.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突出教学重点。2.突出能力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语文问题的能力,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3.口语交际是一道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辩证评价。4.在考试开始、考试进行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亲切对话,创设了师生平等的考试情境,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除此之外,卷面书写规范、整洁奖励2分。试卷设计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语文考试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正常运行。加重了教师、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业负担,因此必须对语文考试的方法、内容等进行改革。一是增设汉字书写的考查;二是增加对语文学科中人文教育内容的考查;三是加强对学生期朗读能力的考查;四是改变文字欣赏的考试方式;五是改革作文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7.
读了《这道题“老师也未必能答好”》一文后,深有同感。这样的试题不适合作语文单元测试题。其理由如下: 首先,此题不能反映语文考试的目的。一般来说,语文考试应该以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为目的。此题从其内容和要求来看,充其量不过为一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测验题,并不能体现测试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其次,此题不符合单元测验要求。考试有许多种,  相似文献   

8.
正阅读是一种学习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及语言应用能力。高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高中语文教师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阅读意识。相关调查显示,"语文难"是高考考试新趋势,语文考试不只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样考查学生的行文能力、思维能力。因此,高中教师应当意识到高考考试的发展趋势及阅读学习对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2007年高考山东新课程语文试卷设有23题,整体设计切合《山东卷考试说明》的要求,符合考生实际,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试题从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全方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  相似文献   

10.
张幸福 《教学随笔》2022,(3):116-118
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一直是学生的重点学习科目,在考试中占据较大的分值.其中,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现代文阅读考查方式多样,考查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许多学生在这方面丢分严重,难以提高语文综合成绩.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和备考提高初中生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成为中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立足于实际教学经验,简...  相似文献   

11.
课改后语文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教学也有很多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了语文教学上的一些偏失,对这些偏失作了一些思考。在课程标准的使用上不能力求面面俱到,教学目标应该建立在个人的教育理想上;在教材资源的整合上,不能过分依赖教材,而应该有选择地使用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在语文能力培养方面不能偏重学生能力培养而忽略语文基础知识;在语文考试上应该删掉文言虚词的考查,增加口试。  相似文献   

12.
中职校语文考试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做到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语文水平。积极探索非纸笔答卷的考试形式,弥补传统闭卷笔试的不足,避免了考试作弊现象,能够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综合检测和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让学生参与考试评价,认识语文能力个体差异性,在自尊心等因素的驱动下,学生会重视考试,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语文考试,不仅考查了语文知识水平,而且考查了综合应试能力,看似容易的语文考试要获得高分并不容易。更有甚者,许多人从来就没有得过语文高分,这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考试只是凭着感觉走而无法可循。其实,只要考前充分准备并调整到最佳状态,考试当中正常发挥,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成绩。一、心里不慌,如有神助。1.忌急躁语文是考试的第一个科目,有些考生刚拿到试题,情绪急躁,自然会出现没审清题便慌忙答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要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教学大纲),因此,语文试题应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纵观各地中等学校招生文化考试(简称“中考”)的语文试题,不难发现中考试题的发展轨迹:由知识型向能力型发展,孤立的语文知识题为综合的阅读能力题所代替,考试的重点始终放在考查阅读、理解、分析能力这些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考试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要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应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历来是人们讨论的焦点。考试命题要注意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这样,考试作为一种较公正、客观又严格的总结性评价方式才会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中考作为一个大型考试,其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语文试卷中低档难度的试题约占85%,难度较大的试题约占15%。试卷既注重了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加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确使用词语”,是近年来“考试说明”对语文知识应用考查的内容之一。考查近义词的正确使用,最能考查出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因此,1995—2001年的考试都在这个知识点上设了题。近义词意义相近,但有种种细微差别,如何辨析近义词的词义呢?除了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之外,常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认为这样的语文考试才是理想的:一是听,可以模仿英语的听力考试,来测试学生的听的能力;二是说.可以进行即兴演讲或者口头作文,教师打分,考查学生说的能力:三是读.除了可以做阅读理解题.或者听一段话后.解决一些问题.考查学生读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诵读对其进行评价;四是写.考查学生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端正命题指导思想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考试评价不是选拔,不是要把学生考倒,让学生考得灰溜溜的,应该是让考试成为学生一次精神的体验与愉悦。应让语文考试成为点燃孩子心灵的火种;成为教师的一次检验,一次关怀,一次企盼;成为学生的一次体验,一次展示,一次创造,一次满足。二、命题内容突出“四性”命题的内容要体现“四性”,即基础性、综合性、生活性和人文性。1.基础性语文考试的内容要考查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能力和习惯。这些内容应该是语文的根、语文的本,是语文的保底工程,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要牢牢抓住,不能忽略和放松。…  相似文献   

20.
使用双向细目表,加强语文单元测验命题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姿 《现代语文》2006,(5):123-124
语文单元测验是测量学生通过一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后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方面进展程度的一种考试类型。它是一种面向过去的考试,测量的是学生已经取得的成绩。它的考试内容是按照要考查单元已经教学过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来确定的,它的考试目标是根据要考查单元的语文教学具体目标制定的。因此,语文单元测验是一种绝对测量,它所测量的是学生对要考查单元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虽然它也可以显示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但追求区分度并不是语文单元测验的目标,反映前一单元语文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才是语文单元测验的重要特点。语文单元测验是语文教师最常使用的考试类型,命题的科学性是保证考试质量的关键。然而语文单元测验的命题过程一直处于一种经验性、主观随意性的状态,很多教师往往只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或自己编几个题,或在有关资料上选择相关的题目进行拼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