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穆老先生在《晚学盲言》中专门讲到了德与性的关系,概括而言,重要的是这么两层意思。一是我们中国人常以德性二字联用,即是说德就是性;但不能反过来说,不能认为性即为德,因为万物皆有其性,人性只是万物中的一种性。而德又只是人性中的精微之处,或者说,德是人性中的高明之处,德把人性与  相似文献   

2.
儿 子 长 大 了 , 嘴 角 的 绒 毛 也 越来 越 黑 了 , 上 街 挽 我 的 手 有 些 不 好意 思 。 我 私 下 对 丈 夫 说 , 儿 子 长 大了 ,该 对 他 进 行 一 些 性 教 育 了 。丈 夫却 白 了 我 一 眼 ,说 我 吃 饱 了 撑 得 慌 。我 竭 力 阐 述 了 一 番 父 母 对 孩 子 进 行性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 丈 夫 振 振 有 词 地说 :“ 性 教 育 是 没 事 找 事 ,孩 子 到 了该 懂 的 时 候 自 然 就 懂 了 , 提 前 教 育反 倒 有 点 像 教 唆 。 ”丈 夫 还 以 他 自己 为 例 子 证 明 性 教 育 毫 无 必 要 ,从小 到 大 也 没 人 给 他 性 教…  相似文献   

3.
一跨入21世纪,语文教坛为一种"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以下简称"两性统一")的新教学理念所主导。哪个语文教师不跟风贯彻就意味着观念落后。一时间",两性统一"成了语文教坛的时尚,乃至发展成为"行规条文"。  相似文献   

4.
李宏志 《新高考》2009,(10):28-31
高中所研究的函数性质中,单调性最重要.很多函数都没有奇偶性(特殊的对称性)或周期性可研究,奇偶性和周期性都是函数的整体性质;但绝大多数函数都有单调性可研究,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是最能反映函数关系本质的性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有两个基本的工具:单调性的定义,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其中后者因为使用起来方便,所以更为常用.函数的最值点(和最值)可由单调性得出,最值点(和最值)的应用十分广泛,而且求最值点(和最值)的工具不止单调性这一个(因此在本刊本版2010年第2期上,将会专门安排关于最值的文章).至于函数的极值点,它不就是连续的不同的单调区间的分界点吗!  相似文献   

5.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中有“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之句,对其中的“植木之性”,书上的注释是这样的:“[植木之性],种树的方法,性,性质,方法。”《教师教学用书》作了这样的翻译:“大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它的)土要旧的,(它的)捣土要结实。”这个翻译粗一看也似乎说得过去,然而,仔细推敲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一,牵强附会地把“性”解释为“方法”。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性”有以下几个义项:①人的本性,②事物的固有特点,③性格,④性命,生命。从…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对"断裂性"的研究直接影响到"当代文学史书写"研究的深入。引入"断裂性"视域,重视断裂性的文化内涵,有力的突显出文学史书写中对于叙述中的统一性和平顺性追求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文学史书写"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7.
从语法意义和显性标记两方面分析"只得"和"只好",旨在解释二者的互换条件和区分二者。在选项合意性方面,"只好"的合意性源于选项的数量;"只得"的合意性则源于视点的变换。在情感凸显性方面,"只好"的情感量高,"只得"的情感量低。叙述客观性方面,"只好"无此用法,"只得"能满足客观语境的需要。显性标记使用频率差建立了二者的标记系统,并帮助区分二者的各项语法意义差异功能,分有心理委屈类,行为反常类。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语文作业充满快乐,作者认为应具备四性:“包装”新颖性,设计开放性,过程自主性,评价人文性。欢迎老师们把体现这“四性”的好的作业设计提供给我们。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的教书育人的效用性。离开了这个效用性,引导与主体将都会失去其意义。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用性,最重要的是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面对预设性提问回答出现问题时,或完成了预设性提问后,教师为揭示数学本质而进行的进一步提问称之为"生成性追问".生成性追问通常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当学生回答预设性提问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转换角度或铺设台阶再次提问,使学生能够顺利解决预设性问题;二是当预设性提问得到解决后,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问题的本质而进行的"追根究底"的发问.  相似文献   

11.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之一。生成性教学相对于预设式教学而言,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教学的动态生成。然生成性教学也需要设计,首先教师要在纷繁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中有原则的选择部分。其次,要考虑把选择的资源引向何方,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最后,要集各方力量,有效推动生成性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在人际影响的范围内探讨了领导影响力的两个方面,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要素和相互作用关系,并认为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有机结合有利于领导影响力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3.
新小说之所以新,是有着与传统完全颠覆的理论。罗伯-格里耶认为,新小说是不完整的小说,具有时间安排上的瞬间性、事理反映上的本真性、体系结构上的破碎性,因而与传统小说在时间的安排上具有连续性、在事理反映上存在矛盾性、体系结构上具备了严密性完全对立性。他所倡导的"空缺"论意义重大,概括了新小说派的主要特征,丰富了小说创作理论,因而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教师生涯中,常常见到一些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使用带有讽刺性、污辱性、蔑视性、过激性、指责性、训斥性、污秽性的语言,把学生治得服服帖帖、灰溜溜地走出办公室。这时,有不少老师会由衷地赞叹此老师教育学生有经验、有办法,被赞者也往往自鸣得意。殊不知他的言行正是校园极具杀伤力的冷暴力。20世纪90年代时,校园冷暴力就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意会与言传是人面对以往经验及对未来事物的现象的思考和表达。人经由从事物的表象到事物本质的理解,需要把个人生活体验,以及与大脑中储存的知识相对接,对事物的现象、本质、属性、价值进行筛选,找寻出其中的规律,再用"妥帖"的方式来表达。不难发现,名词性、动词性的属于比较易于"言传"的,而形容词性的(个体的感受)属于可"意会"而不大容易"言传"的。名词性的是能看到的事物,"言传"是为了回答"是什么",侧重于说明。例如:伞:挡雨或遮太阳的用具,用  相似文献   

16.
一、不能把“规律的客观性”等同于“物质的客观性”简析 :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因为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又是有规律的。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所以作为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规律 ,也必然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讲 ,就是因为构成规律的各种要素是客观的 ,规律发生作用的物质条件是客观的。因此 ,肯定规律的客观性与肯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完全一致的。但“一致”不意味着“等同” ,因为物质不等于规律 ,客观实在性也不等于客观性 ,它们分别有不同的规定性。所以 ,只能说物…  相似文献   

17.
荀子天官与天君的关系问题十分恼人。在“天人对扬”中,天官、天君均“在人”而“谓天”,因而人有二重性,既是人又属天,天也有二重性,既是不包括人的狭义之天又是包括人的广义之天,最终在天人关系上心即是天君又是天官,而且五官也不能离心而有。同时,心为天官而同于五官则谓性,心为天君而远离物象刺激则谓伪,在心性关系上荀子也表现出二重性:心有二重性,既为是性的心又为不是性而是伪的心;性也有二重性,既为情、欲、利的性又为辨、知、伪的性。荀子如此“纠结”地辨说,只是为了能够同时“兼”五官、天君而“能之”,以真正“具备”天官这种“器具”,也即在天生人成中让五官成其五官、让天君成其天君,最终走出人类的野蛮状态。这野蛮状态是如此“自然”,以至于人稍不注意就会陷入其泥淖之中而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18.
辩证性实施小学数学教材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全文首先对其概念界定作了介绍,其后重点从实践层面对如何把握浅与深、薄与厚、显与隐、静与动这四对矛盾双方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了论述,对一线教师辩证性实施小学数学教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中有“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之句,对其中的“植木之性”.书上的注释是这样的:“[植木之性],种树的方法。性,性质,方法。”《教师教学用书》作了这样的翻译:“大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它的)土要旧的。  相似文献   

20.
"真情境"来源于生活,它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创设"真情境"需要遵循生活性、问题性、开放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