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闻竞争的日益加剧,传统媒体纷纷转型为全媒体新闻集团,在此背景下,对总部发展起着重要促进和补充作用的驻站记者成为抢占市场的重要环节。人才作为第一竞争力,全媒体背景下对驻站记者的能力建设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欧世金 《军事记者》2003,(12):56-57
四、驻站记者的采访采访是记者的首要职责,而且是重要的职责。驻站记者亦然,但驻站记者的采访与在报社大本营的记者(编辑)的采访有许多不同。最大的不同点是驻报社大本营的记者一般采访都是“指令性”的,他们注重抓好采访前的准备、采访中的提问与观察、采访后的笔记整理等环节就行了,这是许多新闻教科书上讲过的内容。驻站记者的采访,“指令性”内容较少,大都靠自己“找饭吃”,因此,他们遇到的难处是“采访什么”。也就是说,驻站记者的采访,首先要找准采访的题目或线索。从操作层面来看,主要有这样几个途径:向编辑部“要”。驻站记者写稿有…  相似文献   

3.
卢巍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40-141
笔者曾是河南电视台派驻鹤壁市的驻站记者,通过多年的驻站工作,认为这次"走转改"活动中,驻站记者应该发挥自己的驻站优势,让自己真正成为"走转改"活动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4.
大型新闻宣传报道过去一般由编辑部策划、组织实施。近年来,以中央台记者中心为代表的驻站记者开始主动策划和组织实施重大新闻宣传报道活动。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驻站记者策划区域性新闻宣传报道活动的优势,提出驻站记者应适应形势变化、积极主动参与策划宣传报道活动,并归纳了驻站记者参与策划宣传报道的几种类型、遵循的一般程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驻站记者是媒体从业人员中一个特殊群体,远离报社总部,远离管理中心,远离单位同事,远离家人朋友,独自一人在异地工作生活,这些都给驻站记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笔者结合近十年的驻站体会,简述了驻站记者加强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谈驻站记者     
陈岳海 《新闻界》2000,(4):57-58
驻站记者较之本部的记者 ,在取得宏观信息上 ,存在较大的缺失和时差 ,而在捕捉微观信息时 ,则又难于得到本部的指点。那么 ,驻站记者如何才能独挡一面 ,成为报社灵敏的神经触角呢?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验和认识。置于当地党政的领导下在当地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这是党报办报的原则和传统 ,也是驻站记者必须遵守的准则和搞好记者站宣传报道的前提。实践证明 ,取得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 ,对驻站工作的开展有两大好处 :一是易于得到当地各级党政干部的支持与配合 ,二是从他们那儿 ,更易于了解到重要的新闻线索。1995年 ,我在与遂宁市主要党…  相似文献   

7.
刘世领 《传媒观察》2005,(11):34-35
省级党报分布在各县市的驻站记者处于直接面对现实生活的前沿阵地,是采编队伍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好驻站记者功能,是落实报社各个时期的宣传报道思想,保证提供大量鲜活新闻,提高办报质量的重要条件。新华日报深刻体会到基层驻站记者的重要性,积极打造新时期驻站记者的核心竞争力,去年,又增派60多名年轻记者蹲点12个省辖市,这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驻站记者,主要负责某地的宣传报道工作。驻站记者需要经常与基层打交道,基层也为驻站记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海南日报社,一般情况下,记者都要有驻站经历,才会被分配到其他部门。驻站能锻炼年轻记者的毅力,为年轻记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让  相似文献   

9.
顾名思义,驻站记者就是上级新闻单位派驻各地的新闻采集者。对于其供职的传媒,他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对于其驻地而言,他是代表报社的“形象大使”,是地方宣传自己、树立形象的“第一责任人”。驻站记者担当着特殊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驻站记者长期驻扎在外,单兵作战,远离核心约束,远离集团关注。如此,很容易因“山高皇帝远”而流于泛泛,满足于“低标准”,报道满足于报社有限的“规定动作”,局限于当地党委政府要求的“被动采访”,其它工作更是得过且过,不推不动,甚至推都推不动。长此以往,就会消磨意志、失去斗志,成为可有…  相似文献   

10.
刘积林 《东南传播》2010,(10):133-135
近年来,各种突发事件日益严竣,驻站记者如何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越来越成为新闻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概念入手,根据实战经验,分析了驻站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角色扮演,并提出了驻站记者应对突发事件报道的相关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张培铁 《新闻前哨》2004,(10):38-38
驻地记者站,是编辑部的前沿阵地;驻站记者,是战斗在前沿阵地的士兵。 驻记者站是每个记者的“必修课”。我经过半年的驻站实践,初步领悟了“必修课”的含义,收获了在“前  相似文献   

12.
作为地方党报驻站记者,有着贴近基层的最大优势,这也决定了俯下身子是一种工作常态。同时,驻站记者又必须开阔眼界,放远目光,跳出"只缘身在此山中"拘囿,挖掘所在区域的新闻宝库。只有这样,在媒体加快融合的今天,驻站记者才能在新闻报道的广度、厚度和高度上有所突破和作为。  相似文献   

13.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陈俊 《新闻窗》2007,(4):112-113
驻站记者在远离“大本营”的情况下,到站属所在地采访报道,一方面,他没有“大本营”记者的“超脱”,必须正确把握好一个“度”,处理好与驻地的关系;另一方面,他又不能等同于驻地媒体记者。完全依附于当地。同时,驻站记者又不能像“大本营”记者一样“归口”分工,不能根据自身特长、兴趣专门从事某一领域的采访报道,得做1个“多面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张剑 《新闻前哨》2003,(11):51-52
2002年,我在报社编辑部工作6年后,来到襄樊分社工作,成为驻站记者中的一名新兵。对于一个写惯了“经济分析”、“市场观察”,跑惯了政府部门、企业和市场的青年记者来讲,一下子面对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起初的确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一年多来,我逐渐适应了记者站的工作,迈出了  相似文献   

16.
驻站记者,就是报社长期派驻在各地的新闻记者。驻站记者的工作和其他一些记者的工作有所不同,除了要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不少媒体的驻站记者,都具有“守土意识”和“本站意识”,能够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特别是在人手紧张的军队媒体的驻站记者,还必须具备跨区报道的本领。练就这种本领,需要驻站记者具有全局的眼光与思维、需要建立联系广泛的报道骨干网络,需要具有在陌生环境中捕捉新闻素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德丽 《新闻窗》2012,(4):42-42
2009年3月,我接受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的指派,前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担任驻站记者。总结3年多来的驻站经验,我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广播记者,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进取。  相似文献   

19.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河北广播》2010,(1):I0006-I0006
2010年1月13日,河北电台召开驻站记者工作会议。台长杨兴盛出席会议并讲话,就驻站记者如何适应新形势、研究新课题,开创性的开展工作,提出了高标准的明确要求。台领导魏雁志、刘晓雪、王广文也参加会议和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