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春花 《职业圈》2013,(29):114-114,1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的许多经济功能已经越来越社会化了,而文化功能,如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感情交流功能等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文化建设是衡量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而工会女工组织作为群众性组织来组织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恰恰是从关心职工生活,教育职工的角度出发。根据职工不同层次的需要,组织各种家庭竞赛、演讲等活动。帮助职工解决家庭矛盾,调解邻里纠纷。开展文明家庭评比。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和单亲家庭排忧解难。所以。工会女工组织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网络文化近年来在校园文化中占据的领地日益扩大,地位逐渐上升。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网络文化”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梳理并调整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以和谐的存在方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当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工作任务。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既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协调网络文化与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环节,提高高校网络文化的水平和质量,必然会对人才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邹辉 《现代企业文化》2013,(33):153-153,156
职工文化社团是职工文化活动的重要组织载体,也是衡量职工文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近年来。随着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丹东地区各类职工文化社团应运而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丹东职工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咀城市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刊》2011,(4):124-124
杨静如在《前沿》2010年第24期撰文指出,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无论是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还是精神文化生活,都受到民俗事项和民俗传承的影响,因为任何一种民俗事象,都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社会普遍传承的风尚和喜好。  相似文献   

5.
郭洋 《现代企业文化》2013,(33):11-11,13
慈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是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慈善事业的稳步发展.慈善文化建设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浓郁的“人文关怀”氛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如何去推进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构慈善文化,发展慈善文化。  相似文献   

6.
靳建华 《职业圈》2013,(24):51-52
幸福要有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依托,但倘若只注重于经济的发展,而忽视文化、社会政治生活的改善,幸福就会与人的实际感觉相脱节。当前广州正在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而努力,探求科学的幸福文化,不但是幸福的应有之义,也是完善建设幸福广州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如何建立科学的幸福文化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幸福文化和幸福一样,也有历史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幸福文化。就当前而言,幸福文化也要与国情相适应。不能空想、幻想;要以开放的视野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完善我们的幸福文化,尤其要注意用新的眼光来评判传统幸福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2,(3):4
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任何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的文化研究,均无意义,不会有生命力。中国社会发展至今天,与世界先进国家一样,关注社会现实文化问题成为国家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追求文明进步的社会生活既是人类与国人生命历程的一个向往,也是当今世界和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关注社会现实文化问题不是历史学  相似文献   

8.
王路  洪晓楠 《文化学刊》2014,(3):154-164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问题在党的重大决策与党的文献中多次被提及并且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阐释当代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等新特点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众多企业文化定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概括不完整,抽象不彻底的逻辑问题。“论企业文化是一种意识形式和生活方式”,首次提出企业文化“双式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由传统文化、现代意识和管理经验融合而成,为特定企业所共有的意识形式和生活方式。在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上,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辽河作为中国境内一条重要的河流,对中华文明的诞生、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辽河流域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妇女,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丰富强化了辽河流域文化特点,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原文化相融合,对中原文化有所影响。尤其是近代以后,生活在辽河流域的各族妇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进取,反抗奴役,为辽河流域文化谱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王学研 《职业圈》2013,(24):116-116
早在十七大党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随着人们对环境越来越多的关注,“低碳生活”开始普及到生活中,中国经济高速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人民生活的进步、精神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从而间接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企业绿色文化进行了概念界定,其次分析了油田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意义,再次提出了相应的建设途径,最后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丰富与发展,诸如影响人类社会生命财产安全的建筑、交通、饮食、卫生等方面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重视.  相似文献   

13.
霍国臣 《职业圈》2013,(26):104-104
近些年。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有益于老年人生活的相关政策。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各级老年人管理~.BI"-1及时制订提高老年人各种服务的制度措施,使老年人服务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发展。处理好政府、社区、企业、及家庭服务老年人的各种关系,保障老年人生活服务制度化、福利化,并要逐步推行整合社区的各方面力量,推动老年人服务事业向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最后形成企业、家庭、社区、社会高标准的老年人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全国社区的文化品牌。她已成为中国和谐社区群体的一个缩影,展示中国普通百姓文化生活的一个窗口,也是“城市社区重塑”的鲜活样本。  相似文献   

15.
赵蕊 《职业圈》2014,(24):128-128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促进基层群众的文化发展,对于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素质文明具有积极的意义。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关系到基层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基层单位组织文化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当前,广场舞等文化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和喜爱,逐渐成为基层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也为构建幸福和谐的社会提供了帮助。本文就如何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岭 《职业圈》2011,(27):21-21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从价值链的服务环节增加产品的价值,即以服务制胜。从这个角度来讲。必然需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去解决管理的问题。为此,就如何加强企业的文化管理,在企业内部实现共同的思维方式,共同的哲学思想。共同的经营理念,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进行以下的梳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从价值链的服务环节增加产品的价值,即以服务制胜。从这个角度来讲。必然需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去解决管理的问题。为此,就如何加强企业的文化管理,在企业内部实现共同的思维方式,共同的哲学思想。共同的经营理念,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进行以下的梳理。  相似文献   

18.
满族农耕文化作为吉林省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给满族农耕文化带来了挑战。该研究旨在探讨满族农耕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以促进其保护和发展。满族农耕文化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家族和社区的凝聚力及传统和文化的传承。现代科技的发展提高了农耕效率,但也带来环境问题。满族农耕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可以通过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融合现代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来实现。通过这些措施,满族农耕文化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为吉林省的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和谐企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工会工作的良好辅助,工会组织担负着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强化女工建设、解决职工生活困难、发放福利、向职工送温暖等重要职能,是国企员工保障自身权益的组织者、引导者,员工.积极向上工作、拼搏进取精神的倡导者,其优势在于扎根群众、作职工利益的代言人。因此我们应在和谐视角下科学探讨企业工会工作如何发挥优势服务效能,进而提升企业综合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中国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变革和发展.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强调指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一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文化建设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意义,也为我们开展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