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北森职业咨询公司与新浪网、劳动部开展的“第一次就业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3.2%的人是先就业后择业,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把第一份工作当成职业的跳板,而16%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大学生就业后的一年内流失率高达50%,两年内的流失率接近四分之三.而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26.4%的人完全没有考虑过职业规划问题,66.8%的人考虑过但不全面,只有8.6%的人比较充分考虑职业规划问题.在发达国家,职业规划已经成为一项产业,每3000名求职者就拥有一名职业规划师.  相似文献   

2.
涓涓 《家长》2013,(4):13-15
一项名为"第一次就业调查"的调查结果显示:33.2%的人是先就业后择业,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把第一份工作当成职业的跳板,而16%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另据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就业后一年内的流失率高达50%,两年内的流失率接近四分之三。而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26.4%的人完全没有考虑过职业规划问题,66.8%的人考虑过但不全面,只有8.6%的  相似文献   

3.
万象     
大学生薪金期望值调低日前,中华英才网对2005级大学毕业生心理预期薪金收入进行了一次调查。在回答“你对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预期月薪是多少”时,130名大专毕业生选择了1000~2000元这一区间,占大专生投票总数的75%。面对年复一年不断加剧的就业压力,本科生中有47.8%的人选择了2000~3000元的档次。在回答同一问题时,硕士生选择月薪5000元以上的占56.9%,而博士生则高达83.3%,表明大部分人还是认可了高学历会带来高薪水这一原则。上述调查,较去年同类调查,大学生的薪金期望值普遍调低了1000元左右。专家指出,很多企业对于本科生的薪水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4.
“你更喜欢爸爸还是更喜欢妈妈?”如果现在问中小学生这样的问题,并且用书面答卷的形式、结果也不让父母知道,他们会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又会选择谁呢?在北京的中小学生中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有近四分之三的孩子表示“更喜欢妈妈”,有4958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74.74%,排在第一位;选择“更喜欢爸爸”的有1356人,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20.44%;选择“爸爸妈妈都喜欢”的有316人,占4.76%;选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们形容扩招后入学的大学生毕业就业是他们面临的就业“洪峰”。2003年是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次“洪峰”,“洪峰”将至就引起了各界的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如何呢?与前几年相比有何变化呢?本文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对某地方工科院校自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一、近几年就业情况本文分析的样本为某地方工科院校2000年以来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涉及到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化工类、建筑类、艺术类、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类等不同专业类别的毕业生,总量约占调查对象的71%。其…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了解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提早做好就业指导的准备,北师大就业指导中心针对2005届毕业研究生做了一次就业倾向调查。这次调查共收回问卷428份,涵盖130个学科专业(方向)。在就业首选地区的选择中,选择北京的有322人,占了75.2%。刘淑玲主任说,学生在就业观上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死守北京。2003年北师大研究生到西部工作的是4个人,2004年是12个人,虽然总数不多,但倍数还是翻了。2005年变化不太大,就业指导中心对2005年毕业生去向和意向进行调查,今年去西部的最终也可能是12人,基本与去年持平。但选择去小城市的有42人,占9.8%。刘淑玲主任说,这比例算高了,因为过去是没有的。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到,研究生就业已经开始向中小城市转移,死守北京的现象略有所改变。但也只能说是“有所转移”,因为量还是不太大的。北师大研究生去西部,所去的单位一般也不算差,特别偏远的基本没  相似文献   

7.
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再就业”,这是摆在每个面临就业的同学面前的两难问题。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就业”成了大多数毕业生求职时的首要考虑因素,能够找个地方先上班,能够先养活自己,成为大多数毕业生步入社会的第一个目标。虽然“就业”的压力远远大于“择业”,但大多数同学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还是非常谨慎的,一直在平衡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笔者近五年的招聘及个人经历看来,第一份工作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对于其职业生涯的影响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8.
中青年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说,越来越多的日本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就日中青年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说,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年闲散地靠“打工”度日,而中国青年因改革开放热潮而干劲十足。日本青年人倾向“追求稳定的生活”,中国青年则倾向“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关于择业标准的多项选择问题,日本受访青年选择最多的依次为:“工作有趣”(56.2%)、“能发挥能力和个性”(54.6%)以及“可以学到技术”(47.7%);中国青年的选择依次是“因为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个性”(64.8%)、“认为公司有发展前景”(56.6%)和“收入高”(39%)。在“择业时…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对06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调查显示,截至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调查还显示,农学类专业的就业水平最高,达78.38%。曾经被打入“冷宫”的农学专业竟然力压计算机、管理等热门专业,一跃成为了就业的“大户”,这可是跌破了不少人的眼镜。  相似文献   

10.
一、“中考”人生竞争的第一站日本高中结构依竞争第次可分为升学重点高中(公立)、私立高中、一般高中(公立)、职业高中和定时制高中.由于重点高中(公立)和私立高中升大学率最高,所以把高中当做“定向”选择而非作为“受教育”选择的日本人,就把重点高中、私立高中作为竞争目标.“中考”决定升高中,高中决定升大学,大学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职业、地位.因此,重点高中一直是中学生竞争的焦点——人生第一站.据统计,1988年日本初中毕业生的志愿率为:97.9%希望升学,1.2%希望就业,其它占l%.1992年的实际升学情况是:95.8%升入高中(其中95.1%升入普通高中,  相似文献   

11.
新浪网曾进行了一项网友调查,调查设问:你认为全国考研人数年年上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在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就业形势严峻”点击率最高,约占60%,选择“充电提高能力”的不过一成多。可近两年的事实显示,“就业形势严峻”的巨大压力也无情地笼罩着研究生群体,2003年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更不容乐观,较之往年,尤为严峻。研究生求职,更显现出身在高处不胜寒。  相似文献   

12.
据2006年1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和智联招聘网站联合推出了2006毕业生就业状况大型调查。调查样本覆盖了12个大中城市的12463名大学毕业生和刚参加工作的职场新人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120家大中小型企业。调查中关于“在个人素养方面,您最不喜欢的是哪一方面?”83.6%的雇主选择了“不诚实”。2005年12月27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根据这项调查报告告诉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雇主最看重实践和诚信。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校园中已经存在着诚信问题,尤其是体现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因此,找准原因,选择对策,对高校学…  相似文献   

13.
为了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摆脱在招聘会上屡屡受挫的局面,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都难免有些急躁和盲目。虽然每年的招聘季节完毕都会有大学生出来现身说法,专家也是针对具体案件进行分析和指导,但问题并没有减少。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如果大学生的求职侵权现象也和毕业生数量一样成增长趋势,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根据央视《东方时空》栏目公布的调查结果,在12463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求职者中,55%的人遇到过求职陷阱。而受骗上当后,有49%的人选择“忍气吞声”,只有10%的人“起诉维权”,15%的人会“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一数字也说明,大学生面对求职陷阱…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的就业工作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今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给高校的就业工作者不断带来新的挑战。作为高校就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做到“三心两意”即“三心”——信心、责任心和耐心;“两意”——诚意和善解人意。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和择业心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在广大毕业生中因地制宜地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协助他们尽早地找到自身的社会定位,走好“学校人”到“社会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两年前,北京某教育研究机构曾做过一次调查。调查显示,北京50%的中小学教师希望换工作,只有17%的教师愿意终生执教。在这项调查中,对婚姻表示“无选择余地”的占14.7%,“有选择余地但很小”的占30.9%,“有不少机会”的达38.8%,表示“有很多机会”的仅占15.6%。“无选择余地”和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择业心态,更有效地进行就业指导,我们进行了2005届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的调查。本次调查涉及“就业计划、择业理念、就业地点选择、就业行业选择、择业的主要渠道、选择就业单位”等六个方面,涵盖了择业的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就业的外力因素和内在因素。接受本次调查的是省属某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765份,回收650份,回收率85.98%,其中无效卷2份,有效问卷648份,有效率85.70%。一、分类统计:1、你的就业计划是:考研2.30%;考公务员10.80%;毕业就去就业65.70%;不急于就业等机会再说8.50%;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少新一代留学生归国之后遭遇了就业困惑,甚至一度出现了“海归”变“海待”的尴尬局面。为了给广州8000名留学生打造就业平台,广州留学生服务管理中心新近成立了留学人才配置部,也称为华南(海外)留学人才配置中心,为归国留学人员和企业提供双向服务。根据调查,目前在广州市创业或工作的留学回国人员超过8000人,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到了约75%,30岁左右或以下的占到40%左右。这些人大多没有工作经验,回国后面对着和国内应届大学毕业生同样的就业难题。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毛尽忠指出,2004年是广州就业形势最好的一年,实际提…  相似文献   

18.
在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报告”指出,要“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对弱势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职业取向与就业心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取向分析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转变,毕业生实现了“双向选择”,较以往有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多种选择,毕业时如何择业却成了大多数大学生的困惑所在。在最近一次高校大学生职业取向摸底调查中,大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职业排序是:第一为党政机关干部(47%),教师、医生和律师并列第二位。此外选择高级经理的有10%,选择个体户的只有7%,排名最后。在地域选择时有80.2%的同学选择了沿海开发区以及像上海、南京等这样的大城市。此外另有大量资料也表明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目标长期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国企、外企和政府…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中华英才网对2005级大学毕业生心理预期薪金收入进行了一次调查。在回答“你对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预期月薪是多少”时,130名大专毕业生选择了1000-200元这一区间,占大专生投票总数的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