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我国,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司法实践中,对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普通法系近因理论和大陆法系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兼收并蓄,探究以近因说中可预见性规则为主,以相当因果关系中的可能性(盖然性)规则为辅来认定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因其在文化传统、法律渊源、思维方式的不同考量,两大法系在因果关系理论方面呈现出不同方式。我国构建侵权因果关系时,结构上采用英羡法系的两分法,即区分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确定因果关系是侵权行为法上学说与实践的一个难题。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在此问题上的理念与规则上看似大相径庭,实则异曲同工。鉴于侵权法律关系现实复杂性与因果关系高度抽象性的天然矛盾,应当超越制度层面的纠葛,从宏观理念层面作全局思考,同时运用妥当的价值论证方法与案件类型化方法,整合侵权行为法上诸因果关系判断规则,使其与违法性、过错等责任构成要件相互配合,以更好地实现侵权责任认定的公正性与效益性。  相似文献   

4.
原因力作为我国数人侵权体系因果关系认定及责任分担的特色规则,在现有定位上体现出了事实/法律因果关系理论的双重属性。但这种综合式的定位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原因力理论的实质与内涵并不明确;其次,在确定数人侵权责任分担中所起的作用也并不明确。一方面,原因力理论在事实因果关系层面上与"实质因素说"关系具有可对比性;另一方面,其在法律因果关系层面与"比较过失说"也存在对比性。因此,把《欧洲侵权法原则》与我国《侵权责任法》进行综合对比后可以发现,我国《侵权责任法》因果关系体系未区分事实因果关系及法律因果关系。这种混同使得原因力理论在实际运用中间接等同于因果关系理论。因此,数人侵权中的原因力在事实因果关系层面并无存在价值,在法律因果关系层面的作用也应做限缩解释。  相似文献   

5.
因果关系问题历来为侵权法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争论和不确定性最为繁杂的一个领域。无论是从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抑或是从“一元说”还是“二元说”说因果关系理论的视角出发,它们的应用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从个案出发,寻找适合的因果关系理论,或许是一个可以值得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把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引入民事侵权责任构成理论,采用“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的递进式侵权责任成立要件,使违法阻却事由纳入“违法性”和“有责性”中进行讨论,不再游离于侵权责任成立要件之外。  相似文献   

7.
当前有毒物质侵权问题颇受关注,分析其因果关系是为了确定侵权责任主体以及责任范围。由于有毒物质侵权有其特征性,如隐蔽性、持续性等,这就使该类型诉讼的因果关系分析比一般的传统侵权诉讼更加复杂困难。在有毒物质侵权的认定过程中,需要利用科学理论知识,比如医学上的病理分析知识对事实因果关系进行剖析,因此要辨别其中的因果关系显得尤为困难。我国侵权法应当对有关理论及其适用科学证据和科学方法的方面有所考虑。  相似文献   

8.
与大陆法系将侵权责任仅视为损害赔偿责任不同,我国法律上的侵权责任是以损害赔偿责任为主,其他民事责任方式为辅;我国侵权责任的概念,涵盖了大陆法系中侵权责任与物上请求权两个概念。物权请求权是从权利人的角度出发阐述物权保护的方式,是原物权人在物权遭受侵害后而获得的救济权。侵权责任是从侵权行为人的角度而言,是用来规定侵害他人的绝对权后应该承担何种责任。  相似文献   

9.
纯经济损失在性质上是法益而非权利的损失,具有独立性、无形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对纯经济损失的赔偿,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总体上均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不予赔偿到后来的例外赔偿的历程。由于纯经济损失案件的复杂性、多样性,法院在赔与不赔的问题上至今仍有些游移不定,相关的判例及学说仍在不断发展之中。我国实践中,应将纯经济损失案件类型化,减少法院判决的随意性;要综合运用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理论、注意义务理论、可预见性理论及风险的控制与分散理论为纯经济损失赔偿提供科学合理的取舍规则;同时,要坚持合同优先理论,维持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合理界限来解决纯经济损失的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一般民事侵权责任理论为基础,结合环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论述了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责任的证明,并着重阐述了构成要件中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罗马私犯法以其丰富的法制内容和深邃的法治理念对后世的侵权行为法产生巨大影响.法、德民法典中的侵权行为法直接继承和发展了罗马私犯法的精髓.深入探究罗马私犯法所蕴藏的法律精神,重温罗马私犯法的基本制度和罗马法学家对私犯法的精辟论述,对当今中国民法典侵权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律师对其在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的虚假陈述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律师虚假陈述行为是一种以间接契约为基础的侵权行为,不同于传统的一般的侵权行为,系一种新型的侵权行为;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认定律师是否应当承担责任,而认定过错的主要标准是其是否遵守了执业规程,有必要设立专家委员会来判断律师是否存在执业过错;再者应适用相当因果关系说来认定律师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并在存在多个责任主体的情形时正确区分律师虚假陈述行为的原因力大小。  相似文献   

13.
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首先是对于事实上因果关系的认定,之后再考虑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本文从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以及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两方面入手,就侵权行为中的因果关系认定进行了一个初步的归纳。  相似文献   

14.
证券虚假陈述案件对我国证券市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探讨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相关法律适用对于解决这类纠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囿于我国立法技术不足,相关理论和实务欠缺,导致在具体的虚假陈述民事侵权赔偿过程中的法律适用困难,在证券虚假陈述的制度构建中,应结合证券虚假陈述的特殊性,进行合理的证券民事侵权法律制度设计和民事法律适用。特别是对于揭露主体、揭露日等需要高度证券知识做支撑的法律概念界定上,必须要考虑现实情况,借鉴发达资本市场的相关规则进行相关考虑。  相似文献   

15.
归责原则是民事责任的核心理论,民事责任的类型包括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就这两种责任的归责原则,在我国民法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没有定论,各种学派各持己见。文章以自然法思想为理论基础,探究我国《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关于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选择依据,得出的结论是:对于侵权责任而言,其归责原则是以过错责任为原则,以无过错责任为例外;对于违约责任而言,其归责原则是以无过错责任为原则,以过错责任为例外。  相似文献   

16.
在英美法上,近因原则渊源于英国的《1906海上保险法》。随着保险业的发达,近因的判断标准由"时空标准规则"转向"效力标准规则"。在近因原则的判断上,英美法系的"现代批评者"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也发展起了他们因果关系的二元论。在大陆法系,相当因果关系是由"条件关系"及"相当性"构成的。尽管近因原则与相当因果关系理论源于不同法系,但是,两者在功能、目的、适用范围、判断标准乃至思维方式上存在诸多相似性。正是这种相似性导致两大法系在因果关系的判断上殊途同归。因此,实践中,无论在侵权法领域还是在保险法领域,因果关系的判断不会也不应当因采用近因原则抑或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不同而导致结论上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丁嘉慧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5):41-44,89
笔者认为《民法通则》第121条将职务侵权责任界定为一种民事责任是值得商榷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责任与民事责任存在本质的不同,相对于民事责任的私法责任性质而言,国家赔偿责任属公法责任,两者在理论层面与程序操作层面都是有区别的,廓清两者的界线既有利理论意义,对实践亦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法定代理人的侵权责任,与其他特殊侵权责任相比,有着许多更为独特之处。例如,该种特殊侵权责任的性质、它所适用的归责原则等等。但这种民法理论上的独特性,并没有能够反映在我国的现行立法中。相反,《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不仅有悖于上述的民法理论,而且立法技术粗糙不堪,给司法适用带来极大的困难。追溯法定代理人侵权责任制度的发展史,参照大陆法系各国的立法例,对法定代理人侵权责任作深入的探讨,可以发现,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无论在实质内容上,还是在逻辑形式上都有值得商榷之处,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的犯罪与民事侵权行为经历了从混同到分离的嬗变。当代的犯罪与民事侵权行为在区隔的基础上出现了融合的趋势,需要对两者之间的界限作重新梳理。违法性是犯罪与民事侵权行为的核心,深入探讨违法性的差异有益于厘清两者的内涵与外延。犯罪与民事侵权行为在违法性上的差别包括侵害法益类型、违法性的实质与违法性的程度三个方面。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以追溯至犯罪与民事侵权行为"栖身"的法律文本的规范目的之上,即刑法关注惩罚,侵权责任法重视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