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的受众.只要留心,不难发现猎奇编造、“合理想象”、道听途说的失实报道.报道失实,便造成很坏的影响.如某市一家报纸在头版刊登这样的消息:某地庙人一个洞穴里藏着两条大花蟒,晚上爬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一个出身捕蛇世家的青年女医生智擒这两条大花蟒,为民除了害.消息刊出后,一读者来信说这消息是假的,经查实,除了稿中的时间、地点外、人名及内容都是作者凭空虚构的.这种失实报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新闻用事实说话,不用事实说话,就不是新闻.  相似文献   

2.
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之自由”。美国新闻学认为宪法所保障的出版自由,包含三种权利:一、“出版权利”;二、“批评权利”;三、“报道权利”。报道权利就是“消息自由”。美国国会近年来制定了一些“消息自由法案”。美国政府宣扬道:这些法案保证了报纸的“报道权利”和“人民的了解权利”。  相似文献   

3.
今年二月中,《纽约时报》报道了美国十年前制订的在国外部署深水反潜核弹计划被揭露后,引起国际性风波的消息。这则消息受到美国官方的阻拦和指责,成为美国新闻界瞩目的一场风波。这项“核武器部署计划”,早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就在美国的一些盟国的报纸上报道出来。但是在美国,最先报道这个消息的是《纽约时报》驻华盛顿记者莱斯利·盖尔布。他采访和撰写的美国军方于一九七五年由总统授权制订这项计划的消息,刊登在二月十三日的这家报纸上。这篇报道披露了加拿大、冰岛、百慕大和波多黎各等国家和地区对此项计划的不满情绪。这些地方的政界、新闻界批评美国政府没有事先取得有关政府同意就制订计划,准备在“紧急情况”下部  相似文献   

4.
1976年6月29日,一支由美国海军资助的探险队在完成了对74年前沉没在北大西洋3,800公尺海底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的考察后,携带着可放映50小时的录相带和57,000张照片返回马萨塞诸斯港。7月31日,考察队长罗伯特·巴拉德博士在华盛顿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考察结果,同时透露在这次海底考察中试用了美国海军研制的一个由电脑控制的第四代机器人。读着外电关于这次探险活动的报道,不由得联想到当年曾经在报道“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大显身手的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这个人,就是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编辑”的卡尔·范·安达。  相似文献   

5.
这件事情發生在自称“新聞自由”的美國。 8月6日,合众社东京电报道我政府批准美國記者來我國采訪的申請的同一天,又有一条从華盛頓發出的消息說:“国务院今天說,它將不准美國記者訪問共產党中国,即便有任何記者提出这样的請求。”第二天,法新社从華盛頓發出的一条消息,报道了美國國务院对“新聞自由”  相似文献   

6.
在2005年全美国的考试“IOWA”中,年仅12岁的沈阳小女孩赵雨会荣幸地夺得了小学组数学第一名的桂冠,获得了由美国总统亲笔签名的总统教育奖(见7月25日《现代快报》等媒体)。这条沈阳媒体较早报道的消息,7月25日成了各地媒体纷纷转载的对象。有的还上了要目,甚至成了头条。但是,  相似文献   

7.
美国一家新闻业思想库的研究结果表明,“9.11”事件刚发生时的新闻报道是建立在可靠的消忠来源和“仅仅是事实”之上.但是从那以后,媒体的职业水准便一直在下滑。新闻业优秀素质项目的研究人员是在分析了去年9月中旬、11月中旬和12月中旬的2496条电视、杂志和报纸消息以后得出上述结论的。这些消息按照事实、对报道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闻业“客观性法则”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美国新闻界长期的业务实践中,“客观性法则”无疑是一种举足轻重的报道方针。作为美国新闻界长期标榜的信条,它早已不单是操作性的报道方式,而从实践中抽象出来,成为曾被认为是“发展于美国、奉献于世界”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由于这种立意甚高的价值观在美国新闻业中的重要地位,对其发展过程作一历史回顾,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一、19世纪30年代以前:“报道事实”的新闻标准在政党纷争中沦丧 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发端之初的美国报纸是人们获取来自田园消息的重要渠道,尽量准确地提供事实是报  相似文献   

9.
45岁黑人奥伯斯宾当了十多年路易斯维尔《信使日报》的记者。一天深夜,编辑突然叫他第二天不用再去采访,并要他把报道交给白人记者。这条消息的报道,一开始就是分由奥伯斯宾负责的,现在突然中间易人,原因是什么呢!奥伯斯宾后来说:“因为我是黑人,那位编辑怀疑我的能力,认为如果让我去采访,我一定会问不好问题。我真够倒霉的了。”其实,倒霉的何止奥伯斯宾一个人。今天,仅就美国的报业而言,种族歧视的现象还  相似文献   

10.
在2005年全美国的考试“10WA”中,年仅12岁的沈阳小女孩赵雨会荣幸地夺得了小学组数学第一名的桂冠,获得了由美国总统亲笔签名的总统教育奖(见7月25日《现代快报》等媒体)。这条沈阳媒体较早报道的消息,25日成了各地媒体纷纷转载的对象。有的还上了要目,甚至成了头务。  相似文献   

11.
“一位有声望的人刚刚告诉我,他们干掉了本·拉登,太棒了!”最早发布恐怖大亨本·拉登死讯的是美国前官员厄本的微博,厄本在奥巴马公开拉登被击毙消息前一小时,在Twitter(推特)上发出了这条消息。之后,这条消息引发了爆炸式的转发和评论。 在后来的报道中,传统媒体发挥采访力量强大的优势,提供了自媒体很难提供的独家内幕消息,将拉登之死这一事件层层剥茧,形成了一场新旧媒体的传播共振。  相似文献   

12.
第一、“天女散花”法不少人写消息常把背景放在第二段或第三段,黑压压地一片,读来让人头疼。总结获奖消息的成功经验,其中有一条就是把背景材料打散了用,或分为几个自然段,穿插于其他材料之中,即所谓的“天女散花”法。以第15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作品《中国国家主席与  相似文献   

13.
健美比赛,是受人们欢迎的体育项目。但是去年有些关于“力士杯”健美比赛的报道,却令人倒胃口。先是一家文摘报刊登一条消息说,在深圳举行的“力士杯”健美比赛,女运动员将按国际健美联合会的竞赛规定,身穿三点式的“比基尼”泳装参赛。之  相似文献   

14.
如何把经济报道采制得真实、好看,起到更大的积极效应,我们应下大功夫。试分析一些较成功的经济报道,在“新、实、活”等方面确实颇具匠心。一新即新角度,好多人却不以为然,认为新闻总归是新的。然而,不少经济新闻尽管满纸事实,却缺少新鲜的味道。《文汇报》1998年7月7日刊登的“胸卡一挂,价挺货销”的消息读来让人颇具新鲜感。同样写无锡阳山水蜜桃好卖,这篇消息却选择了阳山桃农在卖桃时,佩戴“阳  相似文献   

15.
翻开1991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二版,当我看到《乐做“洋劳模”愿当“主人翁”》的消息时,竟然吸引了我。虽然,这条消息并不在显眼的位置,可我仍爱不释手地少说看了三遍,并且确实咀嚼了一番。这条消息一反老面孔,“老外”在中国获得中国奖,并且一个“乐”、一个“愿”,足见“老外”对中国人的追求感兴趣了。这消息怎不不令国人振奋?用新闻术语讲,题材非但新鲜,而且重大。这条消息全文不足  相似文献   

16.
消息是新闻体裁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目的是用简洁、客观的文字,向读者报告新近发生的事实。现在的消息,一般要求以客观的形式出现,不允许记者在其中发议论或作出主观判断。即使想通过报道事实宣传什么,也必须“用事实说话”,通过选择所报道的事实来表达倾向。对于报道事件性新闻来说,最常见的消息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征是:整条消息根据某一事实的各方面的内容,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叙述的层次和段落,将最重要或最精彩的部分置于最前面,于是就形成“头重脚轻”或“虎头蛇尾”的报道结构,如果用图形来表示,就像一座倒置的金字塔。例如下面这条美联社的消息:  相似文献   

17.
健美比赛,是受人们欢迎的体育项目。但是去年有些关于“力士杯”健美比赛的报道,却令人倒胃口。先是一家文摘报刊登一条消息说,在深圳举行的“力士杯”健美比赛,女运动员将按国际健美联合会的竞赛规定,身穿三点式的“比基尼”泳装参赛。之后,不少报刊,电台也在“比基尼”三个字上作文章。到了11月比赛前后,报刊、广播几乎凡是报道这次赛  相似文献   

18.
莫嘲笑弱旅     
今年4月20日《新民晚报》体育版有一则报道,马尔代夫国家足球队来华参加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第九小组比赛的消息,用了这样一条标题:《马尔代夫“旅游团”来了》,让人觉得很不是滋味。诚然,相对中国队而言,马尔代夫队确实是一支弱旅。但是因为人家是弱旅,我们就可以如此嘲笑?这样做有“强队”的风度吗?何况,强与弱总是相对而  相似文献   

19.
从报纸上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消息,开头不是写“最近”、“日前”等含糊的时间概念,就是写“开业或开工以来”、“十多年或近几年来”如何如何。前者多是事件性消息,用含糊的时间概念打马虎眼来掩盖报道事实的“时过境迁”;后者又多是非事件性消息,报道那些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事实,却缺少构成新闻的“由头”。如北京一家报纸刊登的一条消息,开头便这样写的:“北京住宅开发建设集团总公司,13年来累计竣工住宅1000多万平方米,使首都70多万市民搬进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居民小区,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及本市提前步入‘小康’作出贡献。”读者看到这条消息的开头,就感到这是  相似文献   

20.
在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比赛期间,《深圳商报》推出了“世界杯特刊”.每天,除用消息报道“世界杯”赛况以外,还刊登一幅王建明创作的世界杯漫画.消息与漫画珠联,文字与形象同辉,既活跃了版面,又强化了新闻,社会反响很好.分析王建明的创世界杯系列漫画”,大体上有这样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