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刊第5至第7期刊载了陈帼眉同志写的《0—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一文中的“学前期(即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部分,受到读者的欢迎。许多读者要求读到全文。我们接受读者建议,从本期起继续刊载这篇文章的“0—3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部分,预定分五期载完。从出生至三岁是一个人身体发育、心理发展、智力开发的极为重要的时期。早期教育应从0岁开始。研究和了解0—3岁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不失时机地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合乎科学要求的早期教育,是幼儿家长和托幼工作者的责任。本文按年龄阶段深入浅出地分述了0—3岁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相应地提出了教育上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可供幼儿家长和托幼工作者学习、实践。文章中贯穿着幼儿生理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的基本知识,讲得具体生动,明白易懂,因此它也可以作为幼儿教师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福利会设有三所学前教育机构。为了加强幼儿教育的研究,深化幼儿教育改革,试图探索一条“保教合一的课程模式”,中国福利会专门成立了学前教育研究组。近一年半来,研究组除对幼儿的智力、体力、品德作过一些调查外,还有目的、有计划地对3~6岁幼儿的劳动活动、良好卫生习惯、良好进餐习惯以及幼儿睡眠和穿脱能力四个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得到了一批比较可靠的数据和材料。这些材料量化了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生活活动和劳动活动。它对于了解幼儿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的发展水平,对于保教工作的评价,都有良好的参考价值。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刊登有关这些调查研究的四篇论文,希望读者能就文中各个项目和分项目及其“评分”的比重是否恰当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对2岁半~3岁半幼儿动作发展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岁半— 3岁半的幼儿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称为先学前期,这时,随着行走动作和手的随意动作的发展,他们的生活范围比婴儿期扩大了许多,所受外界的影响也大大增加了,客观环境对他们的要求也就提高了。成人常常要求他们从事一些基本的生活活动,同时,儿童也愿意主动模仿成人来做一些事情。为了全面了解这一阶段幼儿的动作发展状况,我们在从事了多年的幼儿教育探索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特点,制定了 2岁半— 3岁半幼儿动作发展评估标准,并试图通过对照标准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不错过动作发展的关键期,进而达到使幼儿动作良好发…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和开展学龄前幼儿的视力保护工作,为减少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于1982年3月,选择徐汇区六所幼儿园的五岁一六岁幼儿进行了视力,教室采光、用眼卫生习惯、家庭成员的视力等方面的调查,本文仅就幼儿视力的现实情况,将调查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
胡国华 《时代教育》2012,(17):39-4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终身教育的发展,实现托幼一体化逐渐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然而廊坊市在推进托幼一体化的过程中,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一直滞后于3-6岁儿童的教育,大大影响了托幼一体化的进程,因此,必须从政府、学前教育机构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幼儿期是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最佳阶段,因此,发展幼儿语言是托儿所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对1岁半至2岁的幼儿主要是使他们正确发音和增加词汇量;对2岁至3岁的幼儿重点是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据我们调查,在发音方面,1岁半至2岁半的幼儿,由于发音器官的运用还不自如,容易掌握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面音j,g,x,而难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幼儿期孩子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孩子将受益终生,反之,这时候养成了坏习惯,长大后要改就困难了。调查表明,我国有60%~70%的人患有龋齿,上海市青少年牙龈发病率市区为54.17%,郊区为63.5%,这些疾病大多是由于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造成的。然而许多家长,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仍然没有注意到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错过了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大好时机,以至造成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卫生习惯较差的现象。那么,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该如何培养呢?为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刘芸 《教师》2016,(6):14
幼儿阶段是儿童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使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就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培养学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幼儿身上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并提出在关键期进行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措施,以此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幼儿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生活卫生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根据幼儿认知的发展,让幼儿学习良好习惯,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2岁半至3岁半幼儿交往能力和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张和平一、问题的提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如果在儿童的早期不能给予合理的教育,使儿童养成不良意识和行为习惯那就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十倍的困难。”调查和现状表明,众多的独生子女在接受正式教育之前,多表...  相似文献   

11.
打造托幼一体化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一种席卷全国的浪潮,它让人欣喜,因为0-3岁儿童的教育被认可、被重视了;它也迫使我们深思,0-3岁教育的科学方法是什么?托幼一体化是不是托幼一致化?机构教育是0-3岁教育的唯一选择吗?因此,对托幼一体化教育研究越深入,我们越清醒地意识到托幼一体化教育必须是一种理性的行动。  相似文献   

12.
一、调查目的丰富幼儿的词汇是幼儿语言教学中一个重要任务,形容词能明确表达说话者的思想情感,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它们在儿童言语发展过程中比名词、动词出现得迟,这就需要在儿童语言教学中予以重视.迄今为止,我国儿童口头语言中使用形容词的情况未见系统的研究资料.本课题旨在通过调查,初步探索上海市区儿童言语发展过程中使用形容词的特点,为制订形容词的教学要求、教法及幼儿读物中形容词的选用提供参考;并为幼儿语言获得的理论提供某些线索.二、调查方法(一)调查对象:一岁半至六岁半的幼儿,分为八个年龄组;一岁半组13人,二岁组28人,三岁组24人,三岁半组23人,四岁半组44人,五岁半组48人,六岁半组27人,共计221人.于上海市中等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13.
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是指幼儿在卫生方面经过不断地重复和练习而固定下来变成需要的良好的行为方式 ,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内容很多 ,主要有生活卫生习惯、清洁卫生习惯、环境卫生习惯、器官保护卫生习惯、心理卫生习惯等。如何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一、晓之以理 ,让幼儿明白讲卫生的道理为什么要讲卫生是每个孩子都想知道的事情 ,一会儿要洗手 ,一会儿要洗脸 ,还要刷牙、洗澡……幼儿如果不明白讲卫生的道理 ,就很难真正做到讲卫生 ,他会误认为讲卫生是为了某一个人 ,如 :妈妈经常监督我 ,让我刷牙、洗脸、洗手等等 ,妈妈看见时我…  相似文献   

14.
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促进幼儿一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创设适宜的环境,以家园合力共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提出幼儿期,即三至六七岁这一阶段,是儿童产生参加社会生活愿望,并形成最初个体倾向的时期。犤1犦幼儿可塑性大,容易受具体形象感染,养成各种习惯,犤2犦因此,幼儿期是实施教育的良好时期。了解幼儿的道德观念及其发展规律,能为品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其有效性。在研究中,道德判断(MoralJudgment)指道德评价,也指对道德责任的判断。犤3犦鉴于二者密切相关,它们常被结合在一起,不作细分。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始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他用讲故事的方式,与不同年龄的儿童讨论行为的是非善恶问题,其中最为典…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目的在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卫生习惯,培养幼儿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正确态度,激发幼儿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创造的强烈愿望,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发展幼儿的美德等。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让教育回归生活"是近年来的重要课题,旨在让幼儿在生活中的场景去感受、了解、掌握简单的知识和技能。从幼儿园的劳动课程出发,探讨几点关于课程生活化的有效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自控能力是5岁-6岁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应届毕业班幼儿的抽样观察和追踪调查,分析了幼儿自控能力形成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相关策略。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控能力,对于幼小衔接和入学准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其身心健康、知识获得、能力发展、品德培养、个性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丹东市5—6岁在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情况的抽样调查发现,幼儿在生活卫生习惯、礼仪习惯及学习习惯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家园合作教育训练,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证实了教育必须从零岁开始。近年来,国外又有研究表明,童年早期的集体经验对孩子的发展和生活均有帮助,将孩子送到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照护的托儿所,对其早期发展无论如何比没有入托的好得多。我国的托儿所是对三岁前小儿进行集体教养的机构,它肩负着保护小儿安全、增进健康、发展智能和培养品德行为的任务。为了把托儿所办成小儿积累愉快的集体经验的最佳处所,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打好基础,我们在组织好一岁半至三岁孩子的教育活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本文着重分析影响卫生习惯养成的几个要素,探索适应幼儿特点的教育方式,提出对策,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一、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对小班幼儿成长的影响小班是幼儿卫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学好则受益终生。笔者认为,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幼儿影响巨大。1.可以保证身体健康。小班幼儿体质较弱。良好的卫生习惯能使幼儿隔离病菌,保证健康,更利于培养幼儿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