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研究生通识教育模式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三创"背景下探讨通识教育培养模式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从我国研究生通识教育的特点和时代内涵、通识教育模式的不足及模式的构建三方面,对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生通识教育时代内涵在于创新批判意识的培养与健全人格的形成。针对目前我国研究生通识教育存在的课程体系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构建了基于显性和隐性教育的土木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培养体系,并提出了新时代通识教育模式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大学通识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大学通识教育应具备的基本特征、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和性质、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实践模式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通识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通识课程的设置和改革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核心途径。就通识课程概念的界定、通识课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及通识课程的改革思路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克服专业教育的狭隘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措施。在通识教育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如下问题:通识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通识教育设置理念陈旧;盲目模仿他国通识教育模式,忽视不同教育环境差异;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误区,通识教育效果不明显。立足于我国现实的教育环境,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和思路为:重视通识教育,更新教育理念;理性思考通识教育模式,因地制宜推行通识教育;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提升通识教育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通识教育的意义和概念,对目前国内高校通识教育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通识教育存在着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师资不足、管理不到位、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作者认为通识教育对课程教师的专业知识底蕴、人格魅力、创新能力和学习提高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应该从政策支持、建立教学联合体、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新教学方法的学习、健全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几方面促进通识教育师资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专业教育崇尚工具理性,通识教育崇尚价值理性.通识教育所倡导的价值理性有助于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效地引导并提升专业教育,有助于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意志力、心理调节等非智力因素心智的发展.在职业教育中融入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造就具有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的技能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7.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视知识传输的专业教育模式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识教育弥补了专业教育的不足,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创造脑--右脑得到充分开发,也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应确立一种正确的通识教育思想,合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试行合作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寻找一种合理可行的实施途径是现代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培养的核心问题,结合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发现通识教育这种非专业性的教育模式能够很好地实现大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将通识教育作为科技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既是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需要,也是科技素质教育实践的一种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在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开发能力较弱、课程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课程资源短缺、通识课程资源结构有待优化、通识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单一和通识课程资源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地方高校应准确定位通识课程的目标,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资源结构,鼓励院系和教师参与通识课程建设,丰富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加大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投入。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高职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高职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基础薄弱,在实践中亦存在诸多限制因素。高职院校应首先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将通识教育育人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实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突出职业特点的通识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思想,发挥第二课堂活动的通识教育功能等途径来实现通识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异化论中指出,物质世界中的人必须通过教育途径才能克服异化、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强调了人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理论的相关论述,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当重新认识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过合理选择通识教育的授课内容、积极推进通识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从相关制度上对通识教育予以保障来实现当代高等教育现实环境下通识教育的重构。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进步、职业岗位群变化、新型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的出现,要求高职院校实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应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专业教育中贯穿通识教育的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动其实施通识教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应当引起中国教育界的充分重视。目前,高职教育已在中国大陆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通识教育如何在高职院校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目前的通识教育中,还存在诸如认识不到位、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基于此,通过研究课程设置方法的途径,就如何落实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属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做加减法,而是要将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起来,在职业教育中体现通识教育的要求,使高职教育的两种属性在教育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共同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论自由教育向通识教育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高等教育素有自由教育、通识教育的传统,而自由教育是通识教育的古典先驱。从公元4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由教育思想到19世纪初有识之士倡导通识教育,在长达15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自由教育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其概念内涵发生着演变。19世纪初以来,自由教育开始向通识教育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并不是对自由教育的全盘否定。自由教育是通识教育的灵魂,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教育形态,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然存在通识教育目标定位模糊,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失衡,通识教育教学方式单一,通识教育管理机制滞后等问题。因此,需要明确通识教育目标指向,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通识教育教学方式,加强通识教育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教育目的上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如何融合二者并发挥各自最大的价值是研究的最终目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共同目的;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应并行发展互相融合。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普通教育,更要重视实践的效果和教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正实施的人文素质教育与美国的通识教育在实质上异曲同工,但在实践阶段上差距颇大。本文对通识教育概念与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中美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作了简要的对照。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世纪里,对通识教育进行反思与深化仍是大学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的未竟之业。对我国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之路的探索,可在参考世界知名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配备、评价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