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文章从深题浅问和浅题深问,直题曲问和曲题直问,整题零问和零题整问三个方面,来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提问.  相似文献   

2.
杨福存 《化学教学》2000,(10):18-20
本文以中学化学教学为视角,用辩证的观点,对课堂提问艺术的曲与直、深与浅、零与整、正与逆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是师生思想交流的主要渠道、知识传递的必要手段、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营造一种积极、热烈、竞争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吹皱一池春水",还可"激起千层细浪",达到提高兴趣、激活思维、集中注意力的目的。课堂提问充满着辩证法,充溢着提问的主体与客体,提问的多与少、深与浅,提问的曲与直、零与整,提问的冷与热、快与慢,提问的正与反等对立统一关系。笔者结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对课堂提问作辩证思考,力图实现高效课堂。一、深问与浅问的辩证法1.深题浅问。对一些过于艰深晦涩、庞大复杂的抽象问题,处理时要由浅人深。例如,教学"国有经济的作用"这一较抽象知识,教师首先展示国有经济重点工程建设图片并提问:这些工程由谁来建,为谁而建,建设这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得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其思维,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为此,思想政治课堂提问应坚持浅问与深问相结合,直问与曲问相结合,零问与整问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①我们认为,用辩证的观点,对课堂提问作逆反处理,应该说是一种比较聪明而新颖的方法,恰当地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即以中学语文教学为视角,对“辩证与逆反”的提问艺术管窥之。深与浅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若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课堂提问,是上课时常用的教学手段,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将课堂提问巧妙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深与浅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所提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就难以回答,导致提问后的“冷场”和“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偏于艰深的问题,可以作比较浅的处理。比如,“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就业和升学?”这个问题的难度较大,在教学中我没有急于让学生作答,而是先从浅的问题入手,问:“如果一台机床的零件坏了,机器还能生产吗?”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能。”接着再问:“一台机…  相似文献   

7.
《考试》2008,(7)
一、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1.深题浅问。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所以对一些过于难的问题,我们不妨作比较浅易的处理。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精准教学背后蕴藏的是精准的课堂提问。精准的课堂提问应从“浅问题”到“深问题”,从“瘦问题”到“胖问题”,从“他问题”到“我问题”。还应注重问题假设,尽可能引发争议;注重问题图景,尽可能结构思考;注重问题路径,尽可能彰显智慧。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角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沟通师生思维交流、活跃课堂气氛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的方法,是诊断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反馈途径,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若能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深入细致地考虑设问的时、量、度,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乃事半功倍之举。一、深与浅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层层推理,步步深入,难易适中。所提问题难度过大,学生难以回答,导致提问后的“冷场”与“卡壳”;所提问题太浅,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产生麻痹、倦怠心理。两者都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掌握好设问的“深”与“浅”。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但问要问得到位,有些老师上课存在着不少“徒劳的提问”,主要表现在:①目的不明确;②零碎不系统;③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④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没有间隔、停顿,或自问自答;⑤随口而发,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课堂提问的到位问题.1掌握难度课堂提问,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  相似文献   

11.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已改变了教师“满堂灌”、“一言堂”、“以己昭昭,使人昏昏”的局面,普遍将提问法运用于教学之中,但不可否认的是,课堂提问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无障碍性提问,即所提出的问题没有难度,学生无需经过思考就能立即回答,这种提问是“为问而问”,整个课堂表面上看轰轰烈烈、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不等学生回答,教师自己接着讲课去了,整堂课发问不少,  相似文献   

12.
杨洁 《现代语文》2009,(6):123-124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者,心求通丽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得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开其辞”。强调的是教学中启发、提问的时机与技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掌握一定的课堂提问技巧,可以增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使课堂提问更富有成效。但是从大量的语文课堂日常提问的分析发现,提问的功能发挥常常不足以实现提问的行为价值。究其原因,在提问的优化设计上,教师研究不足。依据对文本所设计的提问千变万化,如何从中发掘具有审美和创新特性的问题,则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笔者不揣鄙陋试对课堂提问作艺术化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江苏省金湖县教育局许万明课堂提问大有讲究,诸如“是不是?”、“对不对?”等直问性提问,会使人感到索然无味。在教学中,教者若善于把握教材特点,旧中求新、平中出奇,从不同的方向或角度提出一些生动、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能...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师课堂提问时,有些难度大,而又必须让学生理解的问题,学生回答时可能会“卡壳”.这时教师不应急于包办代替,可用事先准备好的辅助性问题给学生搭桥铺路,化难为易.如教《晏子使楚》,老师问:第二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语文课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成败。如何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语文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我们认为课堂提问应贯彻三个原则,如能恰当使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深题法问和淡题深问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所提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作…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较大规模的新课程课堂比武中,组织者大为诧异:同一篇课文四位老师的课堂设计竟大同小异!原来执教老师在课前都参考了某名师成功的课堂设计。在这网络盛行,资源充分共享的今天,创新与个性的张扬是多么重要啊。因此大家一时对名师的大作特别是名师的教案及课堂实录,众说纷纭,爱之者有之,忧之者更是有之。我爱之,而且爱之深。1996年师范毕业,怀着美丽的憧憬,我来到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任教。一切似乎与想象的都不太一样,整天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教师的生命之花应该在课堂上绽放!”我始终信守这一点,也始终没有忘却想成为“名师”…  相似文献   

17.
有效提问倡导的是浅与深、近与远的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的特点。有效提问的目的是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两者的关系,让课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8.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书洪范传后》中说:“问之不深,则其听之不专;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周。”可见,“问”,是要讲究深度和艺术的。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在他的《语文导读法探索》一书中也说:“要发展学生智力,研究‘问’的艺术很有必要……问题本身要富有启发性,要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宝贵的经验之谈,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十多年来我在语文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现就点滴体会,略陈管见。直问。这里的“直问”绝非指平淡无味、一览无余的提问,而必须具备一定的难度和启发性。如教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一文时,我问文中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最忌讳的应该是那些大而不当的问题,在学生的思维还未进入理想境界,提高的时机尚未成熟之际,就匆匆忙忙地提出一些较深奥的,带有研究性质的问题,这自然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的境地。同时,语文课堂提问也应杜绝那些“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提问法,为提问而提问,提出一些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的小而琐碎的难题,让学生在一个个无聊的问号前疲于奔命而又难以实现思考的价值,这些问题,也会使课堂陷入一种庞杂而无序的混乱状态。上述“头轻脚重”和“头重脚轻”的两种形式便是课堂提问的误区。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改革中学习方式不断更新,要取得教学实效,必须注重课堂提问.提问不在多而在精.强调"巧问",随机提问,注重课堂的生成性,适当进行"深题浅问".好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