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苇的诗歌存在两种艺术视角,一种是儿童视角,一种是成人视角。选取这样一种角度是基于这样一种发现,即诗人在诗歌中无处不在的对生命的关注和好奇,同时又充满了对生命的悲悯之情和终极关怀。这两种视角同时存在于沈苇不同时期的诗歌中,构成了沈苇诗歌既单纯又深刻的品格。儿童视角使诗人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诗性存在,成人视角帮助诗人把生活的底蕴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2.
打工诗歌由于打工诗人对底层现实的"非代言式"表述而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学现象.打工诗歌呈现打工者生存痛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郑小琼的激情式,其特点是对强烈痛苦情感的直白宣泄;另一种是谢湘南的冷静式,其特点是以凝炼的意象冷静地抒发感受.但持两种写法的诗人在对苦难的认识上并无太大差异,都有将苦难神圣化的特点.打工诗人应...  相似文献   

3.
诗歌的艺术构思是诗歌结构的特殊方式,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素材的重新组合和再创造。诗人的构思大概经历了初始、深入、完成三个步骤,而"情以物感"是诗人构思的起点。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思维活动,构思是把生活中的现象特质,用艺术设计的蓝图展示给接受者,因此,诗歌的构思又是哲学意义上的诗人审美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艺术形态学观点重新探析了有关诗歌文本形式的一些理论问题。认为诗歌作品与非诗歌作品的界限是形式上的,而非内容上的。诗歌形式指的是诗歌作品生成与接受过程中各种内在与外在成份品质相互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动态性的有机结构。诗歌形式的流力在于它所蕴含的美学信息、美感设计与美学目的。诗歌形式结构是由八种层面因素相互作用互为依存而构成的立体动态模式。诗歌文体形式有两种类型:诗体形式(依话符结构规范分类)和群类形式(依题材功能价值分类)。诗之意义是指通过诗篇全体形式结构红织协同整合而呈现的美感信息和人类经验。诗人的主体性对诗歌形式的选择与创新是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种因素决定的。诗歌形式的产生和演变与文化形态密不可分,应该更多关注诗歌形式背后的文化语码。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作品(本文专论中国古典诗歌)内部的基本构成当中,能否找到一种“共同因子”.将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不同作品一以贯之,既能彰显诗歌语言结构的艺术特质.又能透视诗人主观情性的生命精神呢?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当代女性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通过歌颂母性,开创了20世纪中后期美国女性诗人的重要流派,即"母亲诗人"。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她自己的儿女为创作对象和创作灵感来源的诗歌;第二部分,注重思考和探索母性体验与创作力之间关系的诗歌。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母性诗歌",旨在揭示诗人创作"母性诗歌"的重要意义,即诗人通过书写母性来确定自己的诗人身份、实现自我的转变,试图从自身的"三重困境"中走出。  相似文献   

7.
张丽 《林区教学》2020,(4):62-65
洛特曼的诗歌文本分析理论是其结构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洛特曼看来,诗歌文本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这主要体现在诗歌文本结构的不同要素、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系上,这是诗歌文本建构的关键所在。茨维塔耶娃是一位极具个性的诗人,认为自己是“纯抒情诗人”,诗歌是其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从洛特曼结构诗学的角度,研究茨维塔耶娃的诗歌,可以分析出诗人笔下同一符号所传达出的不同感情色彩,能够更深入地把握其诗歌文本的建构,了解其中的自传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人类对"梦"的认识延伸为审美范畴,文学作品中"梦"意象成为常见。在徐志摩诗歌中,"梦"及与"梦"组成的词出现频率极高,构成他诗歌中重要的一个意象符号。本文考察徐志摩诗歌的"梦"意象,透过"梦"意象来观照诗人的心灵世界及诗人对人生、艺术的认知和体验;同时,结合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文化转型时的文化心理结构来透析诗歌中"梦"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中英诗歌中的复义刘保安复义(ambiguity)是指语言具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意义和解释,诗歌语言的复义性是由诗歌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它源于诗人丰富而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服从于诗歌的内在结构,因此,复义在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具有重要意义,是诗歌语言和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物质充斥的时代,社会的世俗化倾向是一种无法抵挡的潮流,不断冲击着人文精神的领地。诗歌,这颗艺术的明珠,还在努力地坚守着这片人类精神的家园。诗人用他们的纯真、真诚和激情创造的充满生命气息的“童话世界”与欲望化的社会之间构成了一种无法调和的矛盾,诗歌的创作也呈现出一种个性化与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节奏的影响下,烦躁的世界让诗人的思考无法安静下来,诗歌创作呈现贫血化的症状,情感的飘忽性、短暂性、冷漠性和想象力的弱化严重地伤害了诗歌的发展。意象用法的逐渐消失,传统诗歌含蓄审美风格的丢弃,打破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任何诗歌的境界都以时空形式存在,既表现为一种时间流程,又表现为一种空间展开,构成诗歌内部的时空结构。这种时空结构受诗人情感支配,并由具体的时空意象作为建构载体,最终指向诗歌意境的创造,使整个诗歌作品成为一个整体和谐运转,令人涵咏回味不已。  相似文献   

12.
在汉代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意象群组合成不同的意境。意象是诗歌的基本艺术符号,是诗人感性、知性与客观物象的瞬间综合。意象既来源于诗人深刻独异的感性经验,又来源于诗人内在精神的律动。因此:通过对诗歌意象空间的架构分析,既可以探明诗歌意象的衍化路径,又可以揭示诗歌意象与诗人生命本体之间的隐喻关系;其次,汉代诗歌诗体的流变也呈现出多样性,表现在诗歌结构上是空间的多变化,呈现出诗歌的一种空间结构之美。  相似文献   

13.
在汉代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意象群组合成不同的意境。意象是诗歌的基本艺术符号,是诗人感性、知性与客观物象的瞬间综合。意象既来源于诗人深刻独异的感性经验,又来源于诗人内在精神的律动。因此:通过对诗歌意象空间的架构分析,既可以探明诗歌意象的衍化路径,又可以揭示诗歌意象与诗人生命本体之间的隐喻关系;其次,汉代诗歌诗体的流变也呈现出多样性,表现在诗歌结构上是空间的多变化,呈现出诗歌的一种空间结构之美。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诗歌"已成为当下诗歌批判界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术语.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90年代诗歌"的命名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的命名中,诗人、批评者都赋予了它不同的含义,但总体上讲是三种认识:一是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定的中性的时间命名;一是以"知识分子写作"为主体的诗人、诗评家的文学史意义上的命名;三是对"90年代诗歌"命名的否定性命名.分析比较而言,以中性的时间意义命名更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流沙河是一位非常讲究诗歌形式美的诗人。本文论述了构成流沙河诗歌形式美的三种形态──整齐对称美、抑扬顿挫美和音韵回环美,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及在当代诗坛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西渡是当代诗坛的著名诗人和批评家。如一些学人所言,研究批评家的诗歌,首先要研究其诗歌批评。西渡的诗歌批评是以研究海子和骆一禾知名的。也许以此之故,西渡的诗歌写作仿佛也受到这两位已故诗人的影响。西渡曾经指出,海子、骆一禾、戈麦的离世,使得中国诗歌的发展中断了"复活"或"新生"的重要方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诗歌写作"完全放弃了体现在上述诗人身上的宏大抱负——一种扩展性的诗歌时空和诗歌心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诗人罗伯特·李·弗洛斯特(RobertLFrost1874—1963)在《诗歌构成的形象》①一文中指出:音韵是含于矿石中的金子,我们需要借助语境一意义一主题,这对诗体的多样化极为有利。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力图从韵律与主题、音韵与意义方面使诗歌在整体上达到和谐一致,以表达内涵于诗中的深刻哲理和美感。本文试对弗洛斯特著名的叙事抒情诗《补墙》(MendingWall1914)②在结构方面的特点作一讨论,以期阐明诗人怎样以传统的诗歌形式,和对词汇、节奏创造性的使用,寓深刻的诗意于通俗浅显的语言之中,表现出独具新意的现实主义内容,从而创…  相似文献   

18.
诗歌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它是由诗歌意象组构成并再组构成整个诗歌文本结构的。诗歌语言是中介,更是“本体”。在由诗歌意象组构成诗歌语言,由诗歌语言组构成诗歌文本的过程中,贯穿其中的是整体性原则和意向性归趋原理,正是这两个原则,使得一首诗歌完整和自成系统。诗歌文本结构,可以从浅层到深层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语音一语义层”、“形象层”、“形而上的超验与感悟层”。对应于这三个层次,相应的阅读态度则应是:“阅读”、“理解”、“倾听”。要想真正读懂一首具备以上三个结构层次的诗歌(有的诗歌不一定具备)必须透过前两个浅层结构,而探入似乎指向神秘和超验,但决不虚幻的第三层,方能达至体“道”和悟“道”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语言简洁质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饱含着民众的智慧.弗罗斯特一生大都生活在新英格兰,过着"半个农民,半个教师,半个诗人"的平凡生活.自然.诗人时新英格兰农村的山水河川都非常地熟悉和热爱,对新英格兰的方言也是耳熟能详.他非常注重诗歌的音乐效果.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意义之音"这一独特的诗歌美学主张.  相似文献   

20.
尽管诗歌与数学在我们今天看来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但从历史上看,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问题和解答、运算法则以诗歌形式来表达;数学家本人也可能是诗人;数学家用数学方法来分析诗歌;诗人用自己的作品歌颂数学家的业绩、诗歌中融入了数学的概念或意象,等等.自然,第一种情形乃是数学教育史研究中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