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论道德教育中培养道德智慧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存在着许多不适应,面对一款款道德规范和纷繁复杂的现实,受教育者往往不知所措。究其原因,道德教育中道德智慧培养的缺失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因此从分析道德教育失败的根源入手,阐述道德智慧及其价值功能,结合道德教育目标,使人们意识到培养道德智慧的重要性。同时从道德智慧的构成分析了培养道德智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江畅 《中国德育》2017,(1):11-14
长期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因为在理解上有偏狭,因而一直存在相当大的局限。道德本质上是人类的智慧,是作为最佳人类生存方式的实践智慧,是一种价值体系。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人成为“君子”,高级任务则是使人成为“圣贤”。道德教育的逻辑进程是一个人成为道德之人必须完成的总体结构图,而其实际进程则是走完这一路程的具体路线图。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智慧的四重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安春 《教育科学》2005,21(2):22-25
道德智慧是一种恰当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道德智慧分为宇宙道德智慧、生活道德智慧、生命道德智慧、人生道德智慧等四种不同的形态,其间的价值运作原理是道一德一得相通。道德智慧是道德教育的根基。本文对此进行了扼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道德智慧教育: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智慧是一种最高境界的道德,是道德和智慧的融合,即它融合了道德理性和道德非理性,是一种和谐、适度、圆融的精神境界,它建立在广泛的人类知识大厦的基础上,人只有通过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才能获得。我国传统道德智慧的精神实质是“中德”智慧。本文分析了道德智慧的内涵、功能、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道德智慧教育,力图找到中小学知识传授与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5.
所谓道德智慧也就是人们运用道德知识、道德经验和能力对自己和他人、社会、自然关系的积极的道德审视,并对他人、社会、自然给予历史的、未来的多种可能性关系的明智的判断和选择。道德智慧源于道德生活实践,又穿越具体的道德生活,透视并把握道德生活的实质,形成一种日趋稳定的道德智慧结构。当一个人具有了较高的道德智慧时,就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备种利益关系,尤其是面对很难的道德抉择时,表现出一种平淡恬静、从容自如的睿智。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认识教师专业素质的视界,从教师的专业特性分析和专业特征揭示上看,教师的道德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道德智慧反映出“合目的性”的价值追求、道德认知能力的极至和道德自由上的深悟与超越等特征,说明了道德智慧是一个连续的系谱,需要在道德感知能力、道德评价能力、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感染能力等方面加以历练。  相似文献   

7.
作为隐藏于人类道德生活中的道德力量,道德记忆承载着集体道德承续的遗传基因,提供着个体道德建构的生活原型.在道德记忆的视角下,道德教育是道德记忆承续、建构与转化的过程,是人类道德具有持续生命力的重要保障,是个体形成道德认同、生成道德智慧的关键.然而,当下道德教育正面临集体道德记忆承续式微、个体道德记忆建构受阻、集体与个体道德记忆整合困难的危机.为此,道德教育应重塑道德记忆的教育价值,通过萃取传统道德文化精华、回归个体道德生活世界、播种道德智慧的逻辑路径,充分发挥道德记忆应有的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人道德精神的健康生长,但虚空宏大的德育目标,简单强迫的道德灌输,机械的道德考试,限制了积极道德思考,道德自主发现和探索的能力逐渐萎缩,人难以在理解和领悟中凸显生命的本质和要求,生活远离了人自身,人也远离了真正的道德,人的道德情操得不到熏陶,人的道德智慧难以形成,德育活动中时刻存在着戕害人道德精神生长的危险因素。德育要回到它应该的状态,即回归生活本身,使德育主体的道德精神得到健康生长,拥有良好的道德生活。德育回归道德实践。回归人的道德生活本身,是克服德育低效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德育理念不能不涉及到对道德语言的反思和定位,涉及对道德语言的功能与作用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能力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能力是人的一种特殊能力,它既是思维能力,又是实践能力。道德能力由道德认识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道德践履能力、道德直觉能力和道德创造能力等要素构成,各个要素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0.
道德智慧蕴涵着对人和社会的关怀品质。传统德育对道德智慧的忽视以及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冲击,呼唤我们应该从人的生命意义和生存质量出发,来关注人的道德行为。通过合适的途径来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智慧,可以闪亮个体的人生和美好人格,同时关照他人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道德智慧:生命的激扬与飞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道德教育必须肩负起唤醒生命、提升道德自觉、寻回道德品格、促进生命创造性生成发展的使命。道德教育回归生命,即是回归生命本质力量的道德智慧的生成。道德智慧是道德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在道德事件中生长,是道德智慧最生动、最理想的生成与成长方式。  相似文献   

12.
西汉时期的刘向认为,人性初无善恶之分,善恶是后天教育及环境影响的结果,因此有人生修养的必要。他提出的人生修养方法主要是"学",通过"学"明白人生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修养的最终目的是体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人生的境界,达到人生的高级目标。刘向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为保持气节和尊严;人生的最高境界为乐以忘忧的审美境界;人生的高级目标是形成道德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良好的道德环境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为此,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方面必须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培养年轻一代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对话是交往的重要环节,道德交往的主要形式是道德对话。在道德教育语境中,道德对话是人与人之间透过语言进行的平等交流,是人与文本作者之间借助文本内容达到的视界融合,是个体对自我道德意识、道德实践和道德教育活动的反思。在道德对话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达成理解、共鸣与共享,在此基础上共同建构美好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个体德性形成的中介,注重人的情感需要是发展美德以及德育建设的需要。现代德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并关怀人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人们理解道德准则对生命的意义,道德准则也才会内化为道德学习主体自身品德结构的有机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悠久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建构了一套成熟的,涉及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国家伦理以及宇宙伦理的道德价值与规范体系,还形成了以学校为核心的德育机构与制度及一整套完备的德育理论。德才兼备、以德统智的总体取向,修己达人、中和一贯的人生追求,寓理于事、化民成俗的实施策略,躬行践履、自律自省的修养路径是中国传统德育的精髓。对中国传统德育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换,才能超越传统,适应现代,开辟中国德育的未来新路。  相似文献   

17.
论终身道德学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终身道德学习是一个人在其人生历程中,通过人生问题的历史性解决,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准则,实现自我的道德超越,追求真正人生价值实现和人格完善的学习历程。终身道德学习可通过制度性成人教育的道德教育、社区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教育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8.
道德的社会历史与个人成长历程的审视启迪我们,德育起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必需。而目前的德育实践是一种丢弃了生活精神的知性德育、科学德育,致使学校德育陷入困境。回归生活的德育是整体性、体验性、终身性、开放性的实践性德育,它不仅是当前学校德育摆脱困境的出路所在,更代表了德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郑承军 《中国德育》2007,2(6):18-20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观肯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自然属性依附于人的社会活动。马克思主义人本德育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受教育者的立场出发,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强调对人的需要、个性的尊重和重视,强调对人的自由、解放的执着追求,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自我修养。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德育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试论高校生活化德育环境的意义与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化德育是高校德育改革的重要出路之一,也是德育未来的发展方向.生活化德育环境的构造作为高校生活化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道德践行能力,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的客观要求.构造良好的生活化德育环境要把握学校、社会、家庭、网络四雏一体的生活德育环境系统,从学校生活德育环境、社会生活德育环境、家庭生活德育环境和网络生活德育环境四个方面来进行构造高校和谐的生活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