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语文教学需要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实施新课程,把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有所偏颇,过分强调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或者过分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2.
人文教育是语义教学的鲜明特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只注重语文知识的灌输,而淡化了语文的情感熏陶。为此,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探究,在学习探究中提高升华人生境界,实践大语文的教学理念,是当前语文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命题。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特别是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呢?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关键就是对语文的工具性、实践性、人文性这三者在教学中的权重如何,有不同的看法,无法做到三者的和谐统一。普遍表现为过分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了实践性和人文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一直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使语文教学几近走进了死胡同。新大纲的颁布,强调学生人文品格的培养,突出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内容,体现了新大纲语文教育观念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李安仁 《考试》2009,(2):54-55
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过分注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弊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的人文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综合素养、道德情操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学会结合具体课文设计教学过程,着重加强对语文“人文性”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教学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语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今天的语文教学片面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了其文学性。语文教学必须摆脱教条化倾向,赋予语文教学新的任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试从人文素质本身和时代的需要入手,结合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探讨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邓铃琳 《新疆教育》2013,(16):42-43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但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过分注重语文课堂的氛围而忽视语文知识,过分强调学生的个性忽视了教师的引导。本文从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陛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还明确地把教学目标界定为三个方面,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到了教学目标的重要位置,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的有力矫正。  相似文献   

9.
徐静 《现代语文》2013,(10):99-100
高中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人格,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感染的作用。这其实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一种纠正。那么,我们怎么让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显现出来呢,教师积极投入情感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之一.而人文素质的培养正是这一理念在文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不少语文教师却只看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严重地忽视了它的人文性.以至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的丢失。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摆在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其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突出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是语文教学体现人文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一、语文课程人文性过盛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过分强调“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的倾向。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初中语文课堂呈现出喜人的情景:师生互动融洽,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形成了既体现课改新理念又具语文特色的语文新课堂。但是,由于过分追求体现新理念,也出现了一些忽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吴义川 《学语文》2009,(1):43-43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口语教学没有地位。尽管现行的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但就目前农村初级中学的教学现实来看,许多教师仍然忽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或是只要求听而不要求说。从而导致一种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要么老师与学生各行其是。要么就是学生呆坐在位子上静听老师的讲演。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也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即具有人文性,又具有工具性。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片面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必须“以人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就此问题从三个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而人文素养的培养正是这一理念在语文学科的具体体现,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却片面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导致了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的丢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改革需要,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时下,部分语文教师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忽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如果有语文教师还秉承传统语文教学,就不被人看好。脱离教材而随意生发人文性,为了追求人文性而冷落文本,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表面上很叫座,但实际上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有效养成。文本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我们应该尊重它,并努力追求对文本的超越、升华,最后内化为学生生存生活的营养液。我认为,夯实"俗"、最终"雅"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国出版使用(试用)的几种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必修),除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语文教科书(必修)外,其他的基本上以专题(内容)组织学习材料,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入选教科书的范文偏重于人文习性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熏陶,张扬了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过分注重选文的文化份量,而忽视甚至掩盖了选文的形式、结构、表现、文采、语言等因素,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在逐渐淡化甚至消解。一些教师对语文教育与语文学、语文教育与文章学、语文教育与文艺学的内涵及关系缺少了解和研究,对语文教学与文学、文章、文化教育的关系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流派多,观点也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忽视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有部分教师对"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处理上,出现"忽左忽右"的现象。有时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有时上成活动课或科学课,有时上成纯语言文字课。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语文成绩很不理想,许多学生字音读错,经常出现错别字,病句连篇。这固然与考试内容与形式有一定关系,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就是注重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而忽视了工具性。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将语文学科的任务局限于工具性的一面,忽视其他语文素质的培养,社会各界和家长曾对语文教育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次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概念的确立,结束了语文学科性质的长期纷争。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显著不同的是,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