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农民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亿万农民的企盼,也是党和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贯彻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使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建国之初,土地制度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翻身后的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置中央三令五申划定的农民减负"高压线"不顾,振振有词地打起了向农民收钱乱摊派的主意,理由是"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这是一种谬误。中央明确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强调农民是受益主体、决策主体——各级政府才是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的投入主体。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  相似文献   

3.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其中,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实现"乡风文明"关键.  相似文献   

4.
周世锐 《科教文汇》2009,(34):228-228
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民培育与甘肃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苟颖萍  卫东 《未来与发展》2011,34(2):106-109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地处西部地区的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艰巨,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环节,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科技、懂政策、懂法律、会经营、具有良好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经济知识、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管理素质、道德素质、民主素质、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韩新宝  崔研 《学会》2009,(10):7-11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农村中介组织健康发展的智力资源和推动力量,着眼于制约农民素质提高的因素,从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健全组织培训教育体系等方面提高农民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重中之重”的大事,用新科技改造农业、农民拓贫致富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用先进文化塑造新农民、教育从娃娃抓起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民主管理,民主作风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施劲英 《科教文汇》2010,(32):203-204
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科学技术与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图书馆作为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图书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也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工具.农村图书馆应该抓住当前机遇,进一步宣传图书馆的作用和影响,吸引社会各方关注,凝聚各方力量,促进农村图书馆健康协调发展,让农村图书馆真正袒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应承担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村镇工程建设是制约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薄弱环节.村镇建设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是促进城镇的健康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手段之一,对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的影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村镇建设作为新农村的"重头戏",成为关注的热点.农民安居乐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建房安全是农民安居的保证.本文就我国村镇建设的现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不高、农民心理素质和观念存在一些缺陷。政府和社会应充分了解我国农民素质现状,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制定提高农民素质的总体规划、更新观念、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尽快制定农民工培训费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4.
崔美花 《今日科苑》2006,(12):72-7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不高、农民心理素质和观念存在一些缺陷。政府和社会应充分了解我国农民素质现状,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制定提高农民素质的总体规划、更新观念、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尽快制定农民工培训费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5.
齐海丽 《学会》2010,(8):20-23
公民是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组织渠道。作为农民参与组织载体的农村民间组织在农民利益表达、公共精神培育、参与文化营造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政府要制定政策,民间组织要加强自身能力,共同致力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戴伟娟 《未来与发展》2008,29(1):78-81,77
理论上农民被一致认为是我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实践中农民的角色却更像旁观者.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成了他们的"代言人".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并形成长效机制是当前面临的紧迫课题.而韩国"新村运动"同样有"农民为主体"和"自上而下推动"的基本特征,并在运动初期很好调动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时我国新农村建设很有借鉴意义.本文分析后认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应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对面临的问题进行分类;了解农民的迫切需要,设计行动项目,吸引农民参与:赋予农民选择和实施项目的独立性和主动权,形成制衡力量;建立培育"能人"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重中之重”的大事,用新科技改造农业、农民拓贫致富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用先进文化塑造新农民、教育从娃娃抓起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民主管理,民主作风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本质是权利问题,农民权利的缺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农民真正成为自由平等的权利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本质是权利问题,农民权利的缺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农民真正成为自由平等的权利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农民培训有序进行?如何才能保证农民培训达到预期效果及受到农民欢迎?如何提高农民科技培训的成效?从实现我国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把教育培训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致富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