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穆茜 《湖南教育》2009,(12):25-26
“90后”青少年如何看待钱学森精神?他们从钱学森身上学什么?11月10日,湖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部分师生召开纪念钱学森座谈会,围绕“向钱学森爷爷学什么”这个主题展开讨论。记者在座谈会上,见识了一群视野开阔、思路清晰、知识丰富的“90后”,也看到了钱学森精神得以继承和发扬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李秋雨 《辅导员》2009,(23):I0009-I0009
今天,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缅怀敬爱的钱学森爷爷。我被您的爱国精神所感动,被您的杰出才能所折服。钱学森爷爷,您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为您感到无比的自豪!  相似文献   

3.
吴艺珠 《辅导员》2009,(23):I0010-I0010
钱学森爷爷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人生轨迹犹如东方夜空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始终照耀着我们,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相似文献   

4.
张超 《广东教育》2010,(4):60-60
钱学森,一代科学大师已离我们而去,但大师留下的“钱学森之问”却振聋发聩,令人深思:“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代表了众多有识之士的焦虑和期盼。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走了.逝世前提出的“钱学森之问”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来共同破解。当前,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小学数学与破解“钱学森之问”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6.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震撼了所有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7.
罗华明 《师道》2010,(2):20-20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  相似文献   

8.
胡重光 《湖南教育》2009,(12):18-20
钱学森去世了!科学巨星陨落,国人同悲。钱学森的离去,让人慨叹: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看到第二个“钱学森”?钱学森是老一辈科学家的典范,在他身上有一个科学大师的所有美好品质。他的学养和人品,他的探索和创新,他的爱国和奉献,堪称楷模。很多人追问钱学森反复思考提出的问题(舆论称为“钱学森之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怎样培养杰出人才?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策划了这一次讨论。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之问”被人称为是“教育之问”,其实“钱学森之问”的关键,不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拷问高等教育“为什么不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钱学森之问”是一个自问自答的问,只要回归高等教育的本真,回归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本位,杰出人才就“冒”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我国著名爱国科学巨匠钱学森留给我们的最后遗产。今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北京大学学生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提问时发出感慨:“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他强调,大学改革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环境;大学应该逐步改变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大学还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同志荣获国际理工研究所1989年度“小罗克韦尔奖章”以及“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为此,我们向钱学森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2.
“争”爷爷     
中秋节快要到了,我们一家聚在一起,商量今年爷爷去谁家过节。我抢先表态,对大家说道: “我是爷爷的孙子,爸爸是爷爷的儿子,我们家和爷爷最亲,所以爷爷理当上我们家过节。”这时表弟站出来说:“去年爷爷是在你家过的节,今年怎么还上你家过呀?孝敬爷爷人人有份, 爷爷应该去我家过节啦。”平时少言寡语的大叔也开口了:“还  相似文献   

13.
下军棋     
今天下午,我思来想去,感觉没事做,很无聊,突然产生了下棋的念头。我问爷爷:“爷爷,我们今天来军棋比赛,好不好?”“行,反正我也没事做。”爷爷爽快地答应了。“是明下,还是暗下?”爷爷问。“当然是暗下了。”我高兴地说。随后,我们便开始分棋了,红方是我,黑方是爷爷。接着,我们互不干扰地摆了起来。一切就绪,  相似文献   

14.
学了课文《钱学森》,我们知道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那么,你想知道中国科技界还有哪些科技“之父”吗?让我来告诉你。  相似文献   

15.
一、“钱学森之问”的由来 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实际来自钱老逝世之后,安徽11位高校教师写给袁贵仁部长和全国教育界同仁的信,信中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我们认为,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相似文献   

16.
《父母必读》2012,(11):154-154
玩累了,天黑了,袜子脱了睡觉吧。当巴尼的爷爷准备好一切的时候,小熊却总是在说:“等一等!”嗡至廿底要做完什么才能睡觉呢? 忙碌的一天结束了,小熊巴尼和爷爷一起往家里走去。“回家后我们做些什么呢?”巴尼问爷爷。“回家后?”爷爷拍拍巴尼的头,说,“回家后我们就该睡觉了,巴尼!”“啪”的一下,爷爷帮巴尼脱去了脚上的靴子。“好了,我们准备上床睡觉吧。”他笑眯眯地说。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生前不止一次地向国人发出的拷问.“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温家宝总理语)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8.
李响 《辅导员》2009,(23):I0008-I0008
2009年10月31日,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同志与世长辞。本刊特刊发一系列小记者悼念钱学森先生的文章,来寄托我们对这位航天之父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9.
端木美 《留学生》2010,(12):40-41
敬爱的钱学森先生离开我们一年了。那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直苦苦萦绕在中国人民心头.成为一种可以称为民族伤痛的国问。  相似文献   

20.
拉尔斯叔叔的游戏可多了!这天我们玩的是“爷爷的裤子”。“不管我问你什么,你都必须回答‘爷爷的裤子’。不能答错,也不能笑。”拉尔斯叔叔对我说.“今天你吃过三明治了吗?”“是的。”“你应该说‘爷爷的裤子’。”“不错。爷爷的裤子。”“你在三明治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