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从文艺心理学、艺术美学和生命美学的交叉点上,对张爱玲小说风格和散文风格进行了“非平行”的比较,从而进一步突出张爱玲散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多重的生命表达方式的重要意义。同时从创作主体的生存困境着眼,对某种不够公平、正确的评价作了矫正。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文艺心理学、艺术美学和生命美学的交叉点上,对张爱玲小说风格和散文风格进行了“非平行”的比较,从而进一步突出张爱玲散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多重的生命表达方式的重要意义。同时从创作主体的生存困境着眼,对某种不够公平、正确的评价作了矫正。  相似文献   

3.
文艺的主体性问题一直为理论界所关注,并成为重大的美学和文艺学理论问题。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生命美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主体性问题进行研究,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如果能将生命美学对主体性问题的阐释进行梳理.对于推动美学理论的发展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命美学观照下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命美学的视角,文章对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的目标、生命教育的主题以及生命教育的实施进行了理性探讨和解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化认知、文化价值取向、文化人格、生命意识和精神家园等方面论述、辨析了具有可比性的中国当代两位散文大家的作品在思想意蕴上的契合、互证、分野与抵牾,并对他们的美学追求和文体风格作了阐发,同时论证了他们各自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个性气质、审美趣尚对其散文主旨和文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生命意识,是人的自觉的表现,是对人本、人性、人文的关注,是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推进而兴起的一种教育观。当代高校教育,从理论知识的角度解决了人的价值实现问题,却忘记了人首先应该是生命的人,而这正是生命美学与生命教育的最终旨归。文章立足于美学视域,从生命教育应当是对美的生命的一种发现入手,从现实反思,以生命美学介入生命教育为策略,旨在对当前高校生命意识教育进行客观阐释。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小说中最为核心、最具魅力的是生命主体意识。海明威将自己一生所经历和感受到的生命悲剧投影到他笔下的一个个"硬汉"和"迷惘者"身上,这些人物集中体现着海明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海明威的生命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人的孤独、死亡和活着这三个方面,正是这种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使得海明威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作家的书写范畴,因而独具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8.
浅析"生命美学"的理论偏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命活动是一种既有意识、又有对象的活动。从对“生命”的阐释和通过对“生命美学”中两大“逻辑支撑”的逐一分析,可以层层驳斥“生命美学”对生命的看法。“生命美学”的产生具有一定历史必然性,但是它只是对现状的一种思索与启迪,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精神萎缩,因而不能构成为一种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生命的创化,是宗白华先生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独到的阐释。以此为起点,从造化即生命、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建造以及构建艺术形式的生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宗白华先生的生命创化意识在自然、艺术和人生中的流延,以弘扬他的美学思想和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0.
人的生命价值与学校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生命特性表现为自然实体性、个体独特性、整体性、为我性、普遍性和超越性等,生命特性决定了生命价值。生命是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又是价值的承担和主体,生命价值有特殊性和绝对性,也有相对性,生命价值表现为存在性、延续性和超越性。教育理论研究有几种路径,但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教育就是激发人的生命价值,对生命进行价值解读。  相似文献   

11.
超越“生命美学”和“生命美学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命美学”建立在对生命的错误理解上,把生命当成了生命的所有价值,用生命活动囊括所有的美。它根本忽视了生命的意义和对生命的超越所具有的价值,从而有可能把生命导入低级的感性活动;把美学引向直觉冲动。正如生命的价值在于既活着又超越活着一样,审美的价值也在于生命而又超越生命。生命使其具有现实生活的基础。超越生命,使其具有理想的境界。生命与对生命的超越从来都是美学的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范畴。中国美学史从来都不是什么生命美学史,而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历史。生命美学在张扬个性、解放思想的时代有一定的意义,但在人欲横流之时更需要对生命美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散观念的变化,散艺术的开放,当代各种艺术信息的渗透,散审美风格也由过去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变。从作家的个人化写作到社会化写作的变化过程,作家的审美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表现出不同作家对不同的审美艺术的追求与开拓,形成了斑斓多姿的散审美风格,这种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散的语言怎样才能体现其独特的风格美?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要提高运用语言的功力。力求语言的个性化;二是要贴近生活,贴近作家的本色和个性,力求语言的自然之美;三是要避熟就生,力求语言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中国美学经历过三大形态:认识论美学、价值美学和生命美学。生命美学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美学的制高点,封孝伦的《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以自己的三重生命学说为基础,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生命美学理论,是对生命美学的扎实贡献。但是,其不足在于未能正确处理好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之关系,对实践美学的独特理论价值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14.
老庄美学传达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它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宇宙的深刻反思,对自然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深切关怀,对自由的深切向往和追求。老庄的生命美学思想强调生命与自然之间本然的、天然的联系,将生命的存在和归宿都归结为自然,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对自然的体认和契合。  相似文献   

15.
《江格尔》以生命美学观点的艺术内容和生活内容传承了蒙古族对人类生存的讴歌,艺术地再现了人类生命存在才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源。对人类全部生命———三重生命———肉体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礼赞构成了《江格尔》的美学基本思想;歌颂英雄,宣扬英雄主义,构成了《江格尔》的美学追求;创造北宝木巴地方,构建了满足人的生命与自然"合一"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一、语教学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内涵 生命意识源自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来自外部世界对人的主体意识的触发。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从本质上来说,生命意识就是对生命进程中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悟,是对时光易逝、生命难以长久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说,生命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生命所进行的自觉的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是人类独特的精神现象。生命意识的哲学意义是关于人的生命的一种时间观念,但往往包含着对于生命消逝的恐惧感和焦虑感,这是学作品中生命意识的主要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女性写作以其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艺术创作取向,已经构成了当代中国坛乃至当代中国化领域的一道风景。女性作家不懈地对自我生命意识的叩问与求索及其她们写作的历史轨迹,已清晰地呈现在20世纪的学视域中。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小说所表现出的人的情感、人的价值和人的生命体验,显示了文艺与生活(人的生命活动)的同一性的生命美学特征,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对《红楼梦》所流露出的对人生的迷惘和对生命的深沉感伤作一番考察,并由此深入到作家创作这部小说时的悲惨心境,分析了作家对有限人生和有限生命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唐诗人李贺敏感、多病,一生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进而颇感苦闷、伤感,并由此展开对生命的探索和追问。在李贺诗歌中,盛世不复、壮志不遂、时光不再、生命不永等因素共同构成了生命悲剧意识。李贺的诗歌集中体现了诗人对生存状态、人生价值、生命本体、生命归宿等问题的忧患意识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