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公民对政府话题和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度不断提高,互联网成为新时期思想文化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社会舆论舆情信息的传播渠道.伴随网络信息的不断扩大,网络舆情形势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谐,值得重视.当前我国也建立了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体系,并不断完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当前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颜陈 《新闻前哨》2013,(9):15-16
舆情信息是人们思想活动的反映。它不仅反映社会变化发展过程,更重要的是反映社会现实在公众思想上产生的影响。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对于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舆情处置工作的主动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信息抓取:适应网络生态舆情信息所反映的往往是人们对公共事件、话题的政治态度,与执政者和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密切相关。个体的情绪态度,某一个人的说法不具代表性,只有一定范围或一定  相似文献   

3.
唐雷 《采.写.编》2023,(11):104-106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之一。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背景下,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生态视角强调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社交网络作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对舆情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以信息生态视角为基础,围绕社交网络舆情传播展开多方面研究,以期为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策略的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公众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网络舆情也成为公众表达和传播意见的集中体现。网络舆情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应有效地收集、整合网络舆情,为企业良性发展提供更好的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为地方政府提供的媒体舆情信息服务主要包括舆情监测及预警、舆情信息提供、舆情信息保障、舆情信息跟踪、舆情分析、决策参考等服务.在目前服务的基础上,要注意引入互联网信息搜索技术,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收集和分析;打破舆情分析选题的地域局限性,在做好被动服务的同时,应开辟主动服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社交媒体越来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场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在一些重大公共性事件发生、发展、传播和消退中,事件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当事人的言行举止会引得公众关注、"站队",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些负面情绪,如仇官、仇富等,会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在社交媒体上引爆网络舆情,引发舆情危机。笔者选取2020年社交媒体网络舆情的代表性事件——艺人谭松韵母亲被撞身亡为例,探讨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传播路径,突出特征,最后,探讨网络舆情治理模式,以期对现实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王松林 《传媒》2018,(5):87-89
后真相是指在互联网新媒介发展背景下,公众对事件真相的认知和判断会忽视事件的真实状况,受到情感、情绪的影响,并倾向于表达对事件的情绪化立场和观点,这对舆论引导形成了新的挑战.为此,后真相时代的舆论引导,需要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责任,及时传播权威新闻事实;把握公众信息认知规律,注重公众情绪的理性引导;合理规划社会正向舆情信息,及时化解负面舆情.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发展呈现如下态势:舆情热点事件不断攀升、各种社会思潮网上争鸣、网络信息管理渐入法制性轨道、社交媒体的链式传播趋于独立。在“三位一体”的互联网信息管理工作格局下,我国舆情信息工作形成了纵向、横向与协作的网格状运行体系。在新形势下,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舆情信息协调不畅,舆情工作发展不平衡,舆情信息分析不准确,舆情研判市场不规范等。由此,建议加强网络舆情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培育,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建设,拓展网络舆情工作科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疫情”十分严峻。认识、理解和防控“信息疫情”的根本途径在于公众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全面探索公众信息素养培育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素养内涵梳理,总结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目标。结合社会需求与信息环境,分析关注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现实动因与积极意义。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公众信息素养培育已有一定成就,但仍存在培育对象较单一、培育断层等问题。由此提出公众信息素养培育应:扩大信息素养培育范围,以终身学习理论为宣传支撑,推进公众信息素养培育供给侧发展,出台国家层面的公众信息素养培育体系,净化信息素养培育的互联网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网络舆情.它具有高度民主和过度自由的双重特点,作为一种新的公民权利表达方式,网络舆情的出现冲击着传统的政府与公众关系。因此通过对网络舆情与政府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传媒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播形式的日益丰富,由此不断催生出与受众沟通、互动的新渠道。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而构建的现代化传播平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和交流方式,同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愈加明显,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应用平台的广泛普及,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充分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在受众意见表达开放化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意见领袖”机制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主导着舆论发展的方向。融合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信息传播特点,组织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舆论引导偏差的不良现象。研究新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的形成及舆情治理,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对营造健康的网络传播环境、增强网络公信力意义重大。本期“组织传播”栏目立足“微时代”,深刻剖析微博意见领袖在公共事件中的社会影响,阐述了全媒体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网络舆情治理和高校舆情危机的应对机制,同时对现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展开探讨,力争对组织信息提供健康的传播环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网络言论的自由表达,给组织传播学的发展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也让受众对传播学以及网络舆情、舆情研判等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网络舆情,它具有高度民主和过度自由的双重特点,作为一种新的公民权利表达方式,网络舆情的出现冲击着传统的政府与公众关系.因此通过对网络舆情与政府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全媒体全通道的传播镜像已经凸显。当前,网络新媒体已成为公众表达舆情和传递声音的重要窗口。在此环境下,系统全面深入探讨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规律已显得弥足重要且必要。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科学引导和构建专业网络舆情应对体系是打造服务型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韩晗 《出版广角》2016,(23):28-31
文章选取首都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2015年借阅排行榜单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互联网+"语境下,北京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借阅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互联网舆情、技术的双重影响,使北京地区的公众阅读呈现从全民阅读向市民阅读转型的特征.研究结论表明,在"互联网+"语境下,互联网舆情及技术对北京地区公众阅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互联网舆情、技术是全民阅读向市民阅读过渡的催化剂,这一特点在以北京为代表的特大型城市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政府舆情信息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政府舆情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为地方服务的重要内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馆开展政府舆情信息服务从无到有,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典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文章对我国图书馆政府舆情信息服务从服务历史沿革、服务内容、服务产品以及服务评价进行归纳,总结成果,分析问题,提出基于当前现状的服务对策,帮助图书馆提高舆情信息服务能力,促进图书馆政府舆情信息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作为公众话语表达的渠道重要性与日俱增,形式多样的网络舆情产品逐渐成为政府公共决策的重要依据。网络舆情的负面倾向、技术倾向、管理倾向决定了舆情产品的实用工具属性。政府和企业强烈的需求促使网络舆情业迅速成熟并走向激烈竞争。网络舆情产品是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内参,向决策层输入信息时具有封闭而高效的特点。网络舆情产品在公共决策中的传播功能日益显著,并成为一种新的政治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初步形成一套舆情信息工作体系,并在机构、队伍、制度、理论、技术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该体系存在工作机构不健全、报送内容不明晰、报送指向不明确、人员激励不充分、信息分层不具体、信息采集不深入、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需完善舆情机构和网络,加强部门间合作交流和信息共享,强化舆情工作者激励机制,深化舆情信息分析研究,构建舆情调查和安全保障机制,以形成职能明确、运作有效、成果显著的舆情信息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满足公众对互联网新闻信息的需求,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9.
公共健康传播中的危机信息演变不仅体现在媒体对危机报道所产生的认知风险,而且也体现在智媒时代的个体赋权使得危机信息的风险传播进一步强化,从而恶化舆论引导环境上。危机信息报道形成“脱域”下的风险传递,而危机传播的信息演变充塞着公众的情绪传递与对抗焦虑。因此,政府需要做好信息识别,科学把握舆情趋势;公众需要做好风险认知,提前研判心理情绪,建立舆情风险与信息风险的双重识别机制;媒体需要强化信息倾向报道,放大正向报道效应以实现风险社会的科学治理。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2016年我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中有政府与公众之间解释与诉求不一致的话题,以及公众亟待政府关注与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安全也成为网络安全问题中不可小觑的因素。本文根据话语分析理论建立了话语分析模型,对河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河北省网上政务服务中心以及河北新闻网的内容进行抽样,然后借用模型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网络舆情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政府机构参与、有媒体监督的网站让公民真正感受到了"互联网+政务"时代的到来。从提高公众满意度的角度来保障网络舆情安全,政府首先应该转变工作模式为服务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该联合媒体展开行动以及增强"互联网+政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