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已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时代崛起。在各类公共事件中,面对纷繁多变的网络舆情如何科学引导、有效解决,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网络舆情的特性,分析了在应对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原则。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成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信息载体,也成为了"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情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引导。大学生是网络舆情的重要参与群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借助网络表达自己的看法、态度、意见和建议,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网络舆情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情反转对社会安定和政府公信力带来极大挑战。以社交媒体为依托,信息交互已成为影响舆情走向和公众情感的重要因素。信息交互视角下舆情反转治理的有效性研究,为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下的舆情治理和控制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本文通过构建信息交互视角下的演化模型SFEnInR,模拟不知情人群S、持有观点i的意见发表者Ii、持有观点i的潜在意见发表者Ei、持有观望态度的关注者F和对事件不感兴趣者R在社会网络中的竞争演化,并分析不同态度情景下系统演化特征以及解决策略及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把握公告发布时机,可有效影响网民观点的演化;提高信息透明度,客观报道,可加快网民回归理性状态;贯通舆论体系,积极引导,可有效减少极端化、激进化的舆论扩散。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的力量不可忽视,要“高看一眼”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较多民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真实、完整、及时的信息来源,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其中,舆情信息对于领导决策必不可少。舆情,是指民众对管理者的某些政策、制度和施政行为及有关社会现象所持态度的舆论。舆情是发布者思想的反映,不同程度地影响接受者的思想和行动,而且舆情能够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共振放大效应,形成更大的群体压力。因此,对舆情的及时掌握、科学分析和妥善处置,考验着各级政府及其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文章着重研究图书馆在舆情监测分析中的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与现实事件的良好结合与互动,有助于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实现。论文着眼于研究“南京绿评制度”形成的相关网络舆情在不同途径传播的特征,从公众网络信息行为的各要素出发,分析得出公众在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中与政府决策之间存在着倒逼机制,网络舆情对于公共决策的形成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博客、微博等公众网络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互联网舆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舆论表现形式。互联网舆情反映了公众对社会突发事件的政治态度,是领导同志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通过建立科学的互联网舆情信息监测、预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对互联网舆情信息进行分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中的特殊呈现,是公共情绪的直接反映,能否实现对其的有效管理成为政府等相关主体的重要工作.网络舆情报告是舆情研判的总结,兼具"应用文体"和"信息产品"的双重属性,也逐步成为像新闻一样的能够帮助受众获取事实、了解事件走向的全新渠道.本文从数据可视化的优势出发,分...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上海量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推动人们认知实现多元化发展,移动互联技术的进步及发展打破了观点表达的时间及空间局限,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态度。高校师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体,具有一定的特使性,而且如何应对高校网络舆情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有必要针对网络舆情建立一套集监测、研判、引导及处置等为一体的工作体系。基于此,笔者从网络舆情的概述出发,针对性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了几点有效处理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以期在高校中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0.
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舆情信息机制是新时期赋予高校的一项新任务,也是准确掌握学校网络舆情动态、保证校园和谐安定的重要基础。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信息管理工作,是反映校园师生思想波动的指向标和阴晴表,具体包括对收集、整理来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分析、引导、管理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1.
梁雪云 《今传媒》2016,(5):51-53
在互联网普及并日益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当下,网络为公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及价值观的表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空间也成为一个日益扩大的公共领域.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是舆情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与研判可以有效掌握社会舆情的阴晴变化,进而对可能爆发的危机事件形成预警并及时有效应对与引导,最终实现化解危机与风险,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对齐佳音教授等的著作《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与网络舆情作用机制研究》做出评价。[方法/过程]从内容体系特色、创新之处和研究价值3方面对著作做出客观评价。[结果/结论]该著作聚焦于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与网络舆情之间的作用机制视角,从宏观、中观、微观、决策4方面研究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爆发基本规律、网络舆情态势感知、内源动力与外源动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及耦合机制的形成原因、舆情热度预警等内容。该著作研究数据详实、案例丰富、方法严谨,是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领域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公共安全管理机构和社会事务管理机构决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共事件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包括事件信息、节点、路径和环境。节点具有短时间段内激增、类型和素质多样化、行为由偏好驱动、分解行为有限等特点;社会公共事件网络传播有单点扩散、树形传播、订阅和推送3种主要方式;基于此,析出当前社会公共事件的网络信息生态链模型,结合问卷调研,分析模型所存在的信息病毒式传播缺陷、网络舆情和实际舆情有差异、节点覆盖面窄、政府作用有限等问题,提出模型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与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及制约传播的因素,以网络信息量为研究对象,构建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的影响模型,确定模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研究在3个阶段产生网络谣言对舆情的影响程度,提出降低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之影响对策,为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公共事件频发直接导致网络舆情压力持续攀升,应对网络舆情也成了处理公共事件的重要课题。但当政府在舆论场中形成了对固有回应范式的路径依赖时,是否存在可促进其范式重构的因素,以及如何建构,并以此实现综合高效治理,也成了网络舆情治理研究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6.
舆情是公众对社会环境变化的反映,是社会心理、社会态度的外部表达。今天,大数据技术与新冠疫情叠加,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世界的舆情环境,也造成了当前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变化。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社会生活、经济环境、社会治理、国家安全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均出现极大的“不确定性”,舆情研判、舆情治理成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重要工作。面对网络舆情对治国理政产生的重大影响,中国社会需要深入研究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争取在舆情引导和国家发展中把握更多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7.
张蕊  王银芹 《传媒》2015,(2):67-69
新信息安全观下,社会矛盾日益多元化导致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起关键主导作用,而传媒作为政府与公共之间的桥梁,所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觑.在公共危机事件面前,传媒更应重视舆情人才引进、培养,充分发挥稳定、预警和反思角色与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作为公众话语表达的渠道重要性与日俱增,形式多样的网络舆情产品逐渐成为政府公共决策的重要依据。网络舆情的负面倾向、技术倾向、管理倾向决定了舆情产品的实用工具属性。政府和企业强烈的需求促使网络舆情业迅速成熟并走向激烈竞争。网络舆情产品是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内参,向决策层输入信息时具有封闭而高效的特点。网络舆情产品在公共决策中的传播功能日益显著,并成为一种新的政治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源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众传播的信道不断扩张,信源主体从传统的大众媒介及其控制机构逐步扩张到公众个体层面,给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与应对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对2009、2010年发生的132起国内影响较大舆情热点事件进行质化和量化的分析研究,提出政府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信源管理的建议:一是加强舆情监测与研判,及时应对;二是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探索公共管理与网络信源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是优化信源管理,为信息传播提供保障;四是通过议题管理有效引导舆论,强化信息证实能力;五是加强互联网管理,治理网络虚假信息。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发展呈现如下态势:舆情热点事件不断攀升、各种社会思潮网上争鸣、网络信息管理渐入法制性轨道、社交媒体的链式传播趋于独立。在“三位一体”的互联网信息管理工作格局下,我国舆情信息工作形成了纵向、横向与协作的网格状运行体系。在新形势下,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舆情信息协调不畅,舆情工作发展不平衡,舆情信息分析不准确,舆情研判市场不规范等。由此,建议加强网络舆情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培育,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建设,拓展网络舆情工作科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