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6,(3):39-41
宁晋人陈祜是元初重要的汉人中下层官吏。他原为忽必烈同父庶弟穆哥大王的家臣,因穆哥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争位战争中倾向忽必烈,后将陈祜举荐于忽必烈。中统建元,陈祜从王府家臣一跃成为朝廷命官,实现了身份的转变。穆哥支持忽必烈成为陈祜走上政治舞台、发挥历史作用的前提。通过考证穆哥政治选择导向于忽必烈的原因,以期更加清晰的认识陈祜中统出仕的背景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蒙元时期的中日关系主要体现在元日之间的战争冲突、贸易交流和文化往来等几个方面,国家交往之间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基于战略考量,忽必烈发动了两次对日战争,两国关系一度紧张。但两国在贸易及文化方面的交流并未因战争冲突而中断,对两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评忽必烈的三位理财大臣杨建新阿合马、卢世荣、桑哥是元朝初期,忽必烈重用过的三位人物,他们在历史上主要是以贪财聚敛,纲络私党,祸乱朝纲等罪行而著名元朝历史。他们相继在忽必烈身边“理财”三十余年,也就是说,忽必烈在位的大部分时间,是由这三位人物相继为他“...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和平与战乱共处、冲突与交往并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几次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对我们所熟悉的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具有一定的挑战,科学认识这三次战争的深刻根源就成为当代理论者的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5.
日俄战争(1901—1905)是三次早期的帝国主义战争之一,也是人类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本文仅就这场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及战争的影响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清代史学家赵翼把必烈任用阿合马,卢世荣,桑哥三人理财说成是贪财嗜利,笔者在分析忽必烈任用阿合马等人理财的原因和阿合马等三人理财的措施及产生的作用之后,认为赵翼的说法带有偏见,忽必烈的理财并非“嗜利”,他理财虽有求利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打击了豪强与贪黩势力,充盈了国库,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7.
朝鲜战争是冷战期间发生的第一场热战,也是东西方之间最严重的冲突之一。本文拟就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中美双方各自参战的原因、朝鲜战争没有升级为全面战争的原因、朝鲜战争的结局等问题的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一次简要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内朝鲜战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但就战争起源来说,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从法西斯国家方面讲,这场战争自始至终是非正义的和掠夺性的。下面就二战发生的根本原因从三个方面谈谈。第一,这是帝国主义固有矛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忽必烈武力夺取蒙古大汗宝座后,一方面努力用“行汉法”来缓和国内的民族矛盾,另方面又迫切想在外部世界面前确立起霸主地位,频频向外发动战争,以主宰世界。本文简述了元世祖忽必烈二次伐日的动机、经过及其败因。  相似文献   

10.
13世纪,蒙古人崛起,建起了一支骠悍的骑兵部队。到元世祖忽必烈,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和今蒙古共和国等广大区域。元军以骑射见长,被称为“马背上的帝国”。传说有一天,忽必烈统率大军南下远征,经过多次战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忽必烈顿时想起家乡的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生火杀羊。不想水刚烧开,羊刚杀完,就有哨兵来报,说敌军正向这边开来,仅有10里之遥。此时忽必烈饥饿难捱:“拿羊肉来!”要吃清炖羊肉是来不及了,伙夫知道,忽必烈脾气暴躁,弄不好要丢脑袋。于是他眼急手快,赶紧切了一些薄薄的肉片,放到滚开的锅里。一看肉片变了色,就赶紧捞…  相似文献   

11.
元朝时期战争频率较前代较高,众多军吏在早期统一战争、中期内部战争、晚期农民战争中阵殁,元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抚恤政策。阵殁的军吏可以分为身陷困境,捐躯殉职;参与作战,英勇牺牲;战斗负伤,不治身亡;行军途中,不幸卒殁四种阵殁群体。政府采取的抚恤手段主要有:追封阵殁者及上谥、官方料理丧葬事宜、赏赐钱物土地户民、荫叙亲属袭晋职位、亲侍汤药关怀伤者、旌表立祠后世传颂、政治指定结为姻亲等。除此以外,后抚恤时代的抚恤则是统治者个人情感的转移与承接,是另外一种“非抚恤”的“抚恤”。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的题材来源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元杂剧作为独具特色的戏曲艺术,其题材来源极为复杂。从目前存在完整的剧目中可知,它的取材有着明显的倾向性,这与元代的社会、时代、文化及文人的心态密切相关。元杂剧本事来源于各个朝代,其数量和题材类型也有其特点,究其原因正是元代的某一特征与历史上某朝恰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3.
元遗民诗人戴良生于元之盛世,长于元末动荡中,见证了战火中朱明政权的统一和巩固.元明之际的世事变迁,深深影响了戴良的诗歌创作,并使之呈现出独特的美学形态,具体可概括为三种:清丽之美、沉郁之美与悲壮之美.这些美学形态使得中国诗歌美学愈加丰富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王朝鼎革之际,士人的出处选择向来是研究的重点。元末,江南士人刘仁本虽托身方氏集团,却设法为元中央主持漕粮北运,缓解元朝财政困境;整顿浙东水利和田赋,舒缓民瘼;在元朝复兴无望的情况下,仍坚持抗击明朝,死难王事。表明虽经夷族百年统治,儒家经世致用的进取精神和君臣大义的固有观念仍对江南士人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元朝于乌蒙山地区初步设置政区的基础上,明朝强化了对乌蒙山地区政区的控制。随着明朝建立贵州布政司,以军事控制为主要目的对乌蒙山地区进行三省分治的格局,在明代继续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6.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朝代,其统治具有鲜明的蒙汉二元性特征。在统治政策的制定上,既有有对蒙古传统的继承,又有对汉族文化的吸收,也有新的发展及演变。本文从元朝的政权机构及制度建设、民族政策、边疆治理等几方面简要地对元朝的统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终元一代,元朝蒙古上层对藏传佛教崇信有加,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讲,元朝蒙古上层一方面利用藏传佛教来达到怀柔吐蕃和统治本国民众之目的,另一方面,蒙古统治者自身对终极关怀的极其重视。从客观上讲,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如西藏佛教领袖、西夏佛教、蒙藏文化的相似以及生物基因等方面的影响。不论从主客观,还是从内外因讲,元朝蒙古上层崇信藏传佛教都是多方面的、多因素的。  相似文献   

18.
元代诗论研究过去多以传世的元代各种诗话、诗谱为研究对象,且不说这些书有一部分是伪书,其理论价值也不高。我们以新出版的《全元文》为研究对象,认为元代诗论厚古而不薄今,师古而不泥古,注重性情,同时又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推崇清新自然的诗风,追求恢弘深远的意境,真率自然而又典雅含蓄的语言。元代诗人转益多师,诗歌理论实是外宗唐,内崇宋,在学习唐宋的基础上求新变。  相似文献   

19.
戴良生于元代盛世,却亲历元末战乱并见证了明朝的建立。他藉诗歌吟咏性情,叙述乱离,以伤乱、教化、亡国、隐逸等为主题取向。从某种意义说,其诗歌可谓一部沉重的乱世文人的心灵史诗。分析戴良诗歌的主题取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元来明初社会变迁之轨迹和加深对乱世文人独特心灵世界的体悟。  相似文献   

20.
学界虽对关羽信仰关注较多,但对蒙元时期的关羽信仰却探讨较少。关羽这一汉人信仰在少数民族统治的蒙元时期同样流行且被广泛信仰;元文宗对关羽的册封虽带有极大的偶然因素,但用意深远;元杂剧的繁荣推动了元代的关羽信仰。对比宋明和元清对关羽信仰的不同利用,可以洞悉他们不同的文化统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