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流相沉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孤东油田四区属河流相沉积而成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本文通过研究非均 质对剩余油在储层分布规律的控制机理,明确此类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今后挖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A油田ZJ-1段储层层内韵律性、层间差异性、平面上砂体连续性、层间层内隔夹层的定量评价以厦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揭示了A油田ZJ-1段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特征,指出该研究区为稳定的海相沉积,砂体广泛分布连通性较好,储层较为均质,由于层间隔层厚度的不稳定分布,其隔挡能力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内砂砾岩油气藏分布广、储量大,但其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因此深入研究砂砾岩形成机制及发展新的砂砾岩储层研究技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砂砾岩油气藏储层研究的三大难点,然后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简明阐述了目前国内各大油(气)田针对砂砾岩储层的近二十种先进技术,最后提出了未来砂砾岩储层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岔河集油田是华化油田第三系主力油之一,本文通过对基础试验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岔河集油田的储层地质和财岩性特征;储层流体特征;储层物性特征,为岔河集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可靠实用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L46块7口取心的各类岩心分析化验样品的统计分析,对该块S1+2段和S31段油层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及非均质性、岩石敏感性、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工区储层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岩性粗、分选差,岩石成分成熟度和岩石结构成熟度较低;S1+2段储层物性中等,属于中孔中渗储层,非均质性较强;S31段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中孔中低渗储层,非均质性较弱;工区储层水敏性及酸敏性中等偏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  相似文献   

6.
焦巧平 《内江科技》2012,(11):123-124
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为曲流河沉积,并细分为7种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研究表明馆上段层内、层间和平面均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研究认为,沉积微相对储层非均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沉积微相对砂体和油层的展布、孔渗的变化、层内非均质性、夹层和微观孔喉分布上。此研究为埕岛油田调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沉积微相、构造、断层及隔夹层等各种地质因素综合表现出油藏内部的非均质性,影响地下油水的运动规律.本文结合东营洼陷史深100地区沙三中的储层特征,客观地表征了浊积岩储层的平面、纵向、微观非均质性特点,对该种储层剩余油的分布研究提供了地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孟俊 《内江科技》2005,(2):60-60,F003
本文主要从微观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进行研究。利用岩样分析资料。对该段储层的岩性特征和物性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重点研究了该段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泉 《内江科技》2013,(2):146-147
本文对胜利油区注水水质引起的储层伤害进行了研究,统计了目前胜利油区注入水的水质概况,通过动态试验、储层伤害的敏感程度及注入水水质结垢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引起储层伤害的因素虽然多,但是占主导的往往是其中一项或者几项,并且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在对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预防储层伤害是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加密射孔和酸化施工,以及实施套管内开窗侧钻,是恢复油井生产的一种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铜庄灰岩储层的岩性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了铜庄灰岩储层特点,提出了提高灰岩储层采收率的工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冉冉  熊林芳 《内江科技》2006,27(8):129-130
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及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延安组延8-10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综合分析认为,引起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沉积微相,构造,断层及隔夹层等各种地质因素综合表现出油藏内部的非均质性,影响地下油水的运动规律,本次研究结合S131块目的层的储层特征,利用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隔夹层的分布特征以及孔隙度,渗透率和泥赝含量的变化定量地表征了储层的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3.
李理 《今日科苑》2012,(10):114
本文通过对F4储层的特点、层内、平面及层间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关键储层进行了评价,认为F4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均比较强,需要细化F4储层内的沉积微相研究,深入分析F4储层内每一层砂体包括反映含油能力、储集性能、储层岩石渗透能力、变异系数等影响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的单项参数进行评价赋值,计算各参数权重系数,最后综合得分、定量评价,为后续开发方案的调整给出精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西峰油田,是近几年发现的亿吨级大油田。白马南区是西峰油田目前的主力区块之一,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该区块的主力油层。通过岩芯、录井和测井资料,运用岩石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该研究区储层的沉积相类型、岩性、物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孙继峰 《内江科技》2008,29(5):97-98
大庆葡北油田处于开发后期,综合含水达到88.6%,三大矛盾及水驱开采不均现象突出。对该地区葡I组油层开展了宏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综合分析得出PI6-9砂层组为该地区非均质最强区,PI1-5砂层组次之,PI10-11砂层组最弱,并认为沉积相是影响该地区非均质性的最主要因素,后期注水也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为今后油田制定开发和调整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彭华  钱水华 《内江科技》2010,31(9):102-102,63
对于沉积相体系的分析,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各种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归纳和深化沉积相研究成果”.通过沉积特征研究,确定了不同类型的沉积相,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相模式,恢复了东营组的古地理环境:全文从沉积相判别和沉积微相划分,以及沉积相对非均质性的影响,时尚店油田东营组的沉积相特征、各小层的储层平面及空间展布、储层韵律性等进行总体描述,从根本上论证了东营纽是一个湖成三角洲,属破坏性三角洲沉积相的沉积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史树彬 《内江科技》2012,(11):118+197
本文在分析胜坨油田已有描述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储层的层内、层间非均质性,描述了特高含水期储层主要变化变化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并从剩余油储量大小和储层非均质两方面分析了对堵水调剖效果的适应性,为胜坨油田下一步的堵水调剖选井、选层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滨南油田毕家沙三下油藏位于滨南三区的东北端,构造上属于滨南断裂带二台阶,为被断层复杂化的向南西倾伏的牵引鼻状构造。储层为一套水下冲积扇沉积体系。该油藏在沉积过程中,受同生断层、地形坡度、相变等因素的影响,油水关系复杂,地层连通关系不清,采出程度与含水不匹配。  相似文献   

19.
周期注水是通过不断在油层中人为的建立不稳定的压力场来扰动油层,使得同一油层内油水在高低渗透层之间相互交渗,提高非均质性储层的驱油效率的一种技术。针对北部过渡带地区油层非均质性比较严重,原油物性差、粘度高的情况,结合多年来在过渡带周期注水实验及效果,对北部过渡带进行周期注水的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老井侧钻技术在油田开发后期挖潜剩余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海洲  费二战  刘春林 《内江科技》2010,31(2):103-103,117
油房庄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开采速度、注采矛盾、开发特征、井筒状况等原因影响,剩余油分布广泛,同时剩余储量动用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采收率的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老井侧钻技术挖掘高舍水期油井刺余油的方法。通过对刺余油的分布规律的研究,摸索合理的侧钻井部署原则,通过侧钴技术不断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最终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实践表明:老井侧钻技术在开发后期挖掘剩余油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