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军事记者》2012,(8):63-63
彭兰在2012年第1期《传媒天地》刊文指出,微博的普及,使网络传播的碎片化特征显得愈加明显。碎片化传播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深究其意义,我们会发现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传播模式的一次变革,因此,我们需要对其传播特征做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周欢 《出版广角》2015,(17):158-159
碎片化一度被认为是网络传播的弊端,但在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传播逐步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我们应站在传播模式变革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它的价值。碎片化传播打破传统的传播秩序,正悄然改变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刘丽霞 《东南传播》2021,(11):75-76
后现代主义中的碎片化的理念改变着大众的文化认知,为了满足受众在快节奏生活中的"速食"需求,短视频创作者将网络影视作品整体分解成部分,以碎片化传播模式满足了受众的自主需求.因此,在后现代语境下分析和挖掘网络影视的碎片化传播的动因以及优劣势,并且指出网络影视碎片化传播的特征表现,探索网络影视碎片化传播在内容优化、媒介融合、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未来网络影视传播展开新的图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历时并不长,但它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使之迅速成为大众传播、意见表达的重要工具。时至今日,整个社会的碎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也使碎片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网络影视碎片化传播成为洪流的原因,分析碎片化背景下网络影视传播现状,提出加强网络影视碎片化传播力的有效途径也就成为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碎片化时代的品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洁 《当代传播》2008,(6):72-73
由于网络圈子和社群的发展,营销传播面临着网络碎片化的新趋势。它所带来的挑战是,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数字化时代的营销传播、消费者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靳凯 《新闻世界》2014,(7):285-286
微电影是web2.0时代的产物,它的盛行集中体现了信息碎片化传播的特点。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在网络上可以引起很大反响,产生连锁式的传播效果,这与它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是密不可分的。而微电影的叙事特质也深受碎片化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质。本文借助微电影这一传播工具,试从信息传播碎片化这一现象入手,分析微电影碎片化的成因、表现和问题所在,探索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碎片化发展轨迹和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的碎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下的网络传播模式相比以前一对多、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方式,更加强调了交互性传播和分众化传播,网络碎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本文将以微博为例,来分析网络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环境和受众注意力的碎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赵婧 《今传媒》2016,(3):48-49
碎片化传播是以价值体系多元化为背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片段、零散、即时为特征,以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自媒体为主要载体的信息传播方式.碎片化传播具有开放性、自主性、非线性、非平衡态等自组织特性,是引发新闻传播变革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下的网络传播模式相比以前一对多、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方式,更加强调了交互性传播和分众化传播,网络碎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本文将以微博为例,来分析网络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环境和受众注意力的碎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科技传播的碎片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传播的碎片化。科技传播要发展,就必须适应这一新的传播环境,实行碎片化传播策略。本文论述了科技传播实行碎片化策略的背景、必要性和具体方法,分析了当前科技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而这个过渡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作为传播视域中一种特殊的信息符号——网络语言亦不例外。文章探讨了语言碎片化给网络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近几年时间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在微博、微信、微小说的引领下跨入了一种"微时代"。由于各个网络视频网站的商业需要,以及受众闲暇时间的碎片化消费,从而催生了微电影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微电影以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方便快捷的传播特点,并且拥有广泛的传播平台等优势,在新媒体时代引起了广泛关注,得到了受众的高度认可。本文以微电影这种新兴的碎片化传播形式为例,分析碎片化传播在微电影领域的传播特征、传播价值,以及传播过程中与受众人群的粘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互联网信息交互具有“轻悦化”及碎片化等特征,本文就传统期刊母刊对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并进行数字化传播是否涉及侵犯版权,其版权性质如何,碎片化内容数字传播是否适用于合理使用的范畴,以及碎片化传播是否侵犯作者的修改权和作品完整权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魏艳君  彭熙  朱德东 《编辑学报》2016,28(4):378-380
在全民“碎片化”阅读时代,学术期刊必须及时更新观念进行碎片化传播.学术期刊的碎片化传播应具有话题新颖、内容实用、特色鲜明、互动性强等特点,传播内容不是纸质期刊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而是自身内容的再创造和范武革新.学术期刊需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确定传播类型、选择合适传播平台以进行碎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5.
危羚  赵慧 《中国广播》2015,(4):43-45
移动互联时代,引发了传播活动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人随网动变成网随人移,碎片化信息传播时代由此到来。因此,网络音频的碎片化传播,必将会成为广播主力开辟的新战场。  相似文献   

16.
王欢 《出版广角》2016,(23):41-43
碎片化是传播技术发展的必然表现和动力机制.学术期刊应迎合而不要盲目跟随碎片化传播,以学术服务为导向,以研究需求为本位,以网络为载体,实现传播功能的重组与升级.  相似文献   

17.
涂文琴 《东南传播》2016,(12):126-129
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变革与创新的媒介技术大大加速了现代社会的"碎片化"进程。为满足现代受众的"速食"文本欣赏诉求,网络影视也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的传播特征。在海量视频创作者中,将数小时影视作品高度概括为1—10分钟左右诙谐短片而急速蹿红的谷阿莫可谓异军突起。因此,本文将以其"X分钟带你看完电影"系列解说走红为例,解读"碎片化"背景下的视频传播。  相似文献   

18.
李强 《新闻知识》2012,(9):50-51,42
公共关系、文化消费、媒介传播的碎片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碎片化"的显性表征;在诵读传播中,"碎片化"的指向则是必须有一个能满足相对狭窄传播的媒体碎片微观承接,从而具有不可再分性、具体指向性、自由选择性等特征的"诵读传播载具"。传统诵读创作具有了"碎片化"基本元素,进而使阅听人接收诵读传播更具"碎片化"导向性。同时,以阅听人为导向,进而对碎片化受众进行微观承接、对应传播,则需有效地对阅听人诵读体验心理进行研究,有效建立"诵读文化体验中心"。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眼球为王”的传媒时代,“碎片化”趋势正在生成和发展。地铁电视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而兴起,是典型的碎片化新型媒体。如何提高地铁电视的传播力,在媒体林立中脱颖而出?本文从地铁电视的碎片化生存环境、生存特点及生存方式入手,探求地铁电视的传播规律,以期在碎片化传媒时代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梳理网络时代导致碎片化传播的三方面原因,分析碎片传播带来的人人都有麦克风和信息发布随时随地两大优势,并指出碎片化传播带来的受众注意力分散、传播过程中由于监督缺位导致信息失真等方面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