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适龄儿童中流动比较频繁的群体可分为四类:移民家庭儿童、无家可归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和军人家庭儿童.这四类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既有差异也有共性.为此,美国政府通过美墨两国流动儿童项目、流动者教育相同起点项目、联邦麦金尼·文托无家可归儿童项目、建立国防部内部学校、流动者教育计划等措施,为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做出了大量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我国政府在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上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学龄人口的流动率较高,美国学者对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许多研究表明,学龄人口频繁的流动既不利于流动儿童自身的学习,也会对学校甚至学区的教育产生影响.为此,美国通过完善立法、利用网络传递流动学生信息、帮助贫困的流动家庭、加强学校(社区)与流动儿童家庭的联系等措施,力图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美国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些研究与实践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流动儿童顺利接受和完成高中教育,美国政府和社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招收宣传、创新学校管理模式、提供学业支持、减少转校次数、加强地区合作、帮助辍学生重返校园以及设立高等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4.
我有幸作为"中国上海——美国加州影子校长"项目成员,于2010年考察了美国加州的特殊教育,其中对桔子郡尔湾联合学区的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有所了解。现将了解到的有关情况整理成文,以期对国内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工作有些许帮助和启迪。 一、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安置 从行政级别来看,美国的“州”相当于国内的“省”,“郡”相当于国内的“县”。桔子郡共有27个学区,尔湾联合学区是其中的学区之一,该学区内的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共有35所。同其他学区一样,尔湾联合学区没有办专门的自闭症儿童学校,  相似文献   

5.
密苏里州教师职业阶梯计划的运行模式在于:根据参与教师职业阶梯计划学区的特点由州政府提供配套资金;教师的参与及其职业阶梯的晋级相联系;教师职业阶梯层级与相应的额外责任和增补的薪酬相联系。美国密苏里州教师职业阶梯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为教师提供额外的奖金和专业发展机会,帮助那些留住教师有困难的小学区和农村学区。教师职业阶梯计划的推行,促进了密苏里州教师队伍总体稳定和质量的提升;减少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学区间专业领域之内的流动;降低了流出专业领域的经验教师数量。使参与计划的学区有效地将教师,尤其是那些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有经验的教师留在了本学区以及相应的教学领域,对教师流动问题的解决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史家学区建设中,我们基于教育理念和战略规划确立了贯穿于"统分""纵横""收放"管理全过程的学区运行机制,具体包括协同机制、流动机制、复盘机制、荣点机制和榜样机制五大机制。协同机制旨在促进全体教师形成学区整体归属感,保证工作有序、沟通有效、合作主动;流动机制旨在推动基于干部、教师、学生的基础流动和基于思想、资源、项目的深度流动;复盘机制旨在通过日常小复盘和重点大复盘,着重在各项学区工作中沉淀精品;荣点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基础教育中,农村基础教育占有较大的比例。据有关统计,有800多万儿童进入美国农村公立学校,占到所有公立学校学生的21%,有24143所公立学校在农村,占美国所有学校的31%,有7832个农村学区,占所有公立学区的49.3%,有40多万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占所有公立学校教师的31%。在以上数据现实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化路径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来推动美国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一直是美国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推行学区化办学是上海市促进学区资源共享,提升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影响学区化办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机制尚不完善。以师资储蓄为核心,以总量不变、结构合理、促进均衡、盘活优化为原则,以骨干教师的柔性流入流出为主要内容,构建"骨干教师流动蓄水池"机制,以学区内师资管理系统为媒介,促进骨干教师柔性流动,实现优质师资信息收集、优势分析、质量评价、效果评定、储备决策等功能,是有效促进学区内骨干教师流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23,(13):40-41
<正>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学区集团,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困难;增加干部职数、教师编制、高级职称比例,用于支持鼓励教师的流动;加快推进高水平教师流动,提升各学区集团教育治理能力;增加各学区集团人员经费,用于支持共享课程开发、联合教研备课……4月21日,普陀区率先发布了区级学区集团建设支持政策——《关于支持普陀区高质量学区集团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校车服务已有百年历史,迄今不仅成为美国政府服务教育的领域,而且其完善的校车服务管理体系已为公众普遍认可。学区自备校车并提供服务是地方政府为学生提供校车服务的主要方式,美国州政府和地方学区共同构建完善的校车服务管理体系,其中包括组建服务团队、聘任校车司机、购买并维护校车、规划路线和进行安全教育等多个方面。我国政府在提供校车服务方面,不仅要完善校车运行与管理相关法规,建立财政专项资金,更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校车服务管理体系,将校车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以构建学生安全乘车上学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美国外来移民与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基础教育财政政策差异,认为美国投入大量资金解决人口流动带来的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针对移民人口的教育财政政策对我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央政府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财政资金的供给机制是上级对下级财政的支配。但由于我国政府间财政处于竞争关系,这种支配受到下级政府不同程度的抵制。在当前的财政格局下,不执行或怠于执行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是各级财政博弈的“纳什均衡”。为提高该政策执行力,需要重建政策资金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公平与效益是制定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在这一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流入地政府与流出地政府、地方政府与学校、城市儿童与外来人口子女等几对二元对立关系的冲突与调和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来。制定未来教育政策时要根据"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把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结合、公平与效益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教育政策执行实质上是利益相关者进行“秩序协商”的过程,它是由“利益冲突”“博弈互动”“达成均势”等一系列链条有机组合的循环过程,Colebatch的二维政策分析框架为剖析随迁子女教育财政责任分担政策再造过程中的秩序协商提供了理论视角。从垂直维度来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流入地各级政府之间围绕事权与财权的划分展开互动与协商;从水平维度来看,随迁子女家庭与城市居民家庭、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讨价还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随迁子女的学校选择行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分担政策再造中的秩序协商兼具“强制性”与“诱致性”的双重特征,“算计取向”催生了个体追求利益的自发性,协商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表达的显性化更增添了冲突的复杂性。因此,国家以“管制取向”逻辑对个体行为进行调控,促使“算计”思维向“合适”思维的转变,将利益冲突转化为和谐的秩序协商,保障了“均势”的达成。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政策探索期、政策加速期和政策攻坚期。相应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内容不全面、制定缺乏科学性与民主性、执行环境不良、监督与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为此,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建立有效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机制;建立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诉求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应结合户籍制度改革,出台专门性法律;还应改善政策执行环境和健全政策评价与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实施的免费学前教育大致有“全部免费-全面补助-市县分担”、“全部免费-部分补助县级承担”、“部分免费-部分补助-县级承担”三种模式,第三种模式的财政投入压力相对前面两种略小。通过对M区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政策和实施的个案进行分析,发现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经费严重不足、政策措施不完善、流动儿童被排除在外等问题。建议在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应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分年龄、分群体、分项目逐步推进;提升财政投入责任主体,由中央和省级政府依据合理的办园标准和成本分担比例共同加大经费投入;切实保障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duc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in Beijing. As of the late 1990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developed several policies to address educational issues among migrant children. The present study analyses data from interviews with key education personnel in Beijing to explore the outcom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migrant children’s education (MCE) policies and the reasons for variation from policy design.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re is poorer equality in terms of education among migrant vs. local children than the government has reported. Migrant children are faced with numerous strict admission procedures for public school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not prioritised educational equality, despite professing to do so. The capability and motivation of local institutions for policy implementation are less adequate than might be expected. Using Honig’s model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outcomes of the MCE policies are a produ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cy design, participants and implementation context.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过程中社会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如何解决随迁子女升学的异地高考问题日益迫切。2013年是异地高考破冰标志性的一年,各地方政府在中央政策的宏观指导下纷纷出台细则并实施,然而备受瞩目的异地高考政策却引发社会舆论更为广泛的争议,不同利益群体的家长,都用教育公平的话语来评价异地高考相关政策的合理性。切实解决异地高考问题,需要以教育起点公平的理念为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学者认为异地高考政策更加有利于家庭条件较好的随迁子女,少数学者则认为该政策能有效保障农村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已有文献仍缺乏关于异地高考政策对两类流动人口高等教育机会影响差异的比较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异地高考政策对城乡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并探究了该政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异地高考政策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城镇随迁子女,且这种效应仅在高政策门槛地区存在,低门槛地区不存在。从政策的调节作用来看,异地高考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村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意愿,且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要显著高于农村留守子女。同时,异地高考政策可显著降低农村随迁子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其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为此,各地方政府应坚持并完善异地高考政策,充分发挥该政策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杠杆作用;流入地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本地高中教育服务能力;中央政府要进一步推进、完善高考录取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随迁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金字塔状分布,使得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通过教育立法、鼓励吸纳民间资本兴建民办幼儿园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学前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同时,通过实施完全开放的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开放普通高中教育、构建财政转移与补偿制度等政策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