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今社会,农村中小学生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常年外出打工,已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其子女就寄托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朋友家,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隔代教育”或“寄养教育”的现象.导致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面对此种现象,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单亲家庭初中生不断增多,还有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打工、经商及劳务输出或父母长期处于分居状态由单亲或隔代抚养的“准单亲家庭”初中学生也不在少数。由于家庭功能不健全,父爱或母爱的缺乏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而初中阶段不仅是青少年身心剧变的时期,也是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不仅是家庭教育最困惑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钟华伟 《贵州教育》2005,(13):22-23
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成分占75%以上。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影响甚至左右孩子的一生。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都留在家乡,有的跟长辈过,有的寄宿亲友家中。老人疼爱,亲友疏于管教,使得这些孩子缺乏家庭教育氛围,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出现了断层。我们把这样一类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打工、经商及劳务输出或父母长期处于分居状态其子女由单亲或隔代抚养(少数寄养)的,称为“准单亲家庭学生”。而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尤为普遍,据本校997位学生调查显示劳务输出者占总人数的15.7%。  相似文献   

4.
因父母外出打工或离异等原因,山区小学半数以上孩子存在着完全隔代教育现象。完全隔代教育是指父母与孩子分离,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都由祖辈承担。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及文化水平的限制,在这些完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祖辈对“双减”政策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其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家庭教育的责任,部分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如果利用祖辈自身的优势和山区特有的地理优势等对学生实施道德品质、身体素质、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培育,可以改善当前完全隔代教育的教养方式,优化家庭教育,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孩”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农村“留守孩”在我国广大农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最新统计,全国农村“留守孩”人口约1000万。笔者在某市农村学校做过一次抽样调查。抽查11所中学的842名初中学生,其中“留守孩”451名,占抽查学生总数的53.6%;6所中心小学的420名学生,其中“留守孩”216名,占抽查学生总数的51.4%;5所小学的141名学生,有23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47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留守孩”比例占抽查学生总数的47%。  相似文献   

6.
一、“留守少年儿童”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最近,笔者对兴业县龙安镇进行调查得知,全镇总人口40273人,到外地打工的有14350人,约占36%,20至45岁的青壮年绝大多数出外打工。全镇4212个中小学生家庭,有1964个学生家庭父母不在家乡,占学生家庭总数的47%。全镇有中小学生4989人,其父母不在家的有1750人,占学生总数的35%。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这些留在家乡读书的中小学生,被称为“留守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7.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和城镇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学学生父母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父母外出打工的人数很多,隔代管理产生了诸多矛盾。因此,农村家庭教育的滞后很可能成为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为此,充分利用农村初中的现有资源,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积极应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均属农村户口且经济条件差,都外出打工,或父母一方丧偶而另一方也外出打工,把子女寄养在其祖辈、父母亲友或远房亲成家里的儿童。这一类学生的教育属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这种隔亲教育现象随着本地区的经济结构的变化而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对农村隔代教育的忧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时期,农村家庭出现了新变化,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家庭教育的责任落到了祖辈的身上,这将影响青少年的发展。许多人探讨了隔代教育的利弊,但他们主要着眼于城市的家庭教育,是在父母与祖辈共同参与的情况下。现在农村家庭的隔代教育大部分是父母空缺,这种教育是危险的,短期看有利有弊,长期看明显弊大于利,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也急速提高,但农村教育也出现了新问题。农村中许多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人来带,长辈们用他们“特别的爱”使多数孩子形成了傲慢、骄横的心态,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等不良行为和习惯。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使农村家庭教育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12.
1农村高中学生的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通过对两所农村中学的教育调查,迫于生存的需要,父母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孩子与普通孩子相比,缺少了父母关爱和管束,这些"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教育上存在一些问题。1.1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夫妻同时外出打工的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形成隔代教育现象。而这些老人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一般一年回家一次,最多两次。在家时,父母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给  相似文献   

13.
随着自主移民户和留守学生的不断增多,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其表现归纳起来主要是“家长素质低下、教育观念淡薄、教育方式简单、优劣差别悬殊、过分依赖学校、隔代教育障碍、‘留守’严重、分数代表一切”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教育匮乏;“读书无用”作祟,“拜金”思想严重;贫富分布不均,整体素质低下;家校关系脱节,单方教育失效;社会教育杂乱,负面影响巨大;家长缺少素养,教育方法欠缺等。教育实践证明,走家校结合之路,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能有效解决农村家庭教育中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4.
亲情课     
任何一部教育专著都会论及家庭教育的重要,然而,当前的农村家庭教育却陷入了一种空前的窘境,大部分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带小孩,据笔者调查,我校平日里“爷(奶)孙配”的家庭现象十分突出,占96%以上。祖辈们大都思想僵化,不懂得现代教育,由此衍生的错误的家教方式导致了学生对家庭教育的反感,甚至叛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单亲家庭初中生不断增多,还有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打工、经商及劳务输出或父母长期处于分居状态由单亲或隔代抚养的"准单亲家庭"初中学生也不在少数.由于家庭功能不健全,父爱或母爱的缺乏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而初中阶段不仅是青少年身心剧变的时期,也是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不仅是家庭教育最困惑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学校,应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黎美连 《广西教育》2012,(34):42+63-42,63
我所带班级里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因为他们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所以很多学生自幼便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成为留守儿童。这些老人平日要干农活、做家务,对孩子或疏于管教、或溺爱有加。学生上初中住校后,很多隔代教育产生的问题就体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可是在广大农村中80%的孩子父母在外打工,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多困难和影响。这些被父母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大部分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领养或代养。这些隔代的家长们有的年迈,有的忙于农活,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业、亲情及心理上受到极大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外出打工人员常年在外,在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了如隔代教育、父爱失衡、重利主义倾向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都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十分不利。这篇论文综合分析了外出打工人员子女所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既是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几年来,农村中年富力强或有化的人都外出打工,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据我校最近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就读在我校的农村儿童中,56.64%的儿童双亲都外出打工了,这些孩子大多托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里,这种隔代养育无疑会使家庭教育陷入困境。使孩子养成了自私、狭隘、冷酷等心理特征;导致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差,因地制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是推进素质教育既光荣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家庭教育》2004,(4):71-71
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两种主要形态。隔代教育一般在三代家庭和隔代家庭中进行。尽管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但有统计表明,我国三代家庭仍占家庭总数的37%,儿童年龄愈小,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三代家庭所占比率愈大。在社会竞争加剧、工作节奏加快,父母需要集中更多精力干事业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