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族传统手工艺是各族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以保护和创新。以梧州第二职专"学校"民族饰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建设为例,探讨民族手工艺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以人的创意为主要经济增长模式的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不得力于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大批量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将会是我国未来创意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创意产业的发展将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在分析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区域创意产业经济互动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目前应该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提倡创新思想,多种渠道办学,与创意产业的企业增进合作关系.培养出的创新复合型人才满足创意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4.
刘惠坚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4):127-130,149
针对我国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阐释创意产业人才在数量上、结构上、教育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高技能创意人才的培养对策,为国内创意产业界、高等院校等培养创意人才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目前苏州传统手工艺生存的现状和困境,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把传统手工艺和创意产业结合,使其实现工艺材料创新、文化内涵创新,形成一种加快传统文化传播与实现向创意产业转型双赢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6.
李晓春 《科教文汇》2010,(32):37-39
动画教育的迅速发展,将在未来几年内为中 国的动画产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无疑将会对中国动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三大构成影响着动画设计中的画面造型设计.某些特殊的视觉符号,将会使动画设计达到艺术与商业的协调发展.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匮乏,大批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中国未来创意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李雅琪 《内江科技》2014,35(9):99-100
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界与社会共同面对的课题。本文从创意的底蕴、创意的视野、创意的敌人和激发创意的方法多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对当下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育管理进行了思考与剖析,提出要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就应该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以扩展学生的生命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突破口,进行教育革新与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其对创意人才的需求,催生了当今地方高校面向社会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方向。艺术设计教育也要适时应变,紧密结合学校所处地域经济的发展,主动对接相关行业,着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构建面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创意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9.
剑川“木雕”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剑川素以"木雕工艺"而著名,木雕工艺是剑川传统的乡村手工艺文化资源,现已成为了剑川发展乡村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探析剑川传统的木雕手工艺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及所存在的问题,对今天思考寻求发展乡村经济、保护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以及乡村文化的建设与重构等问题有着重大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万春 《内江科技》2019,(3):133-134
对一个地区的传统手工艺的研究目前限于保护和申报中,特别在内江传统手工艺的品牌打造还处于萌芽阶段,本文对内江传统手工艺的内涵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在市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内江传统手工艺构建品牌的策略,为内江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和振兴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心理学视野论创新心理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 《大众科技》2012,(2):177-178,167
现代教育就基础教育而言,需要注重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氛围。培养具有良好创新心理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服务的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国内外对创新素质培养的论述,对创新素质的内涵和相关因素进行了论证,剖析影响和制约创新素质培养的一系列因素,来解释创新素质是可以培养的。落实到学生的教育上,首要的内容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更要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作为核心内容的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董效康 《科教文汇》2021,(12):130-131
以旅游文创产品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德才兼备的旅游文创人才的培养。基于此,该文认为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旅游文创人才培养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通过融入课程思政、推动学科融合、强化产教融合以及加强文化熏陶等方面的论述,对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旅游文创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创新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因素。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值得深入探索的。但探索的前提是明确培养创新人才的意义、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内核、革新机制、个体实现等5个与教育理念有关的建议,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是渐进与突变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相似文献   

14.
黄静灵 《科教文汇》2014,(8):68-68,94
未来社会赋予教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是要培养出创造力高度发达的人才,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从娃娃开始。通过创设一个富感染力的物质环境、创设一个鼓励创造性的心理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在游戏及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陈华英 《科教文汇》2013,(14):204-205
职业教育的根本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适用型技能人才,在创新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现今社会,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出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三创"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由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和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联合开发的模拟公司综合实训课程,在培养"三创"型人才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6.
韩婕 《科教文汇》2011,(15):47-47,64
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和培训综合型人才的内在要求,作为综合性交叉学科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其培养人才应是综合型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了适应人才培养要求,应将创新教育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倡导创新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更新和改进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  相似文献   

17.
乔颖 《科教文汇》2012,(1):31-32
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我国实施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也在于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信息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邓小昭 《情报科学》2000,18(1):16-19
本文重点分析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教育与信息活动间的本质联系.没有信息教育,创新教育就会丧失其根本目标。因此.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培养已成为培养人才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物理实验教学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琼州学院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其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拓宽学生思路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我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和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并在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模式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