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茹萍 《考试周刊》2011,(63):32-33
本文利用语言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原则.分析了意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以及意义不确定性的几种主要形式,从意义及指称的确定性与不确定角度探讨了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目标包含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第一个维度涉及的是确定性知识,第二个和第三个维度涉及的是不确定知识。教材中各章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通过研读《教参》基本就可以了然于胸,各级各类考试考的也就是这些确定性知识,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偏重确定性知识(即新课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相对忽视不确定性知识(即新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第一个维度是其他两个维度的载体,但这三个维度在意义上是并重的,确定性知识和不确定性知识共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不确定性知识的教学也同等重要。化学实验是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不确定性知识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教学如何开展,是中学化学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们理性认识上思维方式的偏差,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在现实中被人为地割裂。然而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都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并不遵从非此即彼的原则。为此,我们要探求的知识观应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中间”描述。  相似文献   

4.
确定性的课堂管理存在许多危害,课堂管理在具有确定性的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课堂管理中的人及管理过程本身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超越纯粹的确定性,适度扩张不确定性,实现课堂管理中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辩证统一,是课堂管理过程中主客体的生成本质使然。  相似文献   

5.
课堂管理的走向:超越纯粹的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性的课堂管理存在许多危害,课堂管理在具有确定性的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课堂管理中的人及管理过程本身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超越纯粹的确定性,适度扩张不确定性,实现课堂管理中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辩证统一,是课堂管理过程中主客体的生成本质使然。  相似文献   

6.
不确定性的哲学发展历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拉普拉斯确定性到现代不确定世界观的转变过程。进入20世纪后单纯确定性的哲学观点逐步瓦解,人们认识到不确定性也是世界的本质属性之一。不确定性和确定性是辨证统一的,不确定性是世界发展的动力,确定性是不确定性的近似。现代科学的发展已从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不确定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高考特讯】高考备考训练试题,固需摹效高考,然而,更需冲破摹效藩篱。摹效积累经验,或可对付已知和确定性。然而,倘若不去突破、创造、超越,而是一味摹效(甚至拾人牙慧抄来拼去),仅止于形成教条式信念,对未知和不确定性味于察觉,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理论评价与选择问题上,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科学家们的评价结果往往具有不确定性,科学研究由于必须选择某种理论(假说),因而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性。科学理论的战略评价需要把所有不确定性因素统统加以考虑。不确定性战略管理要求用更灵活的方法进行情境分析,改变过去那种只以确定性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浅论教育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人们理性认识上思维方式的偏差,教育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在现实中被人为地割裂。然而教育活动以个体生命的生成转化为指向,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都是教育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并不遵从非此则彼的原则。为此,我们要探寻的“教育规律”应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中间”描述。  相似文献   

10.
哲学主观试题的答案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本文分别就哲学主观试题答案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作了简要分析,并就答题思路阐述了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试论教学管理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中,不确定性存在于教学管理中人的因素内和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有着深厚的存在 主义哲学基础和复杂理论基础。研究教学管理中的不确定性,是为了超越现有教学管理中的过度确定性,使教学管 理走向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不确定性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众多后现代作家推崇。然而,在阐述不确定性的过程中,往往某种确定的东西又昭然若揭。本文以佩列文的《"百事"一代》为例,通过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试论其隐含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袁红霞 《考试周刊》2012,(24):70-71
概率是处理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的一门科学,这些内容是一种“不确定性数学”内容,与传统的“确定性数学”内容有较大区别。最近听了不同年级关于概率的几节课,引发了我对概率知识及课堂处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的解读可谓独具匠心,主要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模式说、国家资本主义模式说、第三条道路说、市场社会主义模式说以及后社会主义模式说等。但是,"中国模式"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它有其自身的确定性。中国模式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中国模式的确定性,是指"中国模式"具有自身确定不移的内容、品格、性质和特征,"中国模式"的发明权、所有权、使用权属于中国,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中国模式的不确定性,意指"中国模式"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不是完美无缺的理想模式,也不是不可移易的封闭模式。必须辩证地看待"中国模式",坚持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在确定性中发现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这是关于"中国模式"问题上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现代大学教学改革:面向不确定性知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目前大学教学主要是面向确定性知识领域,具有诸多局限性。大学教学要面对知识的不确定性,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知识观,体现知识的生成性与丰富性,彰显教学学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知识变迁视野下的教师角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不同知识观的支配,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是确定的,教育教学过程就是确定性知识的传授过程,学生的学习则是对确定性知识的理解、接受和掌握,教师的职责在于传授这种确定的知识,以维持现有秩序。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不确定,教育教学过程是不确定知识的获得过程,学生的学习在于促进自己的能力提高与心理发展,教师的职责是在帮助学生获得不确定性知识的同时,自己获得不确定性知识,从而推动并引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在知识观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转变的教育现实中,迫切需要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是现实世界的本质属性。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并不仅仅在于追求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消除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渗透在人类的思想、行动之中,是各种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它根源于客观事物或过程自身和认识主体以及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中,具有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混沌与分形理论,对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0p.19No.6)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该作品既表现出依赖“初始条件”的确定性和“自相似性”特征,又表现出某些不依赖上述因素的不确定性特征,从而表现为有序与无序相结合的混沌状态。  相似文献   

19.
职业学校教育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学校教育的固有属性,各自都有其缺陷,两者并存不悖.这两种属性的产生是职业学校教育的学校组织与内外部因素矛盾决定的.了解学校职业教育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表现有助于解决职业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面对知识的不确定性:教学何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的确定性是人类的普遍诉求,然而从知识的前提、过程与结果看,不确定性又是知识的根本特征。传统教学片面强调知识的确定性,产生了种种弊端。新一轮课程改革面对知识不确定性的策略有:勇敢地正视知识的不确定性;将不确定性的知识引入课程;动态地处理学科内容,使教科书中的知识体系呈现动态特征;实现从继承性教学向发展性教学、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