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称呼语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呼语是社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称呼语也不同。本文通过对英汉称呼语的比较.讨论了影响两种语言使用的因素和礼貌准则。  相似文献   

2.
张桃桃 《海外英语》2012,(3):274-275
Politeness is a very important topic in modern linguistic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linguistics, a lot of people lay the emphasis on the study of politeness language. It can be observed in all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s a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dividuals’ linguistic behavior. But due to different culture, different politeness principles and other reasons, different peo ple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politeness, and they deal with politeness in different ways. Through different study background, principle and theor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oliteness languag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caused the differences. Politeness languages are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forms of address, greeting, congratulation, appreciation and apology .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s that the Chinese system is profusion and complicated, but the English one is quite simple. Age, income, marriage and religion, etc. are taboos in English and people in western countries like to talk about weather when they meet each other; greeting in Chinese almost includes different things about one’s life. Appreciation in Chinese is not used frequently. Peo ple do not often say "thank you" to their families or friends. Appreciation in English can be used among families, friends, and colleagues and so on. At the end of this thesis, a conclusion is drawn; limitations and some suggest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stated!  相似文献   

3.
Brown&Gilman(1968)认为权势差别存在于一切社会制度中,它决定着交际中对称呼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称呼可以显得礼貌,从而维护交际参与者的面子。但是由于不同文化构成权势、对等的因素不同,对面子礼貌的解释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称呼规则。本文从权势对等及面子和礼貌角度对日英汉三种语言在称呼使用频率、使用方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原因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不同语言的称呼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日敬语差异性的比较,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探讨日语敬语体系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日语敬语所能达到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5.
道歉是一种礼貌的社会行为,同时也是为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性施事言语行为。它表现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但究其本质则是一种社会行为。本文拟通过会话原则中的礼貌原则探讨日汉语中比较典型的使用言语方式的道歉行为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语言交际中的两大原则。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人们使用商务英语时很容易误用模糊语、称呼、语态、语气和礼貌用语。只有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并全面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人们才能避免语用失误,顺利沟通,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礼貌”特征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eech和顾曰国先生所论的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各自的礼貌准则,在礼貌特征上有许多共性,其核心思想都是在言语中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夸大他人的益处。但汉语言文化中的“贬己尊人”准则及称呼语中的准则等则是汉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与英语民族性注重隐私和个人自主性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只有了解了这种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所导致的礼貌问题上的文化差异,才可以避免语用失误,达到跨文化交际成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对中西礼貌语言的比较分析中,阐明了中西方言语行为中礼貌原则在本质上的相通之处,以及二者在各自语言文化中的不同侧重点。提出了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以期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使用者遵守彼此的礼貌原则达到相互沟通,从而获得交际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国内外英语界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在语用学研究里出现的礼貌原则、礼貌策略、面子观念和礼貌准则等理论,通过回顾,旨在让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注意到英汉礼貌原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做到合理得体,能成功地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和交往。  相似文献   

10.
礼貌与文化密切相关,在不同的文化中,礼貌的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英语中的礼貌现象与汉语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英汉礼貌语言的不同源于英汉文化思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礼貌现象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礼貌这一普遍现象在不同文化中具有文化差异性。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常常构成跨文化交际障碍,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克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增强意识以便达到预期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2.
对礼貌现象的研究常见于对拒绝行为和邀请行为的分析中。汉语的邀请方式比英语要更曲折,多样,表面上与西方的方式不同而原则却类似,顾曰国仿效Leech的提出了汉语的五个礼貌原则。本文对比了英语和汉语中邀请行为的礼貌特征、表现形式和内在原则,结论是原则一样,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这一结论对跨文化交际有指导意义,意味着学习不同礼貌方式并不会造成基本的价值观冲突。  相似文献   

13.
梁志坚 《莆田学院学报》2005,12(4):46-49,54
礼貌被视为人类一切行为的准则。外贸函电是交际的一种形式,也应遵循这一准则。重点从写作技巧角度提出撰写外贸英语函电应注意正确的用词和句型选择以表达外贸英语函电的礼貌语气。  相似文献   

14.
在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是进行成功交际的前提和基础。相关研究关注的是语言形式、交际者和话语语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语用关系。文章从文化视角分析英汉礼貌原则的差异,揭示了英汉礼貌原则差异的本质是英汉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语言礼貌研究虽已成为一门显学,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澄清和解决.受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认知观和法国社会哲学家Pierre Bourdieu惯习观的启发,本文通过分析指出,语言礼貌扎根于人类的认知体验,具有身体基础,具有体验性;礼貌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言后之效,是个人以体验认知和惯习为基础,结合语言形式、语境、意图、情感等诸多复杂因素做出评价的结果.由于评价行为具有争议性、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仅仅凭借语言形式作出礼貌或不礼貌的评价不一定行得通.本文最后得出结论:认知评价应当成为语言礼貌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汉英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交际时所采取的礼貌准则不同,电话交际作为现代通讯交际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人们日常交际中显现出来的礼貌原则的差异尤为突出,在此,我们将根据不同场景对汉英电话惯用语的使用情况进行语用方面,主要是礼貌原则的应用方面的对比。  相似文献   

17.
从礼貌研究的理论背景、礼貌与语言表达形式、制约话语礼貌的因素等方面对礼貌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人们在交际中不仅要使用礼貌的语言以实现语言美,更要使用得体的语言,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确保交际的顺畅与成功。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范式到现阶段范式,不同礼貌研究路径在两大争论焦点上持有不同立场:其一,礼貌研究的视角;其二,礼貌现象的解释层面。作为前沿研究成果之一,Long(2016)面向关系工作提出的社会认知路径尝试解决上述争论。该路径侧重交际中人际关系的探讨,对于礼貌研究两大争议的解决具有借鉴意义,但受自身研究背景的局限,未能对人际交往与社会认知过程提出完整的解释。因此,更为完善的人际交往社会认知路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礼貌策略在社会交往中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它们往往因使用语言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语言角度出发,在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上对《傲慢与偏见》及其中译本中的英、汉礼貌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首先,语言本身会对人们表达礼貌的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使得它们的母语使用者在社会交往中会采用不同的礼貌策略。其次,在出现相同的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时,英、汉两种语言在礼貌策略的采用上相同点要多于不同点。这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Leech的礼貌原则并不存在语言类型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礼貌在交际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紧密相关。作为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相关领域中的重要议题,礼貌研究经历了研究范式的变化。针对第二波礼貌研究缺少能将各种颇具价值的观点融合于一体的理论框架,KádárHaugh(2013)提出了礼貌实践观。该理论以"社会实践""时间"与"社会空间"为核心概念,首次将礼貌界定为一种评价性社会实践,为多视角理解礼貌提供了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分析框架,代表礼貌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本文在诠释礼貌实践观的基础上,探讨该理论与其他经典礼貌理论之间的异同以及不足,并对未来礼貌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