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商务文本翻译为例,从简述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概述出发,分析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原则,阐述翻译学者对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研究,主要从采用归化翻译策略的理由、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的理由,以及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实践讨论三方面进行描述,给出针对不同的商务文本风格、结构和内容,采用哪种翻译策略可以得到更好的翻译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翻译界一直把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看作是对立体,对二者的争论伴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持续不断。本文通过分析归化和异化的概念,以及一直以来关于争论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之间的关系,对归化和异化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译者在语言层面应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在文化层面应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思想。最后指出归化与异化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模因论的基础上探析翻译模因与文学翻译策略的关系。提出用辨证法去分析归化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即当归化异化都可取时,首选异化。反之,该归化则归化,该异化则异化。归化异化是同等重要的两种翻译策略,各有所长,两者应统一于译文被译文读者接受、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揭示强势文化在翻译外国文学时所采取的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文章剖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与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在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归化/异化手段较韦努蒂倡导的异化策略更具操作性。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归化异化互为补充,并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常见的翻译策略,异化总是译者不错的选择。但关于归化与异化翻译比较的争论未曾停止过。1987年,一篇名为"归化——翻译的歧路"的文章更是引起了归化与异化的大讨论。这篇文章将主要对翻译中异化策略的定义,异化与归化的比较,导致译者采用异化策略的原因以及异化策略的评估这些主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模因论对归化与异化翻译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本文从翻译模因进化角度探讨了翻译策略范畴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指出在模因传播初期归化翻译策略是必要的,异化翻译策略是模因传播的要求和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异化呈现出向归化单向转化的趋势,翻译模因论可作为评判当今翻译界归化与异化之争的一个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揭示强势文化在翻译外国文学时所采取的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文章剖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与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在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归化/异化手段较韦努蒂倡导的异化策略更具操作性.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归化异化互为补充.并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8.
周珍霓 《宜春学院学报》2013,(5):133-135,138
异化翻译是一种尊重差异的翻译策略,而非主张盲目复制原作的策略。"异化"与"归化"作为翻译策略并无优劣高低之分。文章就英-汉翻译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探讨,认为:作为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两者各有短长,也各有存在的必要。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9.
鲁迅对世界翻译理论有巨大的贡献,然而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翻译策略是世界和中国翻译理论的支柱理论。古今中外,有三种翻译策略:1.归化翻译——传统翻译;2."归化加洋气"翻译——改良翻译;3.异化翻译——现代派翻译。鲁迅提出了三种翻译策略中的两种,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归化"翻译的学者,也是第一个推出"归化加洋气"说的学者。美国人韦努蒂提出"归化"比鲁迅整整晚了60年,提出的"异化"是第三种翻译策略,与鲁迅的"归化加洋气"翻译策略截然不同。中国的翻译理论家将鲁迅的"归化加洋气"翻译策略和韦努蒂的"异化"混为一谈,使鲁迅的"归化、洋气"翻译策略淹没在对韦努蒂的"异化"的热捧的喧闹声中,结果教科书中的翻译策略只有韦努蒂的两个——归化和异化,鲁迅首先提出"归化"这一事实也在韦努蒂的"异化"的热捧的喧闹声中被抹杀了。中国翻译理论界必须重新审视鲁迅对世界翻译理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绍兴黄酒文化的翻译为例,探讨非遗英译的归化异化策略选择问题。在非遗英译过程中,译者要基于更好地传承与传播非遗文化的原则,采用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策略。对于有一定海外影响力的黄酒术语,译者要依据国标,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对于海外知名度比较低的黄酒品类和酒俗文化的翻译,译者可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策略;对于英语世界比较陌生的黄酒典故和酿制工艺流程的翻译,译者可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信息的传递。而不同的民族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两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差异。翻译对文化差异的处理一般采取归化或异化两种方式,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以期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在汉译英过程中应注意文化形象的保留,举例说明了“同化”(或直译)翻译方法的作用,并相信在以后的翻译中将成为主流,也就是尽量传译“中国特征”,同时指出“同化法”要注意限度。  相似文献   

13.
在翻译课的教学实践和改革中,教师应更加重视语篇翻译教学,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设计以语篇翻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语篇翻译教学中,语篇选择要典型化和多样化,培养学生对语篇要点的分析,注意语篇的整体感,让学生掌握语篇翻译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语篇翻译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盛淑芳 《海外英语》2012,(11):172-174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从医人员需要快速处理大量的外文医学资料或向西方传播自己的医学研究成果,而传统人工翻译很难满足大家的需求。同时,网络的普及使人们开始重视计算机翻译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该研究利用问卷调查了解了从医人员使用计算机翻译医学材料的情况和发现的主要问题,对各种医学材料进行了在线英汉互译,分析译文,找出计算机翻译的优缺点,提出计算机翻译的适用情况和通过译前准备和译后编辑来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中适度异化与文化交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化和归化的矛盾是我国翻译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焦点。当前,由于国际间的化交流日益频繁,异化这种翻译手段在引进外域化和丰富译入语方面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过度异化或归化的做法给化交流带来了许多障碍和不利。为了消除化障碍和提高化交流的信息度,笔就化差异或不对应问题,提出一种折中主义-适度异化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西译学理论起源于宗教翻译,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实践分别为中西译学理论提供了理论思想,是其演进、发展的原动力。然而,由于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具有一些根本性的差异,从而使中西译论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中西译论因此有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翻译作业是非常宝贵的研究资源。在语料库翻译研究理论及错误分析理论指引下,将翻译作业进行语料预处理和错误标注,建成段层级对齐双语语料库,运用有关检索软件进行研究,可以对班级或学生个体的翻译学习状况进行共时、历时的或定性、定量研究。教师可以发现其中普遍性和个别性的问题,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对大量、真实的翻译语料进行直观、便捷的观察和分析,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自主解决翻译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不解,以培养翻译意识,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它是译者从事翻译工作所需的双语能力、翻译思维能力、双语文化素质以及技巧运用等的综合体现。高职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需要采取有效翻译教学模式和策略,要结合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探讨“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围绕该模式分别探讨教师和学生各自的提高策略,以期促进高职院校翻译教学,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9.
翻译标准问题是翻译研究的核心,历来众说纷纭.辜正坤教授提出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可以说从哲学的高度对这种旷日持久、毫无意义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句号,其理论价值不可低估.然而,辜教授只论证了多个翻译标准存在的客观现实及其合理性,而对选择翻译标准的限制条件没有详加论述.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回顾与深入探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翻译标准的充要条件乃是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翻译忠实观已经无法解释诸多的翻译现象,遭到众多学者们的质疑.翻译的“伦理转向”是翻译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对翻译忠实观作出合理的阐释.它认为译文忠实的对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局限于忠实于原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不忠实”具有矛盾性和相对性,他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外,“忠实”与“不忠实”都具有一定的伦理理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