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出发,归纳了几类常用的字幕翻译策略,并将影片《花木兰》作为个案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关联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为了实现电影预期的交际效果,翻译应当遵循最佳关联原则,从而使观众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影片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2.
邓艳艳  徐翰 《海外英语》2013,(23):136-137
随着电影市场的繁荣,许多国外大片引进国内,字幕翻译随之兴起。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类型,其翻译策略和技巧与传统翻译有所不同。该文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四种主要的字幕翻译策略。关联理论与字幕翻译有很高的契合度,能很好地解释字幕翻译这一现象。为了使观众在花费最小的努力前提下,达到最佳的观影效果,字幕翻译应该以最佳关联原则为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3.
邓雪玲 《考试周刊》2009,(13):37-38
语用翻译中的等效前提是正确认知和理解源语,而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是要找关联,靠推理。而在关联理论解释下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之所以能配合默契,主要在于一个最佳关联模式——关联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关联理论来指导语用翻译。本文从语境关联、文化关联和翻译过程阐释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余洋 《海外英语》2012,(3):160-162
哥特式电影不仅仅渲染恐怖和神秘色彩,它有着对社会和复杂人性深度的剖析与思考,其表现力往往要超越一般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学习角度来看,尤其对于字幕翻译者或者当代大学生来说更是一个挑战和促进。分析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归纳了哥特式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并将经典影片《小岛惊魂》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关联理论对该类型影片字幕翻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为了实现跨文化影片预期的交际效果,字幕翻译应该以最佳关联原则为指导,呈现给观众最佳的关联效果,搭建哥特式影片与观众心理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徐威 《海外英语》2014,(20):172-173
当今社会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影视剧字幕的翻译对于国际文化交流起着关键作用。该文以华语电影《画皮》系列为例,试图从Sperber和Wilson关联理论和Gutt翻译观角度,探讨华语影视剧字幕文化层面的翻译,指出字幕翻译必须遵循关联原则,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多种策略,为目的语观众提供最佳关联信息。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统一的理论框架。翻译不再是单纯的语码转换,而是涉及大脑机制的语言交际形式。为了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译者应充分考虑源语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翻译的实质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以关联理论为框架,结合英语电影语言的特征,对比分析了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即直译、意译和省略。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在翻译英语电影字幕的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电影语言的特殊性,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文化关联、语境关联以及目标语接受者关联,采取最合适的翻译策略,帮助目标语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取积极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晓娟 《海外英语》2012,(4):172-174
关联理论对字幕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将最佳关联原则作为字幕翻译的根据和评价标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译者的责任是在体会源文意图和评估观众认知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字幕信息的特点,采取适当的策略进行翻译,使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该文以电影《阿凡达》的汉译字幕为例对此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为科技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根据关联原则,译者在从事科技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这就要求译者首先通过各种交际线索找到原语交际者的真实交际意图,然后通过推理目标语受体的认知环境,选择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译法,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语用翻译的本质,进而指导科技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0.
曾文雄 《英语辅导》2008,(2):135-137
翻译的"文化转向"被认为是翻译研究的主流。本文提出,语言、文化与翻译关系密切,翻译是一种深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文化翻译应基于语言转换,借助文化关联的认知语境,从语境干涉的语言层、认知层、交际层、语用层等多维层面获得最佳的关联才能使译语获得与源语高度一致的文化源语效应。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吸收当代语言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的某些研究成果对语言交际作出解释。认为促使人类之间进行交际的核心大脑信息处理机制,是一种能够根据人们的行为进行推理的能力。从关联理论看,文学翻译本质上就是一种交际行为,译者在这双重交际中的职能就是挖掘出原文作者意图与译本读者期待视野的最佳关联,在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的语境等效的同时,也要确保译本读者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解读原文作家写作意图的语境效果。可见,关联理论对翻译的阐释内涵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译者应从原文的明示信息以及文本产生的历史语境中找到最佳关联性,为读者提供最佳的认知环境。可以说,好的译者还必须能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与原文趋同,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实质与风格。  相似文献   

12.
电影是一种具有鲜明大众性、广泛性和传播性的文化形态,也是人们了解外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和途径。事实上,很多人并不具备直接欣赏外语影片的能力。因此,作为一种新兴而又特殊的翻译模式,电影字幕翻译已经成为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在字幕翻译中,字幕翻译者基于自己认知语境中的各种知识连接起原作者与目的语观众双方,试图取得翻译字幕的关联性,产生最佳的语境效果,使得目的语观众通过字幕,以最小的努力来充分理解和欣赏电影。通过对字幕、字幕翻译的特点与原则以及关联理论对字幕翻译的解释力进行分析,基于格特"读者的责任"这一观点,我们提出"观众的责任"——观众在欣赏影片时的参与度与宽容,从而促进文化交流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诗歌文本因其语义、意象和意境的不确定性而使其翻译产生了特殊性和复杂性。关联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就是译者将译文和原文关联起来进行相似阐释的过程。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对诗歌文本进行阐释翻译,对诗歌“原生态”美的保留和意境传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苏轼的代表作《定风波》的三个英译本为例,分析在诗词翻译中基于语言、意象和意境三个要素进行“阐释性相似”关联的必要性,证明关联理论对诗歌翻译指导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日益繁荣的电影事业和各国间日益增长的跨文化交流使得字幕翻译倍受关注。关联理论是斯珀波和威尔逊提出的。从关联理论角度来看,翻译是一个推理以及在对应的语境中寻求关联的过程,其目标是求得最佳关联。《英雄》的英文字幕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本文将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译者是如何采取缩减式、意译、归化等翻译策略达成最佳关联的。  相似文献   

15.
阐述关联理论诞生背景,指出从译者和译学研究者角度看,关联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有三:建构最佳关联的语境,实现译者意图;提供最大的语境效果,符合读者期待;把握翻译的三元关系,完成明示交际。因此,该理论对翻译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过程是一种为了获取成功交际而需要做出不断推理的过程。小说对话翻译过程可以看做是译者为了获取与读者的成功交际而不断做出推理的过程。在进行小说对话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原语语境和译入语语境的双重影响,在进行小说对话翻译时,需要译者根据关联理论的要求不断的做出双重语境中的推理活动,从而获得很好的翻译效果。从语用学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以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对话的两个译文文本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关联理论在对话翻译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字幕翻译作为翻译界的新兴领域,已越来越受到翻译工作者及研究者的关注。但是我国的影视翻译相较于西方国家还比较落后,影视剧字幕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因此,从新的理论角度,即关联理论这一角度分析字幕翻译的策略并用关联理论指导翻译实践,为字幕翻译提供更广阔的理论支持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论把翻译行为视为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循目的准则、忠实和连贯准则。影视剧字幕翻译的交际功能决定了译者不仅要考虑两种语言的差异,更要考虑到目的语观众期待、文化背景等,以目的论的三大准则为指导,灵活地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影视字幕翻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及要求。以在我国热播的几部美剧的字幕翻译为例,结合美剧字幕翻译的特点,探讨将功能翻译学派目的论应用于美剧字幕翻译的可行性.认为适当地运用目的论的三个相关法则能帮助译者更好地完成美剧字幕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