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所谓心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科学而系统的教育。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是:健康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的定义,意味着衡量一个人的健康与否,必须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综合评定,而这就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谈谈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及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 ,其心理素质决定着大学生将以什么样的面貌跨入新世纪 ,而时代的特征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素质走向。面对新世纪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素质结构中显得更为重要 ,心理教育将显得更为迫切。一、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1 .心理卫生教育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健康 ,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 ,还应有健全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在现代的健康概念中 ,人的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并能充分发挥这几方面的能力。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指出 ,心理———社会因素与生物…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特征。但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许多家长、学校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比较重视,却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所谓的健康是指:“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运用有关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多种途径、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与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本身的身心健康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试想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如何教的出一个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而提高国民素质最首要的是提高国民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联合国卫生组织为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所以,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关注心理健康,便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为切实了解当前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素质教育,我在全校各年段的386名学生中开展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调查的主题是“当前初中生的心理现状、造成原因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的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界定的健康标准的具体内容是:(一)身体不虚弱,没有疾病:(二)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状态、行为反应与心理适应能力等。心理素质主要是指自尊心与自信心、意志品质、创新意识与竞争意识、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神、自律能力与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1)社会适应能力强。主要是指人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界定的健康标准的 具体内容是:(一)身体不虚弱,没有疾 病。(二)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心理 健康主要是指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状态、行 为反应与心理适应能力等。心理素质主要 是指自尊心与自信心、意志品质、创新意 识与竞争意识、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 神、自律能力与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三) 社会适应能力强。主要是指人的心理发展 水平,特别是意志力、抗挫折能力、竞争 意识、合作精神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与自我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发展与培养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在校中小学生中因心理素质较差而导致适应水平偏低或适应不良的比例相当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的改进与完善,探索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实验证明,通过课堂教学、班集体活动和心理辅导与训练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外部育人环境的改善和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心理适应能力,顾名思义是指心理适应的能力。在心理学中,通常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态度、情感、性格特征、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心理适应可分为不随意适应和随意适应。前者是指上述诸方面在周围环境孺染或影响下,不需作出特别的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适应环境,而后者则要求个体以意志和理智来促使自己适应环境。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之一。一、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浅析由于现有教育条件和…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学生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2.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还是身体、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其含义:一是生理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针对当前中学生的现状,适时、适度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塑造中学生良好的品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健康.何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健康的人除了应有传统概念中的健康体魄外,还要有健康的心理.我们应有效控制外界不良刺激,缓解学生内部压力,以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调"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健康的发展。现在对于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具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指具备正常的智力、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意志、行为适度、统一的人格、和谐的人际与社会关系、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和行为等,这是优质人才的必备条件。特别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心理素质和兴趣爱好发展的重要时期,引导好学生如果健康快乐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魏彦璞 《考试周刊》2012,(93):177-177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很少注意。实际上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近年来,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教师结合实际,在英语课堂中融入健康的心理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汪艳平 《课外阅读》2011,(6):127-127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要求青少年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高尚的道德、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抓好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满强 《学周刊C版》2024,(13):142-145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教育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和措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干预和支持的过程,涵盖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压力管理、心理健康问题预防等方面的关注和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该文以创新视角探索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首先,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培养积极心态和自我认知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等方面考量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审视了个性化、科学性、全员参与和预防为主的原则,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最后,提出了构建多元教育形式、利用科技手段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以及加强家校协作的创新策略,实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朱里加 《教育探索》2000,(10):24-24
心理健康教育涉及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更新健康观念、教育观念,发展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个性及社会适应能力,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的素质是一个包括先天与后天、生理与心理以及社会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结构系统。辩证唯物主义把人看作是自然、心理和社会的统一体。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是使…  相似文献   

20.
为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健全、心身健康,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以及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学校学生优良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于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依靠教育和训练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