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李朝李退溪的易学思想自成体系 ,其精义可归纳为三个基本特征 :熔“义理”与“象数”于一炉 ;以《易》学作为论证理学的根据 ;由《易》理来会通理学和心学  相似文献   

2.
北岩书院与二程理学渊源素深,它是程颐注《易》讲学之所,也是“涪陵学派”的发源地,更是二程理学大规模向巴蜀传入的重要场所。自程颐以后,有许多程朱理学大师也在此讲学研究,从而具有了深厚的理学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3.
程颐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易》学是程颐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程颐理学的重要理论根据,他的思想理论体系主要来源于对《周易》的解释。他将很多《易》学解释的原则转化为具有普遍性的哲理,而这些哲理是其哲学体系的重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理学的发端和成熟期,也是我国“易学”史上的高峰时期。反映在当时的四川涪州,先后有理学大师程颐、学家黄庭坚、哲学家朱熹等化巨人,相继来涪州北岩讲经论道,传授易理学说,学风从,群贤毕至,掀起阵阵易理学浪潮,成为宋代研讨易理之学的一个传习中心,并留下“钩深堂”、“点易洞”两处物古迹和遗址。涪州北岩在宋代易理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程朱经学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内涵包括:罢去词赋文章之学,突出经学教育之宋学时代精神的重要性;“四书”教育;“六经”教育。其特点主要表现在:重视“四书”义理之学的教育;经学教育与理学教育相结合。并论述了程朱经学教育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宋代理学兴起,对各区域学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春秋》学领域中,理学《春秋》学对巴蜀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宋初三先生中,孙复、石介的《春秋》学已被弟子传入蜀中,周敦颐、二程入蜀又使其《春秋》学在巴蜀传播开来。到南宋时期,理学《春秋》学已控制巴蜀《春秋》学的大局。现存南宋巴蜀《春秋》学著作,如李石、李明复、魏了翁、程公说、赵鹏飞、家铉翁的《春秋》学著作,均宗主理学。理学对巴蜀《春秋》学的贡献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7.
清初,朴学取代理学成为学坛主流,顾炎武是开启这一思潮的先导大师,他标帜“行已有耻”,“博学于”,把人为学统一起来,具备了充任学坛领军人物的素质;他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政治上反抗异族统治,思想上高扬反理学大旗,敢为天下先,他引领经学走出哲学化域地,力开朴实学风,他奠定了朴学的学问基础,影响卓,光照后人,被后世公认为是“清初三大儒”中奠定清朴学思潮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如何全面而准确地评价清代学术,历来各家说法多不一致。本文认为,清代初期,思想学术的主流是复兴的程朱理学,这种复兴的程朱理学被称为“清初朱子学”,清初朱子学在理论的致思方向、学术的侧重面、思想的方法等都与传统理学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它是理学在清初的新生形态。它从朱子的格致之学中引出“经世致用”之学,从阳明的“良知”之学中引出“实践”(切实践履)之学,再把二者有机融合.构筑一种“事理”之学即经世理学。它在清初那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对促进民族的融合、维护社会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熹是理学家,又是学家,学,他提出以《诗》言《诗》,而废弃以《序》言《诗》,这是《诗经》学上的重要里程碑和转折点,是学的超越。但朱熹《诗》学又带有明显的理学色彩,有其无法.克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张履祥是明清之际活跃于学坛的一位著名理学家。清朝入关后,他拒不出仕,隐居乡间,以耕读著述名世。张履祥治学最初源于陆王之学,以后通过阅读朱熹的《近思录》等书,且痛绝于王学末流的积弊,遂尽弃王学,归于程朱,成为清初程朱理学营垒中的一员骁将。尽管他未显达于仕途,始终是一名隐居乡里的布衣之士,但他关于理学的阐扬对于程朱理学在清初的复兴却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清代理学士人的高度评价,以至把他推崇为与陆陇其并列的儒学道统的“传道人”。  相似文献   

11.
吴慎 《语文知识》2013,(1):141-142
北宋大儒程颐在吸取、借鉴前人《易》学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以"义理"解《易》,从而取得了重要《易》学成就,进而开创了"理学"思想体系。这部理学的经典著作对后世《易》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程敏政著作宏富,遍及经、史、子、集,有30余部。程敏政整理不少地方文献,为徽学的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原始资料。程敏政推崇程朱理学,又调和朱陆,在促进程朱理学向王阳明心学转变过程中做出了贡献。他编选了明人选明文总集《明文衡》,录文有很大的宽泛性,在广义的“文选学”上占有一席之位。  相似文献   

13.
《四书集注》是宋代理学学术的重要载体,朱熹为此几乎付出了一生的工夫。《四书集注》表明,朱熹通,过发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一关键论述的深刻涵义,证明了创建宋代理学的首功者当属二程(程颢、程颐),从而揭示了宋代理学成立的历史逻辑。同时,朱熹还从孟子的“性善论”演绎出“四端皆善”的命题。这个命题是宋代理学的一个元命题。围绕这一命题,宋代理学建立起了它的伦理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先生称自己不是“接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而是“照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因此,称他的哲学系统为“新理学”。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最终落实到了人生,《新原人》一书是“新理学”体系的中心。在《新原人》中,人生被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个境界,最终表达了冯先生的最大愿望:人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到达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15.
南宋理学家林希逸的《庄子口义》是宋代《庄》学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在解读《庄子》时,受到三教合一思潮及理学的影响,不仅以道解庄、以佛解庄、以儒解庄,还以理学为归依,表现了三教合一,归终理学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6.
《易》是宋明理学家必须研读的范本,必须取其精髓的精神内核来源之一。"易堂九子"由"易"而演"理"。他们肯定理学的积极意义,又批评不切实际的理学流弊;提倡实学与事功的新见解,并躬身实践理学所倡导的民族气节和理学传统"春秋大义"。  相似文献   

17.
汪克宽是元末明初新安理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治学以朱子学为宗,阐明、发展朱子之学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的治学以《春秋》为主,同时重视对”三礼“的研究,著书立说,教授乡里。汪克宽的这些学术活动对新安理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8.
学界传统观点认为阎苦璩考证古《尚书》的真焦,出于羽翼朱熹,阐发程朱理学的动机。本从阎氏《尚书古疏证》所表现出的与朱熹学术思想的分歧,对宋儒图书易学的批判,对“虞廷传心”的考辨等方面,论证出阎氏的思想与理学已呈现出离心的倾向,显示了清初由理学的向汉代经学复归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9.
清初理学成为荒政重建所依赖的思想资源,理学官僚影响清代统治者接纳了具有“三代之治”色彩的儒家荒政,并从顶层设计上不断修补荒政制度的疏漏;他们在各地救荒活动中“躬行”实践,视民如伤,遇灾皆以“养民”为标准,极大推动了清初社会恢复重建的进程;灾后编纂《荒政考略》等著作来总结儒家荒政思想,供朝野上下参考使用。正是理学官僚群体的积极作为与表率作用,使得清初国家荒政体系得以正常运转起来,体现出“有治人斯有治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寰宇茫茫,生物吐纳,有一种有形无形而存在的东西,中国古代哲人称之为气,它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儒家学就特别讲究“气化流行”。本着力于探讨理学的“气化流行”,以阐示“气化流行”在理学中的理论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