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社会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优质教育服务需求上升和教育成本增加,高校学费水平上涨已成为常态。文章以浙江省宁波市8所公办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居民生活水平和高等教育办学成本两个维度,构建学费调整指数,考察近年来地方公办普通高校学费调整状况。研究发现,学费占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高等教育服务成本的比例不断下降,趋于理性;社会居民对大学学费表现出较强的负担能力,政府也投入了较大的财政力度。然而,学费调整过程中我们仍需重视不同类型高校学费差异性的体现,高校学费调整监督的加强及通过学费调整保障高等教育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主要发达国家高校收费实践与理论的评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90年代中期我国改革高校办学体制,开始收取学费以来,高等教育属非义务教育、念大学就应该交纳学费的观念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但近年来高校学费的不断攀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学费的合额度究竟应该是多少?是不是因为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大学就可以无限制地提高学费标准?这个问题的实质,是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提的问题,是高等教育成本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由谁以怎样的形式来承提的问题。前者涉及高等教育的性质,后者涉及大学设置者和学生/监护人应该各自负担的成本比例,以及依据哪些因素来确定这个比例。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校收费实践与理论的评析,对此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袁连生 《教育与经济》2002,(2):19-23,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财政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学费制度,后勤部门实行了产业化和社会化,学校社会服务收入大大增加,全成本收费的民办高校有了很发展,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但是到21世纪初,随着公立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充,公立高校学生人数大幅增加与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受制于财政资金短缺与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政府大量增加高等教育拨款和继续大幅度提高公立高校学费困难很大。高校经济困难对学生资助制度的不完善已经影响到了教育公平,也使提高学费水平受到了限制。公立高校面临财政困境,要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财政政策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扩充公立高校规模,提高公立高校学费水平,形成高收费公立高校为主的财政模式。二是限制公立高校规模,稳定或降低公立高校学费水平,以维持公平;大力发展全成本收费的民办高校,以完成大众化的数量扩充。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高校收费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即高校没有收费自主权,影响了办学的积极性;削弱了高校对学费收入的支配权;学生缺乏学费负担轻重的选择权,学生欠费数额越来越大,制约了高校经费自筹能力;等等。为此,有必要建立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建立新的收费机制,建立与新的收费机制相适应的一系列配套机制。在政府及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学校可以根据所提供服务的资源稀缺性、层次、水平以及学校的运营成本,考虑市场中的竞争性、学生的负担能力的可能性,合理确定学费标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收费制度。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正外部性决定其供求存在市场失灵,经费配置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高校普遍提高学费将导致积蓄增加,产生影响当前消费的“挤出效应”,是在加重贫困人群负担基础上的杯水车薪。解决贫困地区高等教育投入问题需要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教育市场中高校学费的本质是高等教育的服务价格,但教育市场不同于完全竞争下的商品市场,教育市场中的高校教育有其自身的功能和政策目标,高校教育更关注的是社会收益和教育公平问题。高校学费是高等教育经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高校学费的标准应遵照市场机制中的价格机制,并兼顾受教育者的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高校学费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保证高等教育的机会公正。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校学费政策若干经济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健 《江苏高教》1998,(1):41-44
关于高校学费政策若干经济问题的分析高教经费研究曹健我国高校学费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为了筹措高等教育经费,增加教育投入,让高等教育的求学者及其家庭作为主体之一参与高等教育投资①。学费政策的近期目标,是收取的学费达到生均培养成本的25%②。这一政策是在何种...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作为公益物还是私有品的辩论 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推动力。政府的税收赶不上快速增长的高等教育费用。大学扩招成为传统上提供免费或享有较高补贴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的一大挑战。各种高等教育体系备感压力,我们需要从根本上重建高等教育和整个社会之间的“社会契约”。家长和学生负担越来越多的学费和其他费用。现在,原本是免费公共高等教育保垒的欧洲甚至也开始向学生收取学费。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在中国高等教育扩招后高校学费水平及学生家庭负担,贫困学生大量出现的现象。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助学措施: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但是资助政策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助学所取得的成绩及出现的问题等,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公办普通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指数构建来研究学费调整机制,发现:学费上涨后,社会家庭呈现出较强的经济负担能力,学费水平在其可承受范围以内;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高校的运营;毕业生收入水增加进一步印证了受教育者的个人教育收益率。但是,在新学费政策的实行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和完善:要逐步建立以高校生均培养成本为主的学费调整机制;学费调整应该反映教育投资者的意愿和选择;学费调整应该加大不同学科专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论美国高等学校收费偏高的现状、成因和后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学费偏高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并成为美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中心议题之一。文章建构了由9个指标组成的高等学校收费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美国高校收费作了具体的评价和分析。高校收费偏高对美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和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Using data from the 2004 China College Student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author, this paper finds that long-term factors such as scholastic ability and parental education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higher education attendance. By contrast, short-term financial constraints are also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education access, but to a lesser degree. Furthermore, in recent years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has provided broader access to students from lower income families. However, the tuition fees and “net prices” of elite universities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medium quality universities, while the tuition fees and “net prices” of medium quality universities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relatively low qualit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is has led to a re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income and attendance costs, such that lower income families now shoulder a much higher burden for their childrens’ university education than higher income families.  相似文献   

13.
当代,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不仅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识,而且有成为发展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行动思想的趋势。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逐渐接受了投资—回报或投入—产出观念,不断提高学费标准,积极开拓和扩大高等教育国际贸易市场。为进一步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需要在三个方面给予政策关注:提高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事业;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试析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高校工作的核心。当前制约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内外因素主要表现为学分制带来的不适,缴费上学引发的苦恼,高校扩招、信息化社会和独生子女特性的影响,因此,要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德育体制、更新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和创新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时代,高等院校学生的全球流动给国际学生输入国的政治、经济以及高等教育带来了重要影响。英国作为国际学生的主要接收国之一,其优质的高等教育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理念与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投入制度的影响下,英国逐步向国际学生收取高额学费。英国高校国际学生学费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影响着国际学生的来源结构、生源数量与质量,可能导致高校课程调整与师资流失。国际学生学费的变化引发了英国社会对高等教育市场化取向与国际学生公平教育权益的讨论,并实施了将国际学生学费与院校国际教育质量挂钩、以奖助学金形式平衡国际学生学费压力等具体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6.
高校收费政策的改革,不仅开辟了教育经费来源的新渠道,也促进了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教育作为一种产业的优势正逐步显现出来,给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但是,在学生交费日益增多的同时,学生欠费,也成为困扰高校财务部门,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不同地区高职高专教育在生均学杂费绝对数、生均学杂费占生均教育经费比率、生均学杂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等教育学杂费地区差异固然难以避免,但必须控制在合理区间内.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可以降低高职高专教育经费对学杂费收取的依赖;积极开展办学成本核算,可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科学性和地区均衡性;实施差额学杂费政策,可以减轻弱势群体的学杂费支出负担.  相似文献   

18.
Globaliz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For-Profit Higher Educ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lobalization and the revolution in technological communications are major forces of change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environment, when coupled with the needs of adult learners and the rising costs of tuition at tradi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stimulated the emergence of for-profit, degree-granting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growth of for-profit higher education, provides a cost/profit analysis, and gives examples of for-profit universities that are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in scope.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developments for tradi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筹资多元化的目标及其现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政府确立了高校筹资多元化目标,并从制度层面加以推动。但从高等教育总体经费以及三种不同类型的高校(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高校、民办高校)筹资渠道的变化情况分析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筹资渠道实际是以政府财政拨款和学杂费为主的二元化格局,其他筹资渠道并未形成适宜的比例,高校筹资多元化目标尚未实现。同时,高校贷款与学费指数过高存在一定的隐忧。  相似文献   

20.
The contribution of tuition fees to the income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India is reviewed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inadequate financial support. A differential system of tuition fees is proposed under which students not deemed suitable for higher education would be admitted to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subject to payment of tuition fees which reflected the full costs of their higher education.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views/policies of the Planning Commi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