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朋  谢博 《当代传播》2015,(1):55-56,88
2011年因"红会炫富事件"走红网络的郭美美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2014年7月郭美美又因开设赌场被警方刑拘,在媒体对其所进行的"揭谜""起底"式报道中,不乏违背新闻职业规范的行为,值得我们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去年轰动一时的"郭美美事件",如今渐已淡出公众视野。人们大抵都还记得事件的后果:"红十字会"陷入无以辩白的信任危机,而对于事件的起因——郭美美的微博炫富,往往已经反应漠然。这种态度,究竟是由于人们对于炫富现象司空见惯,还是对公信丧失更加痛心疾首?追溯起来,此事最初进入公众视野时,"炫富"本身也曾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奢侈品消费再次成为引人争议的话题。然而,媒体在追踪中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20日,新浪微博上一位昵称“郭美美Baby”的20岁女孩公然炫富,其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认证身份引发了众多网友对红十字会所获善款流向的质疑.6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称郭美美与其无关,新浪也对实名认证有误一事致歉.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红十字会慈善捐款锐减、信誉遭受质疑.有报道称郭美美事件加剧北京市“血荒”,无偿献血人数剧减.此外,国内其他慈善机构亦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形态将打破媒介边界,通过信息多维度的传播,实现媒体融合。专业类期刊面对细分受众,全媒体传播的优势有哪些?路径是什么?一、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信息在全媒体时代会以什么样的传播方式?发生在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是最好的例证。2011年6月,一个注册名为"郭美美Baby"的微博用户,经常在个人微博页面发布她拥有的奢侈品、跑车以及高调奢华的生日聚会。这本是个人行为,只因该用户的认证身份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一名慈善机构的总经理如此高调炫富,这足以吸引众多博友的注意。"郭美美Baby"的炫富微博被众多网友纷纷转发、评论,继而吸引了大"V"知名博主的注意,他们在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地  相似文献   

5.
随着依法治国的提出,媒体对司法案件的报道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媒体越位对司法案件定性、定罪的报道影响了司法独立,"媒介审判"现象屡见不鲜。据此,本文根据当下热门的媒介审判事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新闻报道的视角提出如何规避媒介审判的措施,以促进我国依法治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2011年6月,"郭美美事件"把红十字会推到了慈善丑闻的风口浪尖;2013年4月芦山地震,红会再一次失掉了公众的信任。面对公众质疑,如何利用危机重塑公信力,是红会当前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而在众多解决途径中,网络舆情利用其在公共领域中的监督作用,为红会提供了一条合理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正红十字是一个神圣的国际组织,在近代中国已有100年的历史。但2011年6月份,一个"开马车、挎马包"的炫富女郭美美,通过"摆乌龙"式的"无心之祸"让中国红十会遭遇一场飞来横祸。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解释,没有及时撇清红十字会商业合作机构与"郭美美"的模糊关系,加之公众情绪化的"有罪推定",媒体不问青红皂白地跟风起哄,一些非理性声音充斥网络和报端,到后来,事件甚至陷入越抹越黑的怪圈中。"郭美美事件"使红十字这个最著名的公益人道组织为之蒙  相似文献   

8.
潘玥 《新闻世界》2014,(10):167-168
媒介审判是以明显的倾向性引导受众,形成一种足以影响司法独立审判的舆论氛围,使媒介凌驾于司法和法律之上,同时又让媒体角色产生错位。本文以郭美美案为例,从成因、预防等方面破解媒介审判现象,同时参考美国相关措施,对我国防止媒介审判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9.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1,(25):10+12+14-15
郭美美事件:验证群众监管之力 为平息网友对关联公司"涉嫌利用红十字会资源发财"的质疑,7月4日下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开微博回应:由郭美美事件看到了整个红十字会系统在组织建设、业务开展、资金募集、项目运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此前,中国红十字总会为回应公众质疑,  相似文献   

10.
孙博 《新闻世界》2014,(6):266-268
"媒介审判"现象一直为人诟病,这种超越司法程序的媒体审判实质上是媒介舆论监督功能的畸形化。本文对陈永洲事件进行简要回顾,结合相关法律知识探析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媒介审判"行为,从而为我国规避"媒介审判"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媒介审判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1.媒介审判可能影响司法审判,司法活动的威严受到影响,司法机构威信降低。由于公众和司法机构两者对案件所掌握信息不对称,大众媒体自然而然成了一个告知公众案件信息的中介者。因而媒体对案件的报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司法的审判。如果媒介的负面影响成为一种常态的话,那么司法活动的威严就会受到影响,司法机构的威信就会降低。  相似文献   

12.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正当全国人民心系灾区群众、呼吁抗震救灾之时,“郭美美被抓”的新闻犹如一枚“重磅炸弹”投向了充斥着悲恸情绪的舆论场.借此时机,中国红十字会(以下简称红会)再度出面澄清,以示清白.在过去的三年里,每每出现重大灾害,人们自然想到红会,而提及红会,就免不了带上“郭美美”.可以说,“郭美美事件”反复搅动的舆论场,直接侵蚀了红会的公信力.在网络舆情领域,由于网络的关联聚合作用愈发明显,涉及同一主体的舆情反复现象已经成了摆在社会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13,(22):16-16
去年,中国红十字会因遭遇“郭美美事件”陷入信任危机。面对公众质疑,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红监会”)成立。但是,仅仅过去了半年,因在重查郭美美事件上的反复、对自身定位的不清等事件,红监会被推上了风口浪尖。1.你认为红监会有调查红会的权力吗?  相似文献   

14.
在媒介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新闻自由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发挥着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媒体权利的滥用,而影响司法审判。本文通过分析《华西都市报》对"孙伟铭案"的报道,指出媒体在报道司法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公众舆论、新闻媒体和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以探求媒体在司法案件中的正...  相似文献   

15.
郭端静 《新闻世界》2013,(10):305-306
近几年,我国连续发生多起校园投毒事件,人们在震惊于校园惨剧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媒介审判,未审先判的探讨。本文拟结合最新案例,从媒介审判形成原因出发,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媒介审判产生的影响以及媒体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叶萍 《青年记者》2012,(15):43-44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下面,笔者就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博传播平台拓展新闻信息来源渠道,增强互动功能吸引网络受众,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等作一探讨. 利用微博平台,拓展传统媒体信息来源渠道,强化采访功能 美国有研究称,70%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现都始于微博.在中国,从2009年微博诞生至今,微博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李开复离开谷歇中国"、"方舟子炮轰唐骏造假"、"郭美美炫富"事件等社会热点,无一不是从微博发端而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焦点.  相似文献   

17.
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引发了一场公众质疑中国红十字会组织本身的信任危机,此事件中带来了很多不同层面的思考。而就红十字会本身而言,是一次危机公关事件,而且是一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事件。红十字会的反应迟钝和其组织本身固守旧的组织公关方式和不改革的态度,对新媒体环境下公益组织危机公共关系应对提供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8.
"媒介审判"的含义及特点 "媒介审判"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和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行为.西方学者认为,"媒介审判"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也叫"报刊审判".  相似文献   

19.
"少女周岩毁容事件"过去不久,在惋惜之余,媒体的报道也引人注意。很多报道中都有"富二代"、"追求未遂"这样的字眼,更不乏"拒绝求爱惨遭毁容"这样带有倾向性的标题。加之近些年媒体对司法案件更多的关注和影响,"媒介审判"正在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现象。虽然媒介审判对司法会有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对引导舆论、监督司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余妍 《报刊之友》2013,(9):154-155
近些年医患纠纷事件频繁发生,愈演愈烈。虽然导致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媒体或正面或负面的报道对医患关系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时存在着报道失实、刻意炒作和媒介审判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纠纷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应该提高专业素养、尊重客观事实、正确报道纠纷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