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方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以行政管理型为主,主体地位不明确,运行效率不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筹资方式单一,缺少品牌效应。其运行机制表现为组织行为不规范,内部治理不完善和社会公信力不强。地方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需要加强信息披露,坚持公益化发展,提高社会公信力,增强筹资吸引力;加强内部治理,减少随意性因素,规范组织行为,摒弃粗放式管理,注重公益品牌建设,打造专业化基金会;协同校友工作,拓展基金会劝募路径。  相似文献   

2.
与教育部部属高校、民办高校相比,地方公立高校的筹资呈现出筹资渠道相对分散、负债性筹资比例较大、筹资具有盲目性、资金使用成本高等特点。这些特点给这部分高校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可以通过理顺财政投入机制、建立高校贷款风险审核机制、建立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购置评估体系等措施防范这些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筹资多元化的目标及其现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政府确立了高校筹资多元化目标,并从制度层面加以推动。但从高等教育总体经费以及三种不同类型的高校(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高校、民办高校)筹资渠道的变化情况分析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筹资渠道实际是以政府财政拨款和学杂费为主的二元化格局,其他筹资渠道并未形成适宜的比例,高校筹资多元化目标尚未实现。同时,高校贷款与学费指数过高存在一定的隐忧。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目前经费筹措的现状及国外发达国家高校经费筹措的先进经验,提出争取更多的财政拨款、加强现有资金管理、加快多元化筹资渠道(如制定捐赠鼓励政策,利用项目融资、引入外资办学、发行高等教育彩票、运用BOT模式筹资及加强高校自身创收)等高校筹资渠道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覃希仲 《教师》2008,(8):37-38
为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学校的校舍和教学设备严重不足,高等学校采取负债经营的方式改善教学条件.但高校信贷偿还能力有限。高校信贷风险凸显。提高高校贷款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和完善高校信贷管理机制、加强贷款资金的财务管理、创新筹资机制。对于化解财务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1999年高校合并风潮的兴起、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各院校迎接教育部评估的到来,高校贷款的情况十分普遍,为了避免出现财务运转困难,及时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措施有:争取政府加大对高校的投入;建立行之有效的贷款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高等院校收费制度,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做好筹资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支出;树立风险意识,适度控制举债规模;加强贷款资金管理,避免资金浪费及不必要的损失;广开筹资渠道,全方位提高防风险能力;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增收节支,增加学校积累,提高还贷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筹资建设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高校筹资建设的必要性及渠道进行分析.提出高校筹资建设风险防范的措施,对加强高校筹资建设管理,拓宽思路,多渠道筹措资金,化解风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的价值与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嘉应学院学报》2010,28(12):63-66
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地方高校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科学研究、拓展服务空间,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地方高校应准确定位,深化改革,着力提高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大力推进高校自身与地方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至2007年底.全国地方普通高校的银行贷款总额占到了全国普通高校银行贷款的78.6%.地方高校巳成为我国高校债务化解工作的重点.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对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经验进行提炼,结合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特性.考虑到地方高校债务化解不仅需要着重解决当前风险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投融资体制,提升地方高校未来的筹资能力,并从根本上避免同类问题的产生,基于国企债务重组经验的"2+1"模式也许是化解地方高校债务风险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社会对地方高校工科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评价不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结构与企业的需求不契合。立足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分析了影响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提升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对策:立足现代工程教育时代要求,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增加教学资源经费投入,加强实践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拓宽学生工程实践活动渠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工程实践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从隶属关系和经费来源看,都需要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同时,地方高校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地方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同时,应该注意引导地方高校积极地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职院校市场化融资已经是大势所趋,一些高职院校的融资实践也证明了高职院校市场化融资的可行性。在目前高职院校融资实践和中国金融现实的基础上,笔者归纳了高职院校融资的十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地方财经院校主要是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财经人才。学校应从地方人才需求特征入手,探索地方财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建立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321”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当的人才培养路径培养浙江经济社会急需的,以服务行业为主要职业取向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4.
UNESCO suffers from two structural incompatibilities. The first is between the breadth of its stated goals and paucity of its financing. The second is between the countries who largely finance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many other countries who claim its benefits. As a consequence the functions of UNESCO are not critical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financing member states. Other UN agencies with similar dilemmas have sought solutions to critical problems as seen by industrial democracies and to attract external budgetary resources as to finance these activities. It is suggested that UNESCO should do the same.  相似文献   

15.
现代物流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物流人才的支撑。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财经类高校依据其特有的财经专业资源优势,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应彰显其优势和特色。通过财经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设计以及相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促进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地方财政面临着收支矛盾:一方面,短期内,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存在刚性,另一方面,地方财政资金在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不能满足需要,导致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与地方政府的理财思路还未及时转变,财政资金的使用不能体现公共对政的理财要求,出现财政“缺位”与“越位”,不能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与作用有关。因而,在财政收入刚性的情况下,地方财政应积极进行公共支出改革,使地方财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解决财政困难,发挥地方财政对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持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蓝天学院等南昌本专科院校大学生的理财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的理财现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理财意识薄弱,理财能力有限,理财规划不科学。高校要把理财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各环节,从而帮助大学生掌握理财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理财观。  相似文献   

18.
以菏泽为例,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首先从企业竞争力、建设布局、企业主素质、发展资金、资源优势五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存在的问题,特别指出了支撑菏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渐趋消失的问题;其次从提升产业层次与水平、加快技术支持平台建设、提高企业主素质、拓宽融资渠道、恢复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地方明星企业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与思路,尤其强调了提升产业聚集度和立足本地企业打造地方明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趋向大众化,出现教育需求膨胀、教育资源紧缺、高校经费紧缺等现象,使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率成为关注的热点.以华东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投入产出情况为例,运用DEA模型对这六省一市五年间的高校教育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指标进行运算,得出华东地区的普通高校教育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解决建议主要包括:多渠道筹资、建立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创建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等.  相似文献   

20.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而高校实验示范中心是其承担任务的载体。贵州高校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的发展应该服务地方经济,集中力量建成特色实验示范中心;加强产-学-研,拓宽经费渠道;健全管理体制,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