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翻译。把生态意识渗透到翻译的每个环节,研究翻译生态学及其可持续发展,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态意识,为控制生态平衡,达到自然协调而采取积极的对策,促使自然、社会和包括翻译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翻译生态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的研究必然与其他分支学科交叉、联系。因此,翻译生态学及其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研究"人与生物圈"这个全球性的大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涉及"生态学"和"翻译学"。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阐述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社会科学论文英文摘要翻译研究的意义,应用生态翻译学主要核心理念,如翻译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论、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论、翻译主体的"译者中心"论等来指导社会科学论文英文摘要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3.
翻译家研究应该包括对其翻译实践、理论、影响及其翻译与创作的关系等方.面的课题研究。而我们对林语堂的翻译也应该这样研究,否则就不是林语堂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4.
生态翻译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而是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翻译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它的诞生、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生态环境。翻译研究也是如此,它有着自己赖以生存的沃土。人类生态环境是一个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原理,全球生态圈和地域生态圈是相互依存的,正是这五彩斑斓的地域生态圈构成了大一统的全球生态圈。那么,翻译研究只有扎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壤,才能保持特色,并使其小生态圈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5.
浅谈典籍翻译中"求异存同"的民族文化重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入手,以《续茶经》之七"茶之事"为例,阐述典籍英译中"求异存同"的翻译策略,探讨译者的文化使命和处理文化阻碍时采取的具体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叶珊珊 《考试周刊》2012,(58):23-25
全球电影交流频繁,影片片名是点睛之笔,影片片名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生态翻译学是一门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强调译者只有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进行选择性的翻译。作者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主要通过"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分析近年来中英文影片片名翻译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译介学随着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兴起而逐渐受到学者关注,其在比较文学视野下对翻译展开迥异于传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研究,重点探讨文学翻译在促进文化交流中的中介作用、不同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信息的失落与变形、“创造性叛逆”、翻译文学的国别归属等。中国现代诗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发轫于中国新诗诞生之前,译诗与中国新诗的“姻缘”决定了其与中国现代诗学之间的特殊关系,而译介学的兴起又为二者的联系提供了学理性依据,有助于进一步拓展中国现代诗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8.
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观"与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文章从二者的"异"入手,着重谈二者的"同"。通过对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观"与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的比较研究,旨在更全面地认识两位翻译理论家,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他们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使得交流和沟通的语言存在差异。翻译伦理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受到文化批判理论的影响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社会新思潮的涌动和翻译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伦理问题重新回归到学术界。本文就翻译伦理的回归和重构进行分析,阐述当前翻译伦理基础及翻译伦理的发展历史,促使翻译伦理研究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10.
颜色隐喻认知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英汉两种语言颜色隐喻和翻译既呈现出共性,又因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文章通过对英汉颜色词"red"与"红"的对比分析,从人类对颜色的认知、英汉语颜色隐喻认知同文化的关系及其在翻译中的差异等不同角度强调英汉颜色词的民族特性,旨在加深人类对颜色隐喻认知的理解和正确翻译英汉颜色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