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青少年深受社会转型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迷失现象。如何正确认识与把握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提升其伦理底线的有效途径,是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我们首先阐述了底线伦理的含义、要求与层次,然后探析了当代青少年伦理底线教育的桎梏,最后从多个层面给出了可供选择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整体,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儒家文化为中华民族内部的族际伦理奠定了宽容开放的伦理基调,而民间宗教传统则在日常生活层面具体细微地雕琢共同的民族精神。承继先秦巫祝文化的遗存、糅合了儒释道三教精神、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民间宗教,对于中华各个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俗常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增强了中华各民族间的精神联结,促进了民族混居地区各族生活习俗的趋同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认同与民族融合。但是民间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处境,致使其文化功能部分丧失。  相似文献   

3.
消费伦理是一种道德观念,是针对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提出了有关伦理道德的层面。传统的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的消费伦理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迁。但并不意味着消费伦理对传统伦理的彻底颠覆,消费伦理在传统伦理上实现了自身的超越和发展,并随着当代社会人的思想变迁而构建适合当代人思想的消费伦理。本文通过对消费伦理以及实质的分析,将其和传统伦理进行对比,为当代伦理学的变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当今青少年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从而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为促使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必须对其进行网络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5.
两千五百多年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伦理教育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孝道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何现实意义和价值都是我们应当深思的问题。普遍认为"孝"是指为一种伦理道德的规定以及约束,其实质上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因为"孝"可以作为伦理道德规范的一种,同时还将其当成一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的"道义"活动。所以需要对其进行重点分析。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儒家孝道与当代中国伦理教育,在实际工作中,传统孝道有重视亲情民主性的部分,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封建性糟粕,目前提倡的新孝道中,最为本质的一个特点就是实现全社会的亲子平等。从根本上实现孝道"爱敬忠礼"伦理精神的重视,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现代孝道水平得到强化,同时促使全部伦理教育水平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教育资助政策的伦理困境与价值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资助政策是教育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大量的伦理问题.传统观念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社会生活所呈现的主流价值的嬗变,导致当代中国教育资助政策陷入一种伦理困境,出现伦理精神式微甚至严重滑坡,并且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人们有理由追问资助政策的伦理价值何在.与此同时,凸显教育资助政策伦理价值的任务也变得更加重大.围绕教育资助政策的伦理价值诉求,应从健全和完善政策体系,鼓励慈善捐赠,加强诚信、感恩和报偿教育,营造和谐氛围等方面开展工作,以促进教育资助政策的伦理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7.
基于网络不确定性背景下的青少年网络伦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伦理问题的提出揭示了对网络技术的"双刃剑"所引发的伦理关注。网络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撞击了传统的伦理壁垒,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冲击,因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网德教育,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网络的监督与管理,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范丹红 《培训与研究》2009,26(11):41-42,55
网络伦理问题的提出揭示了对网络技术的"双刃剑"所引发的伦理关注。网络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撞击了传统的伦理壁垒,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冲击,因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网德教育,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网络的监督与管理,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市民社会秩序中企业伦理展现两个传统的伦理原则,即儒家伦理和新教伦理。但在后传统社会中,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共同的道德传统的有效性基础已经全部丧失了,这两种伦理精神在当代企业活动中的规范作用也失去了其合理性。企业伦理作为应用伦理学的范畴必须借助于对话伦理学,企业伦理规则的制定不是寄望于传统伦理的所谓“普遍原则”,而是根据具体的行为背景,通过当事人的对话,达成相互理解的规范以解决相关群体的冲突。对话原则成为当代企业伦理的建构原则,由此决定了传统企业伦理的当代转向。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承路径及当代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社会全民信教以及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的同一性特点,决定了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承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是包括家庭宗教经验和寺院学习的宗教教育,另一种是以强调习俗、禁忌为主的宗教礼仪规则。宗教教育与宗教礼仪在继承藏传佛教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时,还将蕴含在其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观念传扬下去。当代社会,藏传佛教文化如何适应现代化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的傣族有着信仰原始宗教和南传佛教的传统,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宗教的影响,而傣族的生态观念也不例外。原始宗教和南传佛教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念,对传统社会的自然环境保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经济发展使西双版纳地区的生态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宗教观念的淡化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利用宗教教育传承优秀的宗教生态伦理观,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创新伦理与和谐社会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创新的伦理危机问题是当代应用伦理学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创新伦理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当代创新伦理危机的各种表现形式,探讨了创新伦理解决问题所需要倡导的视角、原则与实践平台,阐明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创新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3.
论教育伦理学的个体善与社会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门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分析和行为导向的交叉学科,教育伦理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的有机统一。现代教育伦理在研究视阈上不仅要关注个体教育善的实现,而且应重视社会教育善的构建。个体与社会之教育善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精神实践,两者都存在价值合理性根据,有其应然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旨。教育伦理研究范畴的这一拓展,既是弥补传统教育伦理研究在作用范围上存在缺憾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伦理危机及伦理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经济体制为先导的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不仅引发了伦理功能、标准和行为方面的危机,也要求与传统的伦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伦理和资产阶级的伦理不同的新伦理的重建;在新伦理重建过程中,社会主义和功利主义是其原则,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总目标的个人与社会伦理是其内容,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是其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有之义,专业知识、技能、伦理构成了对教师行业的基本要求。时下,有关教师专业伦理的探讨却较少,教师职后培养中专业伦理教育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然而,教师专业伦理是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本质、教师专业生活的内在诉求;这一素养不会自发形成,需要外在环境的支持及教师教育体系的引导,除了可运用传统的学科教育或开办讲座的方式展开外,案例教学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伦理的内涵和化定位具有特定性。在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伦理价值系统中占主流地位的是以儒教伦理为主导的中华传统宗教伦理价值观。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伦理的基本理念和价值构成是:孝亲、慈悲、善恶、宽容、诚信、勤俭等。  相似文献   

17.
慈善伦理教育是德育新的生长点,它推动了关爱他人的道德追求,促进了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提升了人生道德境界。应以慈善伦理为切入点,通过对财富的正确认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慈善伦理为重点,帮助青少年确立相互尊重人格和平等待人的伦理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慈善伦理为平台,推动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中小学信息伦理教育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概述了当代美国青少年的信息伦理问题,然后简要介绍和分析了美国中小学信息伦理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与方法,最后对美国中小学信息伦理教育的优缺点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当前高校网络伦理教育存在的滞后与不足,分析了回归生活场域是网络伦理教育的新视域,指出了高校生活化教育平台是网络伦理教育的四个途径:开辟网上网络伦理教育课堂、网上渗透教育、网上与网下相结合、优化网络生活环境,从而保障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实效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伦理的当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几千年发展与沉淀的中国传统伦理能否在当代继续散发独特魅力,这是当代中国伦理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文章从中国传统伦理的发展和特征来把握其基本内涵,以明确其实现当代转型的前提和基础,进而从传统伦理的当下境遇提出其实现转型的必然性,最后提出转型的意义和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