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点:本研究比较详细地阐明了与神经轴突再生相关的微小RNA(mi RNA)、转录因子和靶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恢复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获得与轴突再生相关的转录因子和基因数据,利用文献报道及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预测的方法筛选与轴突再生相关的基因靶向mi RNA。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网络作用关系,预测了在相互作用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节点。最后对目标基因的基因本体(GO)功能进行了富集。结论:通过分析,初步筛选了与神经轴突再生相关的51个mi RNA、27个转录因子和59个靶标基因。进一步分析得到359对前馈环路,在此基础上推测了神经轴突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7个核心基因(Nap1l1、Arhgef12、Sema6d、Akt3、Trim2、Rab11fip2和Rps6ka3),6个miRNA(hsa-miR-204-5p、hsa-miR-124-3p、hsa-miR-26a-5p、hsamiR-16-5p、hsa-miR-17-5p和hsa-miR-15b-5p)和8个转录因子(Smada2、Fli1、Wt1、Sp6、Sp3、Smad4、Smad5和Creb1)。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源P2Y12基因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利用DNAstar、ProtParam、SOPMA、SignalP 4.1、MEGA等5个生物信息学平台,研究人源P2Y12基因和蛋白序列,及其理化性质、二级结构、跨膜结构、信号肽、疏水性、磷酸化和羰基化位点及B细胞抗原表位,并且对其蛋白作用功能和亲缘性进行分析。结果:人P2Y12基因编码区长1029 bp,编码342个氨基酸。人P2Y12蛋白分子式为C_(1836)H_(2868)N_(450)O_(476)S_(18),分子量为39438.78 u,理化性质稳定,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含7个跨膜结构,无信号肽,有33个磷酸化位点和2个N-糖基化位点,存在6个B细胞抗原表位。通过String数据库得到蛋白相关功能和通路,发现P2Y12蛋白在G蛋白偶联相关受体、cAMP信号调节、血小板活化等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血小板相关生物过程的重要部分。同源性分析和进化树显示黑猩猩和猕猴与人源P2Y12蛋白相似性最高。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源P2Y12基因及其蛋白进行研究,为血栓、血小板出血性疾病8(BDPLT8)等疾病的研究和相关药物研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筛选在六种与肥胖相关疾病中发挥作用的共同的肥胖基因,阐明肥胖在疾病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为预防及治疗肥胖相关的一系列疾病提供参考。创新点:首次分析了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共同的肥胖基因,为解释肥胖与疾病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疾病及肥胖数据库中获得与疾病和肥胖相关的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和中心基因分析,筛选中心基因;对疾病与肥胖数据库中的重叠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基因本体)功能富集,获得在疾病中发挥作用的共同的基因本体功能集群。结论:通过分析初步推测六种与肥胖相关疾病中的31个中心基因中包括17个肥胖基因,每种疾病与肥胖的重叠基因具有一些相同的基因本体功能集群。  相似文献   

4.
据科学网2011年9月9日报道,来自美国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哈佛医学院、布洛德研究所、以色列魏兹曼科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大肠癌样品展开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并从中发现了与大肠癌发病相关的一个新的基因融合。新研究发现为进一步了解大肠癌的发病演化机制提供了新线索。相关论文发表在2011年9月4日的《自然·遗传学》  相似文献   

5.
文章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2000—202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大学生就业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对大学生就业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研究主题、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进行多角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我国深入展开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制备得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并以此对大肠癌组织及同一病人的正常粘膜进行SNC66基因表达的cRNA/mRNA原位杂交配对研究。结果表明,SNC66基因的表达细胞主要是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其在大肠癌中存在明显的表达缺陷。SNC66基因可作为候选抑癌基因加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7.
家蚕的基因测序工作已于2003年10月完成,但是对于其bHLH转录因子BmASCa4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预测鲜有报道。文章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就家蚕bHLH转录因子BmASCa4基因结构及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家蚕bHLH转录因子BmASCa4基因结构信息只来自一条EST序列,该基因在编码区内无内含子;BmASCa4由l'sc基因编码,在促进神经前体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人类新基因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Polym erase)反式调节蛋白(HBVDNAPTP1)结合蛋白(HBVDNAPTP1BP).[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HBVDNAPTP1BP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与组织表达,以及编码蛋白的化学物理性质与结构特征.[结果]HBVDNAPTP1BP基因染色体定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3区5带1亚带,可在组织中低表达,但在多个组织中无表达.HBVD-NAPTP1BP的相对分子量为11 905.6,理论pI为7.72,不同条件下的消光系数为14 230 M-1cm-1或13 980M-1cm-1(280 nm),在体外哺乳动物网状细胞中的半寿期为30 h,并且无卷曲螺旋区域,但具有3个较强的疏水区域.HBVDNAPTP1BP无特殊二级结构,仅有1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不具有跨膜螺旋结构,无信号肽序列,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应用生物信息学对HBVDNAPTP1BP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乙型肝炎、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9.
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2011—2021年化学学科理解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分析发文量,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和研究前沿时间线图谱等,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对化学学科理解的研究现状、当前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反思,为日后化学学科理解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新的大肠癌相关性抗原EID3的基因克隆及其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利用大肠癌病人体内血清中所含的对肿瘤抗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筛选睾丸组织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和大肠癌组织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SEREX),并用RT-PCR技术研究EID3 mRNA在正常组织和大肠癌传代细胞表达.[结果]睾丸组织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筛选得到了可以诱导大肠癌病人抗体免疫应答的新抗原EID3基因(Gen-bank NM_001008394.1).它们定位于染色体19q13.2,EID3含1个外显子.通过RT-PCR分析发现,EID3基因在43例大肠癌传代细胞株中,39例阳性,阳性率为90.7%.在正常组织中,除睾丸组织外不表达或有极低水平转录.[结论]EID3 mRNA表达检测用于诊断大肠癌,可能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特点.EID3蛋白被首次发现在大肠癌病人中能够诱导机体的抗体免疫应答,为一个新的大肠癌相关性抗原分子.其功能可能与抑制细胞的恶性增殖相关,并可进一步研究其用于治疗和诊断大肠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