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应用题教学的目的之一。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在于其思维能力。现就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运用“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谈一点粗浅的做法。我常采用顺→逆→顺逆交替的变化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首先从顺向思维应用题开始,然后改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使其变成逆向思维的应用题。最后改变成需要交替应用两种思维方式才能完成的应用题。例如,在一般复合应用题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计算顺向思维应用题。佳丽服装厂五月份计划生产一批服装,每天生产270套,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40套,五月份实际生产服装多少套?  相似文献   

2.
于少青  李军 《山东教育》2002,(13):52-5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为了让同学们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学校给你们订做了新的校服,高兴吧?生:高兴。师:学校领导把做校服的任务交给了一个服装厂。(出示一个服装加工厂的画面)(板书:一批校服,服装厂的甲车间单独加工需要10天完成,乙车间单独加工需要15天完成)甲车间单独加工每天完成多少?乙车间单独加工每天完成多少?生:我认为甲车间单独加工每天完成;乙车间单独加工每天完成。师:你是怎样想的?生:我是把一批校服看作单位“1”,10天完成,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1…  相似文献   

3.
一次公开课上,在学习了两步应用题例题后,教师出示了下面这道题———雅戈尔服装厂第一车间要加工180套西装,计划每天加工30套,4天后还剩下多少套?接着,老师随机抽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晰,常规的思路是先求4天加工多少套?再求还剩下多少套?算式是180-30×4。三个板演的同学中两个同学很快就列出了算式。可第三位同学列出了第一步180÷30=6后就再也写不下去了,呆在那里发愣。台下的同学看到他愣在那里,有的发笑,有的跺脚,个别心急的同学甚至站起来提醒他…  相似文献   

4.
思路之一:分解把复合应用题分解成若干应用题去寻求解题方法的思路,可称之为“分解思路”。例如,教“农具厂要生产农具1200件,现已生产了15天,每天生产56件。若后来提高了工效,每天生产60件,完成计划共需多少天?”这道复合应用题,根据其特点,教学时可把它分成四道简单的应用题:(1)农具厂每天生产某种农具56件,15天可生产这种农具多少件?(2)农具厂要生产某种农具1200件,现15天已生产了()件,生产15后还剩多少件?(3)……(条件略),剩下的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4)……(条件略),完成计划共需要多少天?在这一分…  相似文献   

5.
应用题的解答过程是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课题之一。加强应用题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四有”人才是教学面向现代化的具体体现。那么,如何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一、指导学生准确地读题,积极地思维准确地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指导学生默读、朗读、讨论,带着问题读,并要求学生读后提出问题,在读题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将抽象的文字叙述,变成形象思维。明确条件和问题,排除叙述形式的障碍,理清思路。请看下题:某工厂八月份生产准20000箱,比七月份多…  相似文献   

6.
思维定 势,简 单地说 就是一 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有时是积极的,可以帮助学生应用巳有的知识迅速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有时是消极的,可以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妨碍学生去发现新问题。 下面以一道题为例,分析一下定势的消极影响。 某服装厂计划生产服装2400件。7天完成了任务的35%,按这样的速度,剩下的几天完成?  相似文献   

7.
【题目】机床厂加工一批机床,计划每天加工120台,6天可以完成任务。但由于工人的积极性高,实际用5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多少台?  相似文献   

8.
李萍 《现代教学》2004,(10):11-12
“洗衣机厂计划全年生产洗衣机16800台,结果提前2个月就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照这样的速度,全年可生产洗衣机多少台?”  相似文献   

9.
有关计划与实际的应用题,虽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但由于这类应用题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学生接触少,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为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此类应用题,就应帮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有关练习使学生建立对应思想,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此设计了以下练习题。 1.求工作总量的对应关系。 利用实际工作效率与实际工作时间的对应关系和计划工作效率与计划工作时间的对应关系求工作总量,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对应思想。 例1.某服装厂计划20无生产一批服装,实际每天生产 1000套,比计划提前 5天完成任…  相似文献   

10.
构建数学模型 理清各种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比和比例问题“数学模型”的构建 ,就是在小学阶段四组基本数量关系 :部分数与总数 ;较大数、较小数与相差数 ;每份数、份数与总数 ;一倍数、倍数与几倍数的基础上 ,综合小学阶段解答应用题的各种思路 ,将不变的量上升为变化着的量来分析解答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抓住其变化规律(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从多条思路、四种解法上列式计算。举例如下 :某工厂计划六月份生产机器零件3600个 ,实际前4天就生产了600个 ,照这样计算 ,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解法一 :(按正比例思路列方程解答)设 :x天可以完成任务。则 :3600x =60…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课上,汪老师给同学出了这样一道题:农机厂4月份(30天)计划生产农具3600件,前4天已完成计划的16,照这样计算,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大多数同学是这样解答的:(1)前4天完成了多少件?3600×61=600(件)(2)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600÷4=150(件)(3)实际几天完成任务?3600÷150=24(天)(4)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30-24=6(天)综合式:30-3600÷(3600×61÷4)=6(天)答:可提前6天完成任务。而我的解法却很简单:①实际几天完成任务?4÷61=24(天)②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30-24=6(天)答:可提前6天完成任务。汪老师让我说出思考过程,我说:“因为前4天完成了计划…  相似文献   

12.
《青海教育》2008,(7):26-26
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过近三年的快速发展,初步改变了全省高中阶段职普比例失衡的局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为33000人,目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的春季招生工作已相继结束,2008年春季招生:达4005人,其中高中毕业生247人,初中毕业生3758人,完成今年招生任务的12%,比上年多招1523人,为完成今年招生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要求是“会解答”,那么,如何达到会解答?本文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摘录整理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由于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已知条件中隐含着两个中间问题,数量关系复杂,叙述的形式和顺序也多种多样。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题意,就要进一步教给学生口头或书面摘录整理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弄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教学“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了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  相似文献   

14.
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有理、有根据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如,学习10以内数的加法,是通过数的组成和数的分解想出计算结果的。如计算2+4一D,思维顺序是:因为2和4组成6,所以2+4一6;6-4一D,思维顺序是:因为6可以分成4和2,所以6-4一2。引导学生按这样的顺序想算理和说算法。久而久之,学生想问题就会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就会流畅。又如,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在教学时,引导学牛思…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笔者用了“列表法”。所谓“列表法”就是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句正确辨认标准量、比较量和对应分率,然后列表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按表列式解答。通过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1,一个发电厂原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人教版十一册第83页例4)先由学生读题,审清题意后,教师引导学生列表。通过右表中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列式为:2500×(1-35)。例2,某工厂去年产钢40万吨,今年计划比去年增产25%,今年计划产钢多少万吨?学生读懂题意后,由学生自己列表解答…  相似文献   

16.
出好一份试题,既要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又要考虑这次考试的目的要求,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难易搭配,有一定的“梯度”;还要考虑题目的思想性、科学性,叙述简明,准确精炼,结构严谨,不允许出现“条件不足”或“条件多余”。近来在翻阅资料中,发现甲市某年小学考初中入学试题、乙市某年数学竞赛题中各有一道题出现了“多余的条件”,今介绍如下,供大家讨论和甄别。 [例一]某合作社计划装订10800册书,12个工人8天完成了计划的2/3,其余的限3天完成,问每天要多少人装订? 解法一:我揣摸,出这道  相似文献   

17.
某日,我在教学时,曾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农具厂计划25天完成生产一批小农具的任务,结果多生产5天,每天又多生产4件,所以比计划多生产了300件,原计划共生产多少件?”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及解法。[解法1](300+5-4)×25=1400(件)[解法2] [300-4×(25+5)]÷5×25=900(件)持第一种解法观点的同学认为:每天多做4件,是针对后来多做的5天而说的,而比计划多做的300  相似文献   

18.
一在一九五八年我国空前大跃进的基础上,一九五九年上半年的国民经济又获得了新的巨大胜利。去年和今年的胜利充分证明,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綫是完全正确的。为了实现今年的继续跃进,今后四个多月仍然需要进行巨大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认为:目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深入展开轰轰烈烈的厉行增产节约的群众运动,为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九五九年的生产和建设计划而斗争。特别要抓紧今后一个多月的宝贵时机,掀起新的生产大高潮,使工业、农业、运输业在第三季度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用这个胜利来迎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十周年。  相似文献   

19.
有些应用题如果按常规思路去解,过程会很繁琐(fǎnsuǒ)。如果打破常规解法,转换思路则可能得到妙解。例1某生产小组原计划5天做2400个零件。现在要多做1600个,同样要5天完成,这样平均每天要比原来多做多少个零件才能按期完成?常规解法:先求现在每天生产零件数量,再减去计划每天生产的数量,列式(2400+1600)÷5-2400÷5=320(个)。妙解:“现在要多做1600个零件,同样要5天完成”,因此,只要把1600个零件平均分到5天里去做就可以了:1600÷5=320(个)。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  相似文献   

20.
以往,在工程问题教学中,我总是按照常规帮助学生细致分析题型特征和数量关系,师生之间频于问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这种成功背后,我内心总有一种缺憾隐隐约约:课堂气氛平淡,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我问自己:我是不是把学生当作了知识的“容器”?今年,我在教学同一内容时,精心设计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主体探究,帮助学生明理,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我的主要教学步骤如下:1.设计意念(l)出示准备题:生产op个零件,甲队单独做要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对天完成。甲\乙两队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学生解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