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有这样一则故事:古时候有人偶然得到一本杜甫的诗集,但书已残缺不全,如《送蔡都尉诗》一诗中的“身轻一鸟”一句的最后一字就已脱漏,他便和几个朋友凑在一起,想补上这字,有人补“下”字,  相似文献   

2.
关于杜诗用字的妥贴、确切,过去在许多文评、诗话中曾流传有不少佳话。欧阳修《六一诗话》云:“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莫能到也。”又刘凤诰《杜工部诗话》引王彦辅云:  相似文献   

3.
桂甫是古典诗歌语言艺术的大师,他以“语不惊人死不休”自诩,既表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也说明了他诗歌创作的语言艺术成就。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他的严谨推敲、认真锤炼,他的诗才会有这样的“惊人”效果。推敲用字可以说就是作诗之根本,许多诗句往往都是因为个别字眼的准确传神而有点睛之妙。杜甫的炼字往往令人惊叹。欧阳修《六一诗话》里有这样一段记载:陈舍人从易当时文方盛之际,独以醇儒古学见称。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  相似文献   

4.
(一)一字之难北宋时,有个读书人陈从易,一天,偶然得到一本破损的诗集,当念到杜甫的《送蔡希鲁都尉》中的“身轻一鸟”时,就念不下去了,原来这句的最后一个字已经破损,陈从易想来想去,还是猜不出该用什么字才好,便请来几位朋友一起猜,有的说“身轻一鸟疾”,有的猜“身轻一  相似文献   

5.
杜甫精于诗律,出语惊人,皆从锤炼中得。宋时有个陈舍人(“舍人”系官名).名从易,偶得一册残旧的《杜甫诗稿》,如获至宝,只是有的诗墨迹脱落,个别字已经很难辨认。有一首《送蔡都尉》,其中“身轻一鸟‘口’,枪急万人呼”。鸟后面的字看不清楚,他想补上这个字,思考良久,却想不出补什么字合适。  相似文献   

6.
宋代有个陈舍人。一天,他偶然得到一部版本很旧的《杜甫诗集》。其中《送蔡都尉》一诗中有“身轻一鸟□”一句,书中末尾那个字已看不清了。他想了好久,也不知道补上什么字。过了几天,他的几个朋友来看他,陈  相似文献   

7.
“理趣”一词源自佛典,正式被用于诗歌评论则在宋代,但富有理趣的诗则早已有之。清代沈德潜在《说诗啐语》里说:“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俱入理趣。邵子则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以理语成诗矣。”  相似文献   

8.
一字千斤     
<正>宋时有个叫陈从易的人,偶得一册残旧的《杜甫诗稿》,如获至宝,只是有的诗墨迹脱落,个别字已经很难辨认。有一首《送蔡都尉》,其中"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鸟后面的字看不清楚,他想补上这个字,思考良久,却想不出补什么字合适。有一天,几位诗友来他家喝酒,陈从易说起"补诗"一事,几位友人都挺有兴趣,你  相似文献   

9.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一首诗主旨所在句,或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诗眼犹如人眼,最为生动传情,因而成为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如何鉴赏“诗眼”?笔者总结出以下六法。以“一字”或“一词”为眼,以“一句”或“一联”为眼,方法各有三。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的鸡为“ ”和“ ”。前一个和金文的鸡“ ”明显是一只大公鸡的形象,其头、冠、嘴、眼、身、翅、尾、足俱全。后一个甲骨文的鸡,则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左边的“奚”表示用绳子系住或套住。同时,“奚”也表“鸡”字的读音。右边的“鸟”表示鸡属于鸟类。“鸡”字由“鸟”和“奚”组成,表示它是一个被人用绳子系住驯养的“鸟”,形同奴隶。由此可以看出,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殷商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将捕获的活野鸡用绳子套住鸡脖或鸡腿进行驯养了。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一、二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清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12.
考之上古音韵、《诗经》韵脚用字及形声字与声符的音韵关系,“朕”与“身”、“石”与“担”完全符合假借的前提条件。“云”为“ ”之省形简体,象刚分娩而下的胎儿之形。用为构字部件,“云”所表之义多与水流有关;而“ ”所表之义则多与胎儿有关。“吕”乃“宫”之省形简体,上古语音中“宫/吕”曾以复辅音“gl-”为声母,故“吕”既可充“竆/窮(穷)”字的声符,又可充当“闾”字的声符。  相似文献   

13.
沈永红 《成才之路》2010,(24):44-44
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关键的一个字。它是一诗之神,足以使全篇生姿添色。刘坡公在《学诗百首》中说:“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眼则神彩皆失。”诗眼在诗中的作用可谓大矣。诗词的教学,要特别注意抓住“诗眼”。“诗眼”既得,便势如破竹,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14.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这个字或许是诗人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得到的,或许是诗人灵感的火花一闪得到的,又或许是诗人多方选择、逐一推敲得到的,但就是这个字,使得全诗语言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就是这个字,使得全诗游龙飞动,境界全出;就是这个字,使得诗中形象顿然改观,熠熠生辉;就是这个字,使得全诗气势非凡,韵味无穷。因此我们今天阅读鉴赏古诗时,就应学会巧抓“诗眼”和体会“诗眼”,“诗眼”既得,就能势如破竹,就能更好地领悟诗的丰富含义和感受诗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钱起《归雁》“水碧沙明两岸苔”一句中“苔”字的含义,根据古代诗赋特别是唐代杜牧等人诗作中大量关于“苔”字的用例,以及钱起本人诗中所有“苔”字的用例,进行了详细考证和辨析,认为《归雁》诗中的“苔”象征着鸟的和平闲静生活,它起到的是与“水碧”、“沙明”相呼应的青“苔”色彩对比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唐代僧人齐己曾在《早梅》中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一听颇觉不妥,提议将“数”字改为“一”字,于是,郑谷便成了齐己的“一字之师”。传蜕贾岛在长安跨驴背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炼“推”“敲”字不决,误冲京兆尹韩愈车骑.韩为他拟定“敲”字,于是便有了“推敲”的说法。唐代诗人卢延让自述写诗的苦楚: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相似文献   

17.
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为表达他对钟山的怀念之情,曾写了一首《泊船瓜州》的绝句。诗中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本来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是“使之变绿”之意。一个“绿”字,就把春风带来的景象非常形象地表达出来了。“绿”字之妙,不言而喻。而据记载,王安石开始并不是用的“绿”字,而是先用“到”字,又用“过”字,再经过几十次的改动,最后从王维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等诗句中得到启发,才用了这个“绿”字。这首诗流传至今,不能不说和“绿”字的锤炼运用有极大的关系。以上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凡不朽的名作,都做到了…  相似文献   

18.
一字之工     
北宋年间,京都汴梁有个爱诗的陈舍人(官员),得到了一部旧本的《杜甫诗集》。由于这本书经过辗转流传,保管不善,当中脱落了不少字句。当他读到了《送蔡都尉诗》时,发现在“身轻一鸟口,枪急万人  相似文献   

19.
诗眼     
考点分析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即一句或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就词性来看,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两句中,“凉”表面写“床凉”“天凉”,其实是写“心凉”,写心境的孤寂;“缺”表面写“树有缺口”,其实是写“人有缺憾”。“凉”“缺”二字弦外有音,一语双关,明则说此,暗则说彼,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心中无限的落寞与无奈。  相似文献   

20.
放在我面前的是罗振亚先生新出的一本《20世纪中国先锋诗潮》,灰色的封面上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着本书所论及的先锋诗潮的名字,而书名则是红底白字,仿佛雕刻而成,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先锋”二字的竖笔像两把锋利的尖刀直指天上地上或过去未来,且“先”字的最后一笔与“锋”字的第一笔合并为一,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变体结构,与之前的“中国”及其后的“诗潮”那种中规中矩的宋体字形成巨大反差,从而突显出“先锋”诗潮那种桀骜不驯的叛逆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