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市管县体制改革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管县体制在一定时期具有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合理性,发挥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管县体制暴露出许多的弊端。大多数人认为需要改革市管县体制,关于市管县体制改革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取向判断,一是维持并完善市管县体制,二是否定市管县体制,实行省管县体制,这两种主张都有不适之处。改革市管县体制,应当从调整行政区划层次入手,实行省——市——乡镇(区)——村的区划体制,这样,既有利于改善和发挥地级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又有利于理顺不同层级政府关系,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2.
市管县体制是我国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发展壮大的,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它曾经发挥了重要的功效,但随着社会制度背景的变迁,市管县体制已显现出明显的弊端.我们应结合国内外发展的实践经验,逐步构建省直管县公共行政体制,实现我国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向.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国最早进行试点的省份,江苏省市管县体制改革释放了地方经济体的巨大活力.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市管县体制弊端日益凸显,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江苏省也开始摆脱市管县体制带来的路径依赖,探索实行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具体路径,以适应江苏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完善的要求.因此,研究最早实行市管县的江苏省推行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动因、障碍及对策,对于当前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省管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  相似文献   

4.
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从长远看是一种体制发展的回归:政府组织结构扁平化已是世界主流,市管县体制在发达地区问题的暴露,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交通通信技术的长足进步等。但是现在全面推行行政省直管县体制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成、市管县体制在欠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传统官僚制远未转型成功、设省模式不具有普遍推广性、区域文化和数字演变规律的制约等。因此,我们目前不能急于推进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而应积极创造条件,遵循事物发展规律进行理性改革:顶层设计改革方案,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组织,实现理性官僚制的转型,以有序推进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在计划经济时期,市管县体制起了一定积极作用,它推动了城市一体化,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该体制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枯,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行政效率的提高,面对市管县体制日益暴露的弊端,改革市管县体制已变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始于1980年代初的我国“市管县体制改革”曾经为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对市管县体制进行新的改革,我国一些地方先后启动了“省直管县”、“强县扩权”等试点,对一些地区新的市管县体制改革试点的考察表明仍面临一些新问题.当今我国市管县体制改革路在何方?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我们应把握每一具体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市管县体制的矛盾主要方面的变化,采取有针对、有区别的市管县体制.在保留目前省级行政区划不作大改变的前提下,可采取多元的改革路径:一些区域仍需保留现行市管县体制;一些区域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在另一些区域可考虑“区域主义”理论导向的改革构架,将地级市改造为双层式的结构:上层政府(地级)由全能政府简化为仅保留诸如发展改革、规划、国土、交通或者环保等功能的政府,下层政府(县级、乡镇级)维持不变,下层政府相应的权限自然地得到合理“松绑”,为下层政府的创新能力与基本行动能力的提高开创空间.  相似文献   

7.
行政区划是将国土按不同区域和层级进行划分,以便于治理的制度.对于疆域广大的中国来说,行政区划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大多数时期也颇为有效.我国的行政区域原则上划分为三级,即省、县、乡.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为促进城乡结合和工农结合,则打破条块分割,充分发挥城乡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实行市管县的地方,就是在省、县之间增加一级政区,即实行四级制.另外,在有些自治区下辖自治州,州以下有县,也是四级制.这就使得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和地方行政建制层次形成了三级和四级并存的体制.  相似文献   

8.
市管县体制是历史的产物,现在看来,既违背城乡分治的发展规律,又束缚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改革市管县体制,根本途径是实行市县分治,即省管县,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市管县”体制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旧体制交替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这种体制已逐渐成为限制县域经济发展的“紧箍咒”。“省直管县”成为地方呼唤权力获得更大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一种美好愿望。少数省份的先行实践已经取得较大成就,“省直管县”逐渐被认为是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发挥县(市)政府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避免地级市对县域经济的不合理干预,鉴于“匀质型”地区“市管县”功能已经失效以及行政组织扁平化的改革要求,有必要改革目前的“市管县”体制,实行“强县扩权”,即赋予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行政管理水平较高的县(市)更多的行政管理权限,并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变“市管县”为“省管县”。从江苏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强县扩权”适逢其时。  相似文献   

11.
论优化苏北经济结构与实现江苏区域共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量统计数据表明,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苏南苏北差距继续扩大的状况,造成这一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中存在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而扩散效应大大滞后和小于集聚效应。实现江苏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就必须发展苏北、优化苏北经济结构,具体对策和途径有:所有制结构以非公有制为主,产业结构调整从提高产业结构聚合质量着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内力与外力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江苏教育史是中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编写江苏教育史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处理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各卷的关系 ,充分体现江苏教育的地方特色 ;在人物评价中 ,必须注意全国与江苏标准的统一 ,着力解决写作中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謇与苏北区域现代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苏北现代化的规划者和身体力行者。他提出"训农"、"勤工"、"通商"和"兴学"四点建议,制订苏北发展的全面规划;他认为苏北的发展应以治理淮河和开垦荒滩最为重要,又投入资本,参与经营,在治理淮河、苏北沿海垦荒、推进现代工业和发展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均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江苏依托电大系统推进地市级社区大学建设,适应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尝试。但目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制约社区大学的健康发展:一是社区大学的定位;二是社区大学和社区学院的关系;三是社区大学和开放大学的关系。只有理顺了这三方面的关系,抓住市场需求,才能促进社区大学成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5.
In the endeavor to develop general education, the province needs to spend additional funds accumulating to 2,610 million yuan during the S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Of that, 1,598 million yuan will be earmarked for implementing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person responsible for the Jiangsu Provincial Education Department, the increased amount of 1.598 billion yuan will be disbursed as follows:

Of the total amount, 405 million yuan will be appropriated to primary schools (of this, 80 million will be spent on repairing dilapidated buildings and 325 million as increment of administrative expenditures as the norm of per-student annual expenditure is increased by 10 yuan over that of 1985); 425 million yuan will be appropriated to junior secondary schools (of this, 270 million yuan will be spent on building additional school buildings and on start-up costs as the enrollment will register a net growth of 325,000 students; 155 million yuan as increment of administrative expenditures due to the rising expenditure norm of 10 yuan per student per year); 263 million yuan will be spent as salary expenditures, 200 million as regular maintenance expenditures, 90 million yuan as funds to purchase laboratory instruments For township junior secondary schools, 25 million as on-the-job training expenditures for teachers of primary and junior secondary schools, and 190 million yuan as equipment expenditures For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Institutes of Education.' The above numbers, however, still do not include the funds that are needed for across-the-board salary increases for teachers and staff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Seventh Five-Year Plan.  相似文献   

16.
苏派语文是在江苏地域文化的土壤上生长出的、富有浓郁江苏地方特色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流派,其教学特征主要有四点:守真、倡简、入情和用境。把握苏派语文特征对推动苏派语文建设和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28年中共六大后,中共中央在坚持城市革命基础上,以江苏下辖的上海为中心,依据新的组织路线对中共江苏省委进行人事和机构改造.中共中央试图通过组织改造使江苏、上海等区域成为中共革命的旗帜,进而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但在改造过程中,中央与江苏省委围绕上海工作产生了分歧,史称"江苏问题".该问题看似是人事纠葛与纷争,但背后折射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与地方组织关系受到了"城市中心论"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江苏境内的地方菜肴风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区内的饮食文化研究在新时期有了长足的进展,存在的分歧意见主要是对江苏省境内饮食文化的区域划分、饮食文化的形成渊源、地区的辐射力大小、核心区域所在地等有不同见解。江苏境内的四大风味菜可以称得上“菜系”的只有淮扬菜和苏锡菜;江苏境内的菜系划分与方言区有密切关系;从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历史和现实影响分析,江苏菜的代表应是淮扬菜,淮扬菜的代表是扬州菜。  相似文献   

19.
江阴市(澄江镇)方言语音声韵调富有特点,除了具备北部吴语的一般特点,相较于北部吴语代表点——苏州方言,江阴话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江苏推进“高教强省”战略为高等教育的优先发展提供了契机。“高教强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设“高职强省”,即通过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来促进全省经济与教育的和谐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