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关于《乐记》的作者 ,本文不赞成公孙尼子著或是河间献王著的简单提法 ,而认为它是历战国以至西汉后期成于众手的一部集体著作 ;并进一步推测现存《乐记》中的《魏文侯篇》、《宾牟贾篇》、《师乙篇》,和刘向校书时提到另外 1 2篇中的《季札篇》、《窦公篇》等以人名为题目的篇章 ,可能是原本《乐记》的遗存。关于《乐记》的内容 ,认为它除继承先秦音乐理论遗产外 ,在对音乐的本质和歌唱家艺术个性的认识方面 ,具有突破性进展 ;而书中以阴阳五行和等级意识论音乐 ,则是汉代人羼入的思想糟粕。  相似文献   

2.
季札,吴王寿梦第四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90-510年左右,是吴文化开始形成时最早的名人,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从仅存的史料来看,季札是一个博学多才、开明通达而又交游甚广的人,它的言论和事迹,一直为后人所称道,主要有: 一、多次辞让王位。 公元前585年(吴寿梦元年),笑开始称王。寿梦有四个儿子,依次为诸樊、馀祭、馀昧、季札。季札贤,寿梦欲立之,季札辞让不受。于是寿梦只好传位于长子诸樊,约定兄终弟及,最后传及季札。 公元前561年,寿梦死,诸樊立,诸樊愿立季札,季札辞,弃其室而耕。前548年,诸樊在攻楚中中箭,将死,又言于弟馀茶曰“必以国及札。”馀祭立,封季札于延陵,号回延陵季子。  相似文献   

3.
《丧服传》与子夏的关系是一个聚讼不已的老问题,对这一问题作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分析和论述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论证子夏在儒学史上的学术地位,认定子夏具备传授《丧服传》的资质和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丧服传》与其他两部据说也由子夏所传授的儒家经典《公羊传》、《谷梁传》在文本上的内在相似性,说明子夏“传”和部分撰写《丧服传》的可能性。因此,否定子夏“传”《丧服传》缺乏理据。《丧服传》虽然不一定完全由子夏所撰作,但《丧服传》为子夏所“传”之说是基本可信的。  相似文献   

4.
季札的中原之行及鲁国观乐,并不仅仅是季札个人文化修养及吴国文化实力的展现,从大处来看是中国文化"重大突破时期"的前夜、子学崛起的先声,彰显了一个大时代即将来临,是圣贤大哲老子、孔子等人登上历史舞台的预演;从小处来讲是吴地文化经过太伯以来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而能与中原先进地区相匹俦的真实反映;同时他也是春秋时代贤人群体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对曾侯乙的身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考证,认为曾侯乙就是师乙,曾国与随国是一个国家的假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
对曾侯乙的身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考证,认为曾侯乙就是师乙,曾国与随国是一个国家的假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7.
《唐睢不辱使命》里“专诸刺王僚”的典故,出自《左传·王僚被弑》。讲的是吴国公子光派勇士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回王位的事。《左传·王僚被弑》记载,吴国十四世君寿梦有四子:诸攀、余祭、夷昧、季札。寿梦死后,前三子都相继即位,唯季札贤而不受。季札不受,王位应由诸攀之子光继承。可是夷昧之子僚越光取而代之。公子光对此怀恨在心,俟机夺取王位,于是,导致了一场宫廷夺权斗争。  相似文献   

8.
子夏为孔门高足。在众多孔门弟子中,子夏对儒学的发展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其本身思想也非常具有特色,尤其是他的法思想。在子夏法思想中不仅有儒家法思想,而且有法家法思想,这是儒学在西传过程中的一大突破,也正是子夏思想的特色所在。三晋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子夏的颇具特色的法思想。而子夏法思想的形成,又深深影响了三晋文化以后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学鉴赏教学论的角度对夏丐尊的语文教学论作阐释性的梳理还原:1、夏丐尊对“文学”和“文学鉴赏教学构成”的界定,2、夏丐尊“玩味形式”的文学鉴赏意念,3、夏丐尊教学论的项目设置情况,4、对夏丐尊教学论的简要评价.文学鉴赏教学论、语文教学论,依据笔者的考察,是“多元并存”的.在多元视野背景下,采纳夏丐尊系统的教学论,在当今,仍不失为一种务实而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6,(3)
子夏系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春秋末晋国人。孔子认为,在他的诸多弟子中。子夏长于“文学”.也就是具有较好的文字辞章修养。《韩非子》中讲述了一件“子夏自胜”的轶事:子夏与另一位孔子门生曾参相遇,曾参觉得子夏一向清瘦,现在却胖了.就问为什么?子夏说:“我战胜了自己,所以胖  相似文献   

11.
鉴赏高中语文教材诗词中的"意象"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花 《现代语文》2006,(1):112-113
意象是诗家写诗、诗评家论诗经常要用的一个术语,也是鉴赏评价一首诗的突破口。它成为了一种化现象,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情感。高考考查诗词鉴赏,包含着对意象的考查,了解一些具有固定意义的意象,对广大考生快速准确鉴赏评价诗词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属于鉴赏评价D层级。考点为5个知识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生易丢分,是复习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不是一桩特别了不起的事,不只属于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事……是谁都有份的。”叶老这席话是在与夏丐尊先生合著的《阅读与写作》中说的,其意为任何人都应进行文艺鉴赏。中学生学会文艺鉴赏尤有特殊意义,因为这是最易引发青少年思辩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子夏对孔子的学术承传及其在中华学术史上的地位;辨析了郑玄、郦道元、司马贞、张守节诸家关于西河地域指认的谬误;考证了子夏系卫国人氏,其从孔子游当在夫子第四次访卫时起。子夏退教及归老的西河,在卫国故商墟王畿之内,而非如郑玄所说的在河西“龙门至华阴之地”。  相似文献   

15.
子夏是孔门私学中"文学"科的杰出弟子。孔子对子夏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子夏的个别化教学艺术;二是孔子对子夏的数度告诫与发展预测;三是孔子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全面培养子夏的文学才能。此外,子夏与同门弟子之间的相互切磋也富有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素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的江.南历史名城常州,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中间地带,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静静的河水记录了常州历史的变迁。常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人类文明史,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字记载史。春秋末期,吴王公子季札受封于此,始有延陵之名;北宋苏东坡十三次往返常州,留下许多诗文佳话;现代革命家瞿秋...  相似文献   

17.
宋儒理学大师陆九渊曾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作为音乐鉴赏教学引入这一思想有非常意义,“涵泳”,意为沉浸水中潜行。用于读书,指全身心投入书中境界:或默读静思,品味鉴赏;或高声诵读,以声传情。而音乐鉴赏中聆听音乐更是如此,音乐欣赏的“涵泳”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感受、领悟、吸收、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单元导读】10至14世纪中期,是我国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相对于欧洲、日本尚处于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庄园制的确立)时期而言,中国封建制度明进人高度成熟期;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封建思想化成就突出,在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夏传子,家天下”(宋·王应麟《三字经》),这句话可能是从《汉书·盖宽饶传》所引《韩氏易传》的“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演化而来。其中的“三王”,据《辞源》是指禹、汤、文王武王,则所谓的“夏传子,家天下”就是禹传子、家天...  相似文献   

20.
染指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左传·宣公四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