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国际互联网让人们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够涉及到跨文化交际。德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传统的面向工科专业学生的语言教学手段注重的是语言形式以及语言的实际运用,而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却不够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因此,作为语言教师要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在面向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德语教学中应将德语教育和语言文化相结合,以培养工科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正逐渐成为本科德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从事本科德语教学四余年时间里,笔者尝试分析了专业德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出现的问题以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的原因,借以本文探讨一下德语教学中适当的导入文化尤其是母语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对文化导入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黄利 《华章》2011,(14)
在德语学习过程中,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跨文化交际中,德语学习者容易误将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认识迁移到跨文化交际情境中,这样常常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解或文化冲突.本文从文化、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出发,对中德文化差异以及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德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林冬 《职业技术》2023,(3):30-36
文章以福州两所高校的德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得出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处于中等水平、五个因子中交际信心最弱、本科样本比大专样本的差异认同感高三个主要结论。提出相应的德语教学建议:以知识、经验、行动能力三个维度为切入点,增强德语学生的交际信心;包括以交际为导向提升德语产出能力、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以交际框架为指导进行跨文化训练等策略,借助“移情”能力的发展策略培养大专层次德语学生的差异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陈慧 《黑龙江教育》2007,(1):109-111
在外语教学领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被普遍视为外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尤其对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尽早在语言教学的同时有机结合文化导入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重要的途径.本文重点论述德语专业基础阶段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原则、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2011年全国德语专业年会的召开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将成为未来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中国高校德语专业对于跨文化能力的研究滞后于专业发展的需要,导致了本专业不能及时提出具体的跨文化人才培养标准。此外,在研究过程中“单车道”情况严重,文化输入输出不平衡。在实践层面,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仍应遵守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并广泛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分析理解跨文化交际学科的理论,将之融汇于德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应用中,改变传统德语教学重知识轻技能的严重缺陷,通过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的导入,了解异国文化中异国人际交往的规约性知识,提高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语言交际技能,从而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不可分割。使用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文化环境。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理论角度入手,分析了汉语和德语由于文化因素产生的差别,阐述了跨文化知识对外语教学的必要性。指出应在基础德语教学阶段导入跨文化内容,在培养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跨文化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丁雅静 《考试周刊》2014,(20):85-86
<正>在高校德语课堂上,教师往往强调学生基础语言能力的培养,即词汇、语法的学习,以及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这些固然重要,也是学好德语的必要条件,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所谓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流的过程。由于文化有多个层面,不同文化背景可以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  相似文献   

10.
孙锦 《考试周刊》2014,(50):93-94
人类不管使用语言,还是学习语言,都受到母语及文化的影响。在以理工科为主导的高校外语教学环境下,大部分学生择习外语的首要目的是提高跨语言交际能力。本文通过汉语和德语的语言使用对比,结合语言迁移理论和跨文化学习的理论,分析其文化内涵,从而深入阐释中德文化之间不仅有"异",而且存"同",并根据问卷调查所得的德语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跨文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衡量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准,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提高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研究生英语教育的当务之急.提高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提高研究生的跨文化意识、文化调适能力、文化知识和交际实践能力;而在语言课上进行文化导入、开设文化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交际实践能力是切实可行的提高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德语文学课以教学方法为指导、以教学技术手段为辅助构建起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角色,使其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进而探究德语文学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以解读诗歌为例,把学习德语文学与学习语言和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通过德语文学课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并了解更多更广的德语国情文化知识,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加强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巩婕 《教育教学论坛》2014,(25):126-127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包括德语在内所有外语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但据笔者观察,对这种能力的强调虽然很多,但这种能力如何培养,到目前为止既没有框架、目标,也没有测试手段。笔者分析,跨文化能力要分为基本的跨文化知识传授和跨文化素质养成两个阶段;而在德语教学阶段,笔者认为只有前者可以实现,后者只能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对于跨文化知识传授,笔者提出了自己在教材编写和框架制定方面的浅见。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英语教学目标,也是法语、德语等小语种的教学目标之一,究其原因,其可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词汇、语法、语感等基础知识上,了解甚至掌握英语使用国的用语习惯、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尽可能减少因文化障碍带的英语误译、英语交流摩擦.但受国家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育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学中贯彻的不全面.因此,如何以创新性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助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或如何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贯彻高校英语教学过程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而在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建构》(2019年3月版)一书中,作者朱芬、邵静以中国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英语教学模式理论研究为研究背景,以中西传统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为着重点,以典型英语教学案例为论证,反思了当前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直面回应了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变革实践.  相似文献   

15.
通过明确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能力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经对比分析认为:忽视了语言交际功能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突破了交际能力的文化局限;跨文化能力是比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的一种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材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本文尝试以CBI教学理念为导向,以《文化标准理论》为依据,对基础德语课程教材《当代大学德语》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CBI理念下的教学,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88):91-92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样重要。要学好一门外语,必须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从文化因素与德语教学的关系入手,说明在德语教学中引入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指出引入文化因素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管效蒙 《海外英语》2011,(4):118-119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发现文化差异、展开文化比较、模拟跨文化交际等方面展开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尝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空间意识,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刘莉  侯婷 《考试周刊》2012,(51):94-96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听说为主的交际能力已不能满足涉外旅游行业的从业要求,了解跨文化差异,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从事此行业必不可缺的职业素养。本文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立足旅游行业的人才培养,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构建多元化旅游德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包含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文化反思能力等多层次内容的概念,跨文化交际既有可能因缺乏对对方文化的了解而出现交际失误,也有可能因为不会使用外语进行文化表述而导致交际中断。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语"历史及社会根源,同时指出,重构民族文化认同感、修正国内外语教育体制的偏误、加强文化输出是结束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