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各民族在这片红土地上生活、繁衍,在各民族传统节日、宗教、婚俗丧葬等活动中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充分体现了文体兼并性、广泛的群众性、健身性及美学特征等特点,而这些特征,又使之与现代体育相互融合、互为发展,进而朝着旅游业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携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与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立足社会学、文化学与体育学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找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社会转型期未能成为主流文化的实质,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型、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寻求新的发展出路等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社会转型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运动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体育特征的运动形式。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适应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要求,把弘扬民族文化和发展现代体育进行有机结合。民族文化与现代体育相结合是民族体育运动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培养人们要认识一个民族所具有的优良的传统文化,并且能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紧跟随历史的发展脚步不断向前发展的.本文主要阐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的主要方法,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一个世纪以来,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没有获得快速的发展,反而远离人们的视线,被逐渐的边缘化。我们都知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应该获得发展,应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舞台。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挖掘出制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蓬勃发展的因素,并通过与西方现代体育的比较得出自身的独特优势,最后通过对制约因素和比较优势的归纳,提出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建议和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文化频繁交流与碰撞的背景下,一方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要发展,就要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特色,挖掘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民族精神,强化民族性,建设当代体育文化,并以此立于世界体育文化之林,为世界体育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另一方面,面对人类文化日益趋向世界性与民族性,随着中国全面走向世界,中国体育文化应大力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丁汉华 《成才之路》2009,(12):67-68
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为世界瞩目,其申办时提出“人文奥运”口号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人文”这个词的提出,体现着人类社会在发展观念上的重大转变,标志着当今社会发展中,人类对自身的重新认识与反思,它也将会成为新世纪体育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人文”的现代体育观的构建,必将成为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民族是不健全的民族。当今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传统体育中存在的问题,都说明了人文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现代民族体育的“传统”追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现代民族体育“传统”内涵在不同时期的落脚点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我们对“传统”的历史和现在的文化差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客观认识“传统”的变异与时代性,把握传承中的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达成同识,即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现代化”.因此,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发展定位,其价值取向是实现其功能转换,其发展方向必然是传承的多样性、多元性特征,其目的是为现代多元文化机制体系提供一种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体育是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总称,用来表述与世界范围内规范传播的现代体育竞技活动相对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滋生现代竞技项目的沃土。因此,本文通过对《聊斋志异》中所描述的清代民族传统体育为着眼点,来研究我国古代社会中人们闲暇时间所从事传统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体育源于农耕文明,是现代体育之源。虽然由于历史的变迁,其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环境已不复存在,但是传承与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改革民族传统体育的方略:吸纳现代科学思想,改造民族传统体育;融入现代市场体系,推进传统体育发展;梳理民族项目源流,重构理论技术体系;放宽专业发展限制,拓展民族传统体育高等人才教育渠道;调整体育课程构架,使民族传统体育成为各级学校学堂体育课程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弘扬民族体育 促进全民健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国几千年来民族传统体育在强身健体,治愈疾病方面的独特作用,强调了体育运动的宗旨是增强体质.从我国民族体育的发展概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性.说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增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政治统一的象征、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所在;是民族复兴的最终表征.并指出只有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结合才是提高人类素质,搞好全民健身运动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认同与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个民族都在借助体育文化来传播自己的民族文化,弘扬自己的民族精神,以期形成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认同。但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却在全球化背景下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当前,如何正确处理全球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关系,达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认同,从而进一步探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道路是摆在当前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发挥学校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面对世界体育的发展扣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找到民族传统体育适合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充分利用学校体育的主导作用,是解决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竞技体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主流的形势下,由于对自身文化的漠视和专业人才的匮乏,民族传统体育逐渐失去了在农耕文明中的主体地位.民族传统体育要走向世界、面向未来,加速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其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本研究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与产业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创新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现有办学条件出发,论证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全国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将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互融合的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并提出相关策略,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资源开发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们认为,对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来讲,在引进一些世界性现代项目的同时,应该考虑民族传统项目和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应该因地制宜地把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结晶渗透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特色,使我国校园体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鉴于此,探讨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发展对于新时期学校发展来讲,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要使民族传统体育得到普及、发展和延续传统文化的传承,这需要利用民族地区地域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使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全民健身机制,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创新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的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再现.本文将从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现代体育教学中进行探究,让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得到继承与传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体育运动逐渐朝着世界化方向发展,西方体育运动逐渐在我国发展、流行起来,而反观我国本土民族体育运动则明显受到打压,其发展前景和趋势都不容乐观。可以说,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遭到不小的冲击。笔者以昆明市为例,重点分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得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面临三大问题:体育全球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同化危机;新媒体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推广不足;社会转型期,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冲突.众所周知,新媒体作为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具有普及性、高效性和共享性特征,能助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优化传...  相似文献   

20.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高校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通过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阐述在高校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作用和意义.结论:将现代竞技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利于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思想,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