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0kV无人值守变电站是智能电网接入环节中核心的节点设备之。目前,10kV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建设已经具备了智能电网的雏形。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基本能够达到完全远程操控和在线监测的10kV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普及。水文莺点研究了配合10kV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维修过程的管理要素,通过管理革新,实现智能电网建设的“两条主线”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的技术要点,研究了贵阳电网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设计与规划,总结了贵阳某220kV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高速发展的电力企业中,作为组成电网主要部分的变电站,建立无人值守站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自动化管理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提高文昌电网安全可靠供电的能力,文章根据海南电网发展和电力系统改革的要求对文昌电网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改造与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4.
根据某电力公司推进变电站无人值守和运行维护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活动,介绍经验,提出建议,为各电网公司提供借鉴,对我国电网推行变电站无人值守和运行维护一体化制度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丝雨  马宏图  乔立贤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3):147+305-147,305
随着调控中心的正式成立,运行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无人值守变电站逐步向着越来越多的方向发展,无人值守变电站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对设备巡视缺陷发现率和判断准确率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调控班和操作班两个角度,针对如何提高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巡视质量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在新的运行模式下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巡视方法,由调控班与操作班相互配合,切实提高巡视质量,以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6.
无人值班变电站集中监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值班变电站是电网发展的一种趋势,利用自动化系统,建立变电站安全集中监控系统。该系统对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使故障信息能够早期发现,得到及时处理,真正实现了电力系统中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无人值守。  相似文献   

7.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供电事业经历漫长发展过程,这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之过程。变电站无人值守技术完善性成为电力供应保障,是实现电网安全运行,提供高效供电核心技术保障。本文主要阐述变电站无人值守技术改造关键点,还介绍该技术存在的优缺点,对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都在飞速发展,也推动了智能电网的建设,尤其在35k V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模式上,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效果也很显著。本文主要针对35k V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和改进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电力行业的现代化建设已经体现出越来越大的重要性。变电站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是电力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变电站的无人值守、综合管理和安全管理是电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适应现代化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建设要求,集中管理变电站设备工作状态,对变电站设备综合监控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相关标准和工程实际对现有的高压开关在线监测方案进行了简要得分析,对智能高压开关设备的研制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5,(19)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无人值守变电站作为一种高科技的运行手段,一改以往的电力运行方式。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出现,使变电站的各项工作更加自动化,改进了电力部门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无人值守变电站才刚引入我国。无人值守的模式在技术、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变电站运行时还存在着多种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对国内无人值守变电站的情况做了相应的阐述,以此为基础,对无人变电站的设备和监控系统做了全面的分析,并对上述存在的各类突出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相应出台改革办法,给电力行业发展带来了好的机遇,也由此产生很多问题。本文结合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的形势,对电力项目前期投资决策进行全面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ANP的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软实力在企业发展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学合理地评价企业软实力是企业软实力建设的前提,可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国家软实力理论的研究为基础,结合企业竞争力理论,从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公共关系五个方面建立了企业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建立了企业软实力的评价模型,并给出实例,采用超级决策(Super Decisions)软件计算出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江苏省各地区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和各城市的实际竞争力水平,引进了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十三个城市的各项经济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得分排名。通过对江苏省区域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目前江苏省的十三个城市中,发达城市之间区域竞争力的差距相对较小,并且竞争非常激烈,但是由于江苏省十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区的竞争力水平差异很大,南北地区经济差距非常明显,尤其是苏南和苏北两极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当前要提升江苏省整体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缩小南北两地差距,要坚持江苏省政府提出的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区域分类指导方针,并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地区的基础建设投入,以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技术标准的竞争成为国际社会和科技竞争的焦点,已成为各国提高效益的主要手段.本文在"技术-市场-规制"三维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技术标准竞争力指标体系,从理论上建立制造业技术标准竞争力评价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难以量化的技术标准竞争力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量化分析.最后以3G技术标准为调研对象,对所提出的技术标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团队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发展演化有其内部动力机理。从揭示科技创新团队的自组织表征着眼,在哈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科技创新团队系统演化方程,分析并选取团队创新力和协同力作为关键状态变量,对科技创新团队系统的演化机制进行了分析,为探索我国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规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简要介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桐乡供电局的实际情况,提出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应从原来简单的SCADA系统向集数据采集与监视(SCADA)、实时网络拓扑分析、状态估计、调度员仿真系统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向能量管理系统(EMS)方向发展,从而适应不断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新疆风电产业与政策发展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方法,对新疆风电产业及政策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在新疆风电产业政策目标、行为主体、政策强度发生变化时,风电产业内行为主体需根据政策变化,对产业创新资源流动、风电市场培育、企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当前政策的发展方向。反之,新疆风电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政策的制定必须随产业的发展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才能达到风电产业发展与政策之间形成良好的交互机制,从而推动新疆风电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沿海地区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沿海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加快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逐步实现我国由海洋大国向海洋经济强国的转变。通过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耦合协调模型,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7—2012年我国沿海地区11个省(区、市)的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的耦合度,除海南之外,都在磨合型耦合与高水平型耦合之间交替出现。广东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高,逐渐由中级协调向良好协调发展水平改善;河北的耦合协调程度最低,处于严重失调衰退水平;其它地区居中,大致在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之间反复和倒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中国话语权视域下的评价科学研究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满足新时代中国制度、中国道路和中国理论、科技发展、管理与决策、评价理论和实践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和网络调查法,对国内外中国话语权的评价科学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结果/结论]厘清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现状,发现研究中存在3点不足之处,提出了推进中国话语权的评价科学研究4点策略,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新驱动发展,专利成果的转化是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采集国内外锂离子动力电池专利信息,分析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情况。借助广东省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国内动力电池材料和管理系统专利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深度剖析国内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的关系,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技术路线做出预测和建议,同时为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发展和相关科研机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