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游记》是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后出现的又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它的成书前后酝酿了七百多年,无数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为吴承恩(约1500-约1582)的《西游记》提供了深厚的创作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4月20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三)》特种邮票,全套4枚,小型张1枚。图案分别为"三打白骨精""智斗红孩儿""斗法车迟国"和"情阻女儿国",小型张"众神收青牛"。《西游记》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神话色彩浓郁的长篇神话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文  相似文献   

3.
谈起明朝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很多人并不陌生;但要论起元代邱处机所作的《西游记》,知晓者就不多了。三部书,一部地理书,一部平话,一部小说。然而,就是这三部书,在历史上曾被混为一谈,闹得纷纷扬扬。  相似文献   

4.
认为《西游记》和《红楼梦》都受到了"石生人"的神话传说的影响,是按照"石生人"的模式来结构故事的。《西游记》比较严格地套用了"石生人"神话的故事模式,而《红楼梦》则由于创作时间晚,更由于受到《西游记》的影响和其本身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这一故事模式有较多的变形。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是近代著名的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的作者吴承恩约生活于明朝弘治至万历年间。因此,《西游记》中的语言大致反映了16世纪前后汉语的基本面貌。《西游记》中“却”的应用很复杂,它是一个多词类、多用途的词。本文拟考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的《西游记》中“却”的应用,对它的意义和用法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上古神话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后世的文学创作,无不受其影响,《西游记》、《红楼梦》就借了神话中的"石头"这一意象作为创作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以构建以《西游记》文化为主框架的连云港城市文化为主线,深入分析了连云港与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关系,认为连云港是《西游记》的重要创作背景地,是新时期《西游记》文化的发源地与传承地。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是人创作与民间艺相结合的结晶,在取得非凡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浅陋廖误,缺漏衍生之处,为作品之美中不足,吴承恩之后,对《西游记》的艺术修补仍在进行,而在明清两代各种版本的《西游记》中,汪Zhan漪笺评本《西游证道书》艺术修补的成就最为突出,它虽是一部节本,但由于其高度的艺术独特性,居然实际上决定了清代《西游记》本发展的主潮流。  相似文献   

9.
成书于16世纪中叶的《西游记》与本世纪逐渐形成发展的敦煌学之间,有着不少的关联,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以往对此的研究,大多将注意力放在对与玄共取经史实相关的写本或美术创作的考索上,而且多着眼于宗教文化方面的探究,很少真正从《西游记》这部作品的主题、形象、文学风格(包括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从文学史的角度,去探索它与敦煌学(尤其是其中的敦煌文学)之间内在联系。本文即拟就此提出几条粗浅的线索来,以求教于诸位方家。一、《西游记》的创作宗旨与敦煌藏经洞的性质《西游记》是一部神话(或曰“神魔”川\说,它的…  相似文献   

10.
各位专家学者和与会的同志们: 我是这次研讨会的一个工作人员,考虑到今天在座的有一部分是我们的学生,对《西游记》研究的早期情况不大熟悉,同时为了使这次研讨会的议题相对集中一些,所以有必要简略地回顾一下《西游记》研究的概况,以便于进行讨论。 《西游记》问世以来,对于它们创作主旨的阐释,可谓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定论。明代曾经有人给《西游记》写了一篇序言,明确指出它是一部表现道家修炼心性的寓言小说。其中的人物神魔都是人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题材的小说,它的背后隐含着中华民族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孙悟空形象包括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而探索追求的人文精神。从《西游记》的布局立意来看孙悟空身上的儒家精神,从明朝史实及社会面貌来看,呼唤儒家精神的重新振兴乃势之必然,论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人文精神贯穿于孙悟空一生的奋斗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文化交流非常密切,各个方面都有着极深的渊源。特别是明清时期,随着中国书籍大量传入韩国,韩国的古代文学受到了中国文学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的《西游记》以其神奇瑰丽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古代韩国备受重视和欢迎,很多韩国小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它的影响。笔者以《九云梦》和《洪吉童传》为例,通过对比它们与《西游记》的相似之处,从中窥探《西游记》对韩国古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经典名著之一,它是我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史上也是一部杰作。虽然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甚多,但是针对其翻译的研究还是不多,尤其是研究《西游记》翻译的就更少了。本文以詹纳尔的《西游记》英文版本为例,探讨了在翻译伦理的视角下其中人物名字及称谓的翻译得失。  相似文献   

14.
《西游补》是一部瑰丽、奇特的神魔小说。它接《西游记》“三调芭蕉扇”唐僧等四人过火焰山之后,写了孙悟空化缘途中为鲭鱼精幻造的青青世界所迷的故事。最后又与《西游记》第62回唐僧金光寺扫塔接衔。小说虽然在形式上是给《西游记》补上这么一段故事,但其实质内容和原著已无甚关系,它是一部独立的完整的著作。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学习》2010,(1):91-91
《西游记》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著,它以奇幻的题材开辟了我国小说的一个门类,它的魅力不仅在国内无人能敌,甚至远播东洋邻国。以《西游记》为框架创作的《最游记》虽然在形式上把《西游记》仿照了个十成十,可惜内容上却差强人意多了。所以《犬夜叉》巧妙地避开形式,着力在内容上。下面就来详细对比两部作品的相似处。对了,差点忘记说,本文纯属娱乐,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相似文献   

16.
吴圣昔在他的新著《西游新解》中对《西游记》究竟是怎样一部小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把以往对《西游记》的看法归结为三大类:一曰宗教手册,二曰寓言小说,三曰政治小说。对此,他均持否定态度。吴氏认为:《西游记》并不是一部借形象来通俗地宣扬宗教教义的手册,更不是成仙了道的天书;虽然《西游记》中的某些具体描述具有寓言意义,但从总体上考察,也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是明中叶产生的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红楼梦》是清前期问世的一部现实主义人情小说.乍看起来,两部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细细研究、慢慢品味、认真比较之后,却发现两书有许多被人们忽视的共通处.无怪清人张新之说:“《红楼梦》脱胎在《西游记》,借径在《金瓶梅》”(《红楼梦卷》第154页).“脱胎者”,是说《红楼梦》是由《西游记》孕育变化而产生的;用今天的话说,即《红楼梦》的创作,在许多地方是借鉴和继承了《西游记》的优良传统,并发展了这些传统,从而使《红楼梦》成为登峰造极”的旷世杰作.现对两书作一比较,以求教于先学.  相似文献   

18.
据《南方日报》消息,根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改编而成的魔幻大片《美猴王》,将由英国作家、好莱坞编剧尼尔盖曼担任编剧。该片导演张纪中称,尼尔盖曼是一位英国作家,也是一位好莱坞编剧,以写奇幻小说见长,创作过《贝奥武夫》、《美国众神》等多部著名作品。  相似文献   

19.
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于明朝中后期问世以来,通过文本、戏曲、曲艺改编、绘画等媒介的传播,更是不断地为人们所了解、熟知。而当我们进入大众文化与消费时代,对民主的改变热潮也持续升温。自86版的《西游记》电视剧改编以来,各种改变形式相继搬上荧幕。而由张纪中执导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及诸多版本的又一次推出,一时间热评如潮,毁誉参半。本文在热潮退却之后,以最具代表性的新、旧两部电视剧《西游记》为基础,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西游记》再改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于明朝中后期问世以来,通过文本、戏曲、曲艺改编、绘画等媒介的传播,更是不断地为人们所了解、熟知。而当我们进入大众文化与消费时代,对民主的改变热潮也持续升温。自86版的《西游记》电视剧改编以来,各种改变形式相继搬上荧幕。而由张纪中执导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及诸多版本的又一次推出,一时间热评如潮,毁誉参半。本文在热潮退却之后,以最具代表性的新、旧两部电视剧《西游记》为基础,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西游记》再改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