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用201种禾本科植物幼苗的60个形态和解剖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将禾本科植物分为四个大类(一级聚合单位)—狐茅类(Festucoid)、黍类(Panicoid),竹类(Bambusoid)和画眉草类(Eragrostidoid)。这四类基本上与分类系统中的亚科相吻合,只是芦竹亚科植物的幼苗分散聚到了其它类中。推测芦竹亚科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类群,狐茅亚科、黍亚科和画眉草亚科可能是在芦竹亚科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除个别种外,大多数同属的种在较低的聚合水平上聚在一起,超族在亚聚合单位中基本上能够反映出来。  研究证明禾本科植物的幼苗性状在禾本科植物分类中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竹类果实与淀粉形态及系统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竹类5个族21属30种的竹类果实,作了外部形态与淀粉形态的研究,从而为确立 各竹属的系统分类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进一步证实了浆果类果实不具有胚乳,从而认为Oreocalamus (Keng,1940),Qiongzhuea(薛纪如等,1979),Ferrocalamus(耿伯介等,1982)与Chimonobambusa Subg.Chimonobambusa系统位置更接近于Melocanneae(Keng,1940)。  竹类果实淀粉均为复粒结构。果实大小、淀粉粒大小与淀粉小粒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竹亚科分类自70年代末以来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高山竹类的属名、种类处理,青篱竹属在中国是否存在,以及丛生竹的属级界线等问题上,国内学者间,以及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间存在不同意见。读了林万涛关于中国牡竹属的两篇文章后,认为有必要就牡竹属的范畴作一讨论,其中也涉及国内竹亚科分类的若干方法论问题。根据分支系统学的原理,“广义牡竹属”是一个单系类群。参照Clayton对属级分类阶元提出的几条原则,特别是性状的选择,讨论了椅子竹属与碟环慈竹属的归属问题。笔者认为,数量分类学并不探讨类群的起源问题,研究系统发育则需要多学科的证据,因而单从营养体个别性状的相似性来推测系统发育是不可取的。最后本文归并了椅子竹属和碟环慈竹属。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扫描电镜下,比较观察了松属l7种2变种针叶角质层内表面的结构特征。结果   表明,针叶角质层内表面的角质颗粒突起与凹陷雕纹变化不甚明显,但胞间凸缘的特征差异较   为显著,如单维管束松亚属(白皮松组除外)为红松型,双维管束松亚属为油松型,而白皮松组   则为白皮松型。此一特征为松属的分类研究,又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     本文综合讨论了松属针叶的结构及角质层内、外表面结构特征,木材解剖,木材管胞内壁   的瘤层特征,树皮显微结构,以及染色体组型分析等资料,作者认为:松属中两个亚属的划分是符合自然的,同时将原属单维管束松亚属中的白皮松组分出来,自成白皮松亚属也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松柏类植物叶子的比较解剖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地比较观察了松柏类植物7科、37属、103种8变种的叶子表皮     及内部结构特征,并记述了各属(或组)的特征,及作了分属(或组)检索表。       观察结果表明,为便于分属鉴定,Laubenfels的叶型划分,可作为第一级分     类特征。此外叶子表皮结构,皮下层的有无与排列方式,叶肉分化与否,具维管     束鞘或内皮层,转输组织类型,维管束的数目与空间相对位置,树脂道的数目及     位置,以及石细胞或厚壁组织细胞的存在与否等特征,在属一级中较为稳定,可     作为各属分类的重要依据。       柏科各属(刺柏属与圆柏属除外)均属鳞叶(叶型Ⅲ),其结构特征差异甚     少,不易区分。     本文还讨论了树脂道,具凯氏带的内皮层,厚壁组织以及维管束等在分类鉴    定上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1988~2007年发表在403种期刊上的1682篇竹类文献为研究对象,探讨竹类文献所属期刊及核心期刊的分布.以文献发表在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比例作为各类别竹类文献的重要值,分析自然科学各类别竹类文献的重要值及竹类研究的重点领域和研究热点,提出竹类研究的空白领域和未来竹类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天井山林场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林场拥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16科946属2572种,约占广东野生维管束植物7055种的36%.其中,有121种野生植物在目前具有较高的市场经济价值,包括用材树种18种、药用植物31中、油料植物13种、芳香植物10种、观赏植物49种.本文概述了广东省天井山林场野生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用途,并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玉带草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带草根状茎、茎、叶的解剖结构的研究发现:在根状茎中出现了明显的五面加厚的内皮层;维管束呈不规则的两轮排列,为外韧有限维管束;根状茎中有气腔和髓腔。茎中空,由表皮、基本组织,机械组织和维管束组成;维管束排列成两轮,分布在基本组织中;在基本组织中有形状不规则且较小的气腔。叶为等面叶,不具表皮毛,叶脉维管束较发达,在维管束之问存在较大的气腔;叶上下表皮均具有气孔器,气孔器由两个哑铃型的保卫细胞和两个菱形的副卫细胞组成;上表皮的表皮细胞为长细胞和泡状细胞,下表皮的表皮细胞由长细胞和短细胞构成。  相似文献   

9.
基于树型结构的SVM多类组合分类器在文本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最初的支持向量机只能解决两类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树型结构的SVM多类组合分类器。实验发现,不同的层次结构对这种树型结构的SVM多类组合分类器的分类准确度会产生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个SVM的组合使用可以改善单个SVM的分类准确度,但是改善的程度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薯蓣科全部植物——薯蓣属17种和1变种为18个分类单位,以形态为主兼顾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及地理分布,列出72项性状,对这些植物进行了数量分类。用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甲、中间距离法乙、重心法、类平均法以及离差平方和法的系统聚 类,探索了这些植物彼此间的亲缘关系,认为以前对它们的经典分类处理基本合理。由于”薯莨”性状明显特殊,建议成立新组——薯莨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国产葡萄属24个种、6个变种和4个美洲种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比较观察了茎、节、 叶柄、叶片的维管系统、厚角组织、厚壁组织、毛状体、后含物、叶表皮角质等解剖学特征。并讨论了它们在系统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Pyrgophyllum (Gagnep.) T. L. Wu et Z. Y. Chen is a monotypic genus of Zingibera- ceae from China.  Originally, it was placed in Kaempferia as a subgenus by Gagnepain (1901), later transferred to Camptandra by Schumann (1904) and to Caulokaempferia by R. M. Smith. (1972).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 separation of Pyrgophyllum at generic rank is justified on cytological, morphological and anatomical evidence.  It is characterised by the large lamina-like bracts, which are rarely seen in Zingiberaceae.  The margin of each bract is ad- nate to the main axis of the inflorescence at the base and the lip is lobed.  Trichomes unicel- lular, stomata each with 4-7 lateral subsidiary cells, lateral veins are of three various types of vascular bundles: girder-shaped, semigirder-shaped and isolated. The pollen grains are spinecent. The basic chromosome number (x) is 21.       The type species, Pyrgophyllum yunnanensis (Gagnep.) T. L. Wu et Z. Y. Chen (Kaemp- feria yunnanensis Gagnep.), is only distributed in Yunnan and Sichuan province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中国复序苔草亚属6组4亚组的代表植物14种,进行了叶片解剖学研究,观察了其横切面 和表皮特征,证明上述特征在各类群之间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这14种植物叶片的横切 面和表皮都具有一些原始的性状,表明复序苔草亚属中的植物可能在苔草属中是较原始的。在所观察 的植物中,Sect.Polystachyae植物叶片解剖学特征比较一致,说明此组的建立比较合理;而Sect.Indicae 组已有明显分化,尤其是Carex scaposa C.B.Clarke和C.densifimbriata Tang et S.Y.Liang 与其它植物明显不同,而且其外部形态特征在复序苔草亚属中也比较独特,因此赞成将它们及其近缘类群做为一个组而非亚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睡莲科6个种比较解剖学的研究结果。莼菜的叶柄具一对维管束,其它5个种为 有限的、星散排列维管束,它们与单子叶植物相似;叶柄基本组织中除萍蓬草无气道外,其它种均有。叶为两面叶页,毛茛型气孔局限分布于叶腹面,但莲叶背面亦发育有少量气孔。莲的气孔在发育时属单唇型,成熟时则呈毛茛型。排水器、厚壁异细胞只见于莲。腺毛及吸水器除莲外,供研究的其它种在叶背面均存在。除莼菜及莲外,其它种都有星状石细胞。     根据本文的观察结果,我们认为莼菜属是睡莲科中较简化的属,它和Cabomba属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它们可独立成莼菜科(Cabombaceae),包括于睡莲目内。睡莲属、  萍蓬草属、芡属和王莲属(Victoria)彼此亲缘关系密切,可留于睡莲科。莲属具独特的形态,与睡莲科的其它属亲缘关系不甚密切,因此,不但可分立为莲科,而且可独立成莲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桫椤科植物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载了我国14种和2变种桫椤科植物及其分布。根据叶柄基部的鳞片,叶轴背面 两侧的气囊体,叶轴的颜色,囊群盖以及孢子数目等性状,把它们安排在2属2亚属中,并讨论了各类群之间可能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7.
小檗科八角莲属和桃儿七属(新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A classification is made on seven species of the genus Dysosma, of which four are proposed as new combinations, and one as new species.      2.  The pollens of six species in the genus Dysosma and two species of Podophyl- lum are examined.  Morphologically, the Asiatic. P. emodi is radically distinct from the North American P. peltatum and can be separated from Podophyllum as an indepen- dent genus-Sinopodophyllum.      3.  The trend of evolution in Dysosma  (fig. 2)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genera Sinopodophyllum and podophyllum are discussed.      4.  Based on the evidence from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y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component species (fig. 3), the problem of the centre of develop- ment of the genus Dysosma has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国产肉苁蓉属(列当科)花粉及种皮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扫描电镜,对国产肉苁蓉属Cistanche植物的花粉外壁及种皮纹饰进行了观察,并讨 论了它们的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该属各个种之间在花粉外壁纹饰及种皮纹饰上的差异可为种的区  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沙棘属的2个新组:即无皮组Hippophae和有皮组Gyantsenses,1个新等     级种H.gyantsensis(Rousi)Lian和中亚沙棘H.rhamnoides L.subsp.turkestanica Rousi  在     甘肃省的新分布, 同时附有该属的分组和分种系统检索表,记述了沙棘属的一个新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独叶草形态学研究的一部分,主要报道其根状茎结构的初步观察结果。根状茎的初 生结构的基本图案类似一般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状茎。但其维管束连接成简状,缺乏髓射线, 以后产生的次生维管组织中亦缺乏明显的射线。木质部的导管主要为梯纹加厚。梯纹导管的分 子的穿孔板呈水平的和不同程度的倾斜状的,水平的和一部分倾斜状的穿孔板上只具有单个 大穿孔,而另一些倾斜状的穿孔板上,呈一种复穿孔到单穿孔的过渡形式。参照Bailey(1956) 指出的管状分子的演化是不可逆的观点,联系到毛茛科植物一般具有单穿孔的导管,应属于一种原始的结构特征。独叶草的营养叶,鳞片叶和芽苞叶都具有单叶隙,前者具四个叶迹,后两 者都具有一个双重性的叶迹。参照前人的看法,联系独叶草的叶,花和导管分子中的一些原始性状推测,可能如Foster(1960,1961)曾指出的,在三叶隙和多叶隙占多数的毛莨科中,独叶草的单叶隙可能是一种原始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