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水用 《教育文汇》2014,(17):36-37
“陌生化”是一种破坏习惯性的或“自动的”感觉的手段,是将事物用一种新的出乎意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能力。通过把内容与形式变得令人陌生、好奇的手段,增加理解的难度和感知的长度,从而延长人的审美体验。语文教学也可以运用“陌生化”原理唤醒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更新对世界感受的方法,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我们可以把自己熟知的解读暂时“搁置”起来,借助相关的“问离技术”,调动学生对探究文本的欲望,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陌生化”的教学环境中预约别样的美丽。  相似文献   

2.
关注儿童的阅读心理,顺应儿童的阅读天性,采用"陌生阅读""模糊阅读"的方式,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陌生化阅读,就是为学生精心烹饪阅读大餐,把一本本新奇有趣的书籍推到学生面前,唤醒学生阅读的内驱力和主动性,点燃兴趣的熊熊火焰,追求对熟悉的文本的"陌生化"阅读效果,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模糊阅读则是一种超越于语言载体的对艺术世界的把握方式,强调体验与感悟,重视个性与创造,提倡"油然心生",主张"不求甚解",认为"神闲意定",强调"直指人心",试图"以意胜言",常呈现出多义性、模糊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认识问题的方法,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可以作为阅读理解的一种重要手段。"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有分析的进行阅读",这就是比较阅读。其作用在于"通过比较,看清读物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或相异点",即在相互联系中抓住读物的特征,从而加深学生对读物的理解。因此,语文教学中就不妨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读物。  相似文献   

4.
<正>阅读,就是打开一扇门,让学生睁开睿智的双眼去发现,去体悟,去探求,陌生化是开启阅读之门的钥匙。"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最先提出来的。"陌生化"是以一种新颖、独特的信息,引起人们无意识注意的高度集中,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从而产生新的感受和新发现。"陌生化"这一理论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能独辟蹊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引领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使诗歌语言永远鲜活、耐人咀嚼,打破常规是获得陌生化的常用手段.我们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经典诗篇,从语音、词语、语法、语体、修辞等五个方面对诗歌语言陌生化手法进行了分析.语言的陌生化是诗歌语言教学的原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语言的陌生化手法,从而获得审美"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  相似文献   

6.
散文是一种很自由的文体,它讲究"形散而神不散",学生在阅读时,颇为头疼。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也常常不知从何处入手让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与技巧。难道散文阅读教学真是"死症",无法可想了吗?笔者认为,可以把"参与式教学"引进来。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阅读是一种个性化阅读,是实现文本体验的途径,又是实现有效阅读的一种方法。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个陌生的体验过程,以陌生化的视角走进文本,通过对作品原意和语言的全新认识,既可以体验作品与作品原创过程的创作内涵,也可以获得与作品原意相对一致的阅读共鸣及陌生阅读理念下对作品崭新认识,从而达到阅读创新的目的,使阅读教学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新技术"还是"好传统",都是一种教学手段,都应服务于教学内容。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不会长久,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是教育的核心驱动力。因此,教师应自觉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内外兼修,教学手段运用才能游刃有余,学生思维品质才能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的文体,"文包诗"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对古诗词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素读理念的视野内,我们可以重构"文包诗"的教学路径:可以通过提升古诗的陌生化指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可以加强"文""诗"的互文式比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可以延伸古诗的意义圈时空,培养学生的拓展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所谓"阅读的陌生化",就是在教学中将熟悉的"陈旧"变为陌生的"新鲜",将意料之中变为意料之外,将抽象的认识变为具体的形象,以唤醒学生对"新"的敏感,进而产生欣赏、品味的兴趣,让学生在注意和期待的心理驱动下,主动地阅读、探究,从而激活思维,最终形成难能可贵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初陌生化理论被提出后,很多理论家和批评家都进行了与之相关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陌生化理论。而后,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了"召唤结构"理论,认为文本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陌生化理论强调"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和陌生化理论一样,召唤结构通过未定点和空白来吸引读者的兴趣,是实现陌生化效果的一种途径。因此,召唤结构在本质上是对陌生化美学的艺术开拓,是另一种陌生化美学。  相似文献   

12.
"陌生化"理论与英语诗歌教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英语诗歌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以陌生化理论作指导,能有效地避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促使教师坚持对教与学进行研究,重视诗歌的讲授之道,把对诗歌本质的体会、理解和精神传授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诗歌教学真正成为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陌生化"手法是以一种新颖的、独特的信息,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高度集中,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使人的感受从麻木不仁和昏昏欲睡中惊醒过来,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一种新的感觉和新的发现。语文课堂教学采用"陌生化"手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利用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提高阅读质量",这其中的阅读期待就是一种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制造悬念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体验的愿望。对于学生来讲,阅读功不可没,他可以收集筛选并发现信息,学生必须拥有自己主体的阅读地位,从接触到读物的一开始,他们  相似文献   

15.
在实施高效课堂的今天,识字教学不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们养成爱识字的好习惯。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这些枯燥的汉字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识字的质量呢?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从事学习的动力。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喜欢交朋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生字叫做"宝宝",这样会有一种亲切感,可以迅速拉近学  相似文献   

16.
正"陌生化"又称"反常化"和"奇异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最先提出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事物。阅读教学中的陌生化建构,目的是通过某种刺激,强化阅读主体对将要对话的阅读客体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师生"相向而行"的过程,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实现教师走向学生、学生走向教师的"合合"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有准确的教学视点、合理的教学展开和教师以"陌生化"眼光展开教学;这不仅是一种教学展开的逻辑过程,也是教师备课时理解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新的文体,"文包诗"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对古诗词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素读的视野内,我们可以重构"文包诗"的教学路径:通过提升古诗的陌生化指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加强"文""诗"的互文式比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延伸古诗的意义圈时空,培养学生的拓展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什克洛夫斯基和布莱希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陌生化"概念.前者将诗语的"陌生化"上升到文学本体论的高度,视"陌生化"为一纯粹的美学、文学范畴,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之所在;后者则把"陌生化"作为一个认识论范畴,认为"陌生化"不是目的,而是消除陌生,达到对事物更深刻熟悉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0.
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学生高效阅读的动力与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伟大事物"的产生、"矛盾事物"的生成、"陌生化"的活动中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求知点,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