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唐才常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唐才常在激愤中觉醒,在湖南积极参与戊戌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他组织自立会,建立自立军,并于1900年领导自立军起义,后被张之洞杀害。关于自立军起义性质及唐才常所属派别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作此述评,以期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来 ,有不少新闻界人士为了报道事实真相 ,揭露反动派的嘴脸而英勇牺牲了。沈荩是他们中间最早的一个。沈荩 (1 872~ 1 90 3 ) ,生于湖南长沙 ,原名克诚 ,字愚溪。他“性格倔强 ,雄于胆略” ,很早就立下了反清救国的志向。戊戌变法期间 ,沈荩与维新派谭嗣同 ,唐才常等人交往甚密。戊戌变法失败后 ,他到日本进行革命活动。 1 90 0年沈荩返回上海 ,与唐才常等人创立正气会(后改名自立会 ) ,并组织自立军 ,准备举行武装起义。自立军失败后 ,沈荩由上海潜往北京。他在京津两地 ,以日本某报采访记者的公开身份为掩护 ,从事反清活动。他从内…  相似文献   

3.
毕永年简论     
毕永年简论胡永弘关键词毕永年;生平“首先提倡民族主义,前与唐才常烈士起义汉口,与孙中山先生起义惠州”①的湖南烈士毕永年,是近代中国为实现武装起义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先进群体的一员。史曰:“毕永年与谭嗣同、唐才常皆异才,有民族思想,嗣同与才常皆...  相似文献   

4.
唐才常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由此确定了他彪炳史册的重要历史地位。一件事是积极参加戊戌维新运动,在当时迫在眉睫的救亡图强和维新变法斗争中,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以及在湖南近代化事业的启动与发展中,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另一件事是发动和领导自立军起义,试图将挽救民族危机与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结合起来,并且走着一条自下而上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因而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由改良走向革命的历史转折中的重要一环,为辛亥革命运动的迅速兴起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自立军起义是继广州起义之后,首次依靠民间会党致力于推翻清政府统治并带有资产阶级革命色彩的运动,可谓是辛亥革命的先声。尽管这次起义历时不长,但却从多个方面暴露了清政府在应对危机时的诸多问题,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社会控制能力的弱化、社会舆论的失控和政府自身资源的内耗。清政府最终走向覆亡,上述因素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6.
论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全国范围而言,湖南是会党势力较为雄厚的省份之一,“此年各省湘勇大半遣撤。游勇与游士散而归者数且十万。”这些“游勇与游士”大批投入秘密结社,从而使湖南会党的声势更加浩大。而辛亥革命时期,会党运动已进入高峰时期;加以湖南革命党人十分注意联络会党投入反清斗争,使湖南会党运动空前活跃,湖南会党在1900年自立军起事、1904年长沙起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1911  相似文献   

7.
1900年是为旧历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入侵、自立军起义、中国议会的召开及“东南互保”等重大事件的发生,使这一年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关节点”。在这一年中,汪康年派、东南督抚及帝国主义势力都与“东南互保”发生着多多少少的联系,在这几种政治势力的作用下,“东南互保”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才常的社会思想是其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其思想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社会模式以及社会内容等方面,兼具"新时代"和"旧时代"的双重特点。唐才常社会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受到"心力"论和"公理"论的影响,重点探讨了社会变迁、理想社会、社会整合思想以及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以唐才常社会思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唐才常社会思想的内涵,简述了唐才常社会思想的形成过程,并对该思想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高中历史教材在亚洲革命风暴一节中,重点讲述了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但是,对于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主力军———“土兵”,教材及教参都没有作详细明确的表述。什么是“土兵”?它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力军?等相关问题就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些疑点。  相似文献   

10.
戊戌政变后,唐才常的政治思想并未发生由维新向革命的转变。传统观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如何认识戊戌政变对唐才常政治思想的影响;其二,如何评价唐才常与革命派的合作。传统观点都存在错误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论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全国范围而言,湖南是会党势力较为雄厚的省份之一,“此年各省湘勇大半遣撤。游勇与游士散而归者数且十万。”这些“游勇与游士”大批投入秘密结社,从而使湖南会党的声势更加浩大。而辛亥革命时期,会党运动已进入高峰时期;加以湖南革命党人十分注意联络会党投入反清斗争,使湖南会党运动空前活跃,湖南会党在1900年自立军起事、1904年长沙起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1911年湖南光复等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湖南政治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因此,辛亥革命时期的湖南会党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典型意义,抓住并解剖这一典型,找出它的主要特征,这对于正确认识会党的本质和全面评价会党的作用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唐才常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对唐才常的评价,史学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旨在探析唐才常保皇与反满矛盾思想之原由,阐述他的矛盾思想是时代之产物,他的保皇思想并不反动。  相似文献   

13.
一八五七——一八五九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是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继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和中国太平天国革命而按踵暴发的,是直接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这次大起义,给了初步形成的不列颠殖民帝国以沉重的打击,在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在这次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农民是它的主要动力,而穿了军装的农民和破产的手工  相似文献   

14.
吴禄贞(1880——1911),字缓卿,湖北云梦人,早年曾东渡日本留学军事,是早期的兴中会员之一。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积极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倡导武力反满。他曾参与组织长江流域的“自立军”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又跃马河朔,组织“燕晋联军”。策反新军倒戈,推动了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吴禄贞对于民主革命的贡献,史家曾不乏评述。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世纪初年,吴禄贞还曾两度代表清政府筹边吉林,折冲尊俎,在所谓“间岛”边务交涉中,以其饱满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外交才干,力挽狂澜,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肢解、吞并我东北延吉地区的阴谋,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我国近代外交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外辱日甚,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作为一个民主革命者,他能挺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建立后,从1906年到1911年10月的武昌起义以前,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及黄花冈之役(亦称辛亥广州起义)等九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其中三分之一是在现今的广西地区发生的。这就是1907年7—9月的钦廉防起义、1907年12月的镇南关起义和1908年3—4月的钦廉上思起义。这三次起义有关的一些地区,如钦州、廉州(今合浦)、防城、灵山等地,(当时属广东)分布在十万大山的东麓、南麓和北麓,均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历史上,这些地区的人民斗争多与广西其他地区人民的斗争连结在一起,在1902—1905年的广西各族人民大起义中更是同起同伏。  相似文献   

16.
1895-1900:唐才常的思想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才常的思想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考察,由此可以看出他从一个旧式知识分子向一个杰出的资产阶级维新志士转变的思想轨迹,这一轨迹反映了唐才常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南昌起义是我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在我军战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十年来,南昌起义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现将其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一概述。 一、关于共产国际在起义中的作用问题。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共产国际在南昌起义中的指导与援助是积极慎重的,功绩是主要的,应当持肯定态度。”理由是:1.共产国际的“五月指示”和“七月决定”指明了挽救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与重要途径,为南昌起义作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准备。2.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对南昌起义的直接指导和积极援助,是南昌起义的重要条件。3.共产国际代表积极倡导返回广东再图发展的主张,是南昌起义军采取南下广  相似文献   

18.
18.从起义原因、领导力量、起义的主要参加者和斗争对象等方面比较印度民族起义和中国太平天国起义的异同.后来的1905—1908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同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明日之星     
寻找明日之星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将会继续开展寻找明日之星的活动,欢迎各位俊男美女投寄资料,你寄来的资料必须包括个人小档案,不少于三百字的个人自述、详细通信地址、联系电话、艺术照及生活照。来信请寄:广州市起义路2号广州宾馆923房《音乐世界》“明日之星”栏目收,邮编:510115。你还在等什么?赶快寄资料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义和团研究会,河北省社科联等发起组织的景廷宾起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10月22至23日在河北省广宗县景廷宾的故乡召开。来自全国9省(市)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论文、资料约40篇。这是首次景廷宾起义的专题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围绕景廷宾起义及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有老问题的深入探讨,也有新问题的开拓和史料的挖掘,大大拓宽了景廷宾起义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就如下几个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